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健康中国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结合我校口腔医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为现阶段我国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健康中国;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2018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会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但是,目前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着如下问题: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疾病普遍化、三医联动改革滞后、健康领域投入不足等。因此,需要综合治理,特别是要抓住推进健康老龄化、重视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运用技术手段推进健康治理现代化等关键点。为顺应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号召,国家对口腔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培养出符合时代所需的口腔医学人才,我院口腔医学系不断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和重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以下策略,并将付诸实践。现介绍如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打造专兼结合,双师型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水平不仅决定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特色,还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1]。我校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大多数为中青年教师,学历以硕士研究生为主,职称以讲师占较大比例,博士研究生和高级职称教师极少。下一步将加大引进博士研究生或“双一流”高校优秀硕士研究生力度,同时鼓励本系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去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或进修深造。鼓励专职教师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去临床医院工作,积累临床实践经验,避免授课中出现理论与临床脱节现象。同时通过在附属医院遴选优秀口腔医师担任兼职教师,借以打造专兼结合、较为稳定的师资队伍。另外系部还要进一步扩大“双师型”教师数量。“双师型”教师是指一名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2]。系部应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并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等制订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提供有利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目标实现;加强制度建设,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经费投入、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为“双师型”教师培养与管理提供保障。
2构建“校院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院合作,工学结合”是一种利用学校和医院不同的教育资源与环境,发挥学校和医院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将学校的课堂教学与医院的床边教学有机结合,以满足医院需要,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医院岗位需求之间无缝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教育只有通过“校院合作,工学结合”这条途径,才能检验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的准确性、验证课程内容的真实性和课程结构的合理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教育指导思想,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
3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
本科生导师制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性发展,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是我国各类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共同选择[5]。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我系在借鉴其他院校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推行“三阶段”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第一阶段:实行小组导师制,我系每年招收60人左右,计划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每个小组配备1名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担任导师,负责指导小组内6名学生的学习、生活。第二阶段: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每个小组配备2名导师(口腔科主治医师或口腔医学专业讲师),每名导师指导3名学生的学习、生活。第三阶段:大学五年级,每个小组配备3名指导教师(口腔科副主任医师及以上或口腔医学专业博士、副教授或教授),每名导师指导2名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习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科研素质、职业素养、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等。通过“三阶段”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将群体化的创新能力培养细化到个性化的培养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体的潜力,最后再汇聚起来提升整个团队的创新能力。
4尝试推行“订单式”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我系虽然每年招收60名学生,但是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考研。究其原因:一是就业竞争压力大;二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可能找不到较为理想的医院,如三级以上医院;三是部分学生有进一步深造的意愿。正是因为这样,近年来我系在实习中期考核检查中发现,实习期间大多数学生都会因为考研和找工作等原因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从而严重影响毕业实习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下一步我系将积极与用人单位探索合作之路,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择优与实习医院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力图通过这种产学结合的实习模式,为有意愿就业的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一条龙服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实习热情、提高实习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6]。
5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教学资源
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系部注重引导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PBL、CBL、WPBL等教学方法,同时借鉴校内其他系部的优良做法,积极尝试翻转课堂和SPOC等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降低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以案例情景为线索的口腔医学专业技能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操能力[7-8]。积极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和平台,优化教学资源,拍摄一批教学视频,在学校网络学习平台上开设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MOOC课程,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价提供平台。
6加强科研实践,训练科研思维,提升科研素养
我系努力创建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定期举办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系开展学术交流,让学生能够了解国内外口腔医学专业的新进展、新理念、新技术等,增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以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或者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科研实践,提升科研能力,训练科研思维。下一步我系将借鉴本校其他系部提升学生科研素养的做法,要求学生毕业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一篇毕业论文,题材限于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或调查研究等,或者完成一份开题报告(毕业设计)。不论毕业论文还是开题报告,均需毕业前在全系范围内进行现场答辩,通过答辩方能毕业。对指导学生论文撰写和毕业设计的教师,系部将酌情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时间保证。另外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系部将设定本科生助研岗位,鼓励学生积极报名。系部将择优推荐学生参加助研实践,表现优秀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通过这种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科研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学会了收集资料、开展实验研究、录入数据、撰写论文等,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7积极推动第二课堂建设
系部积极推动第二课堂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组织作用,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开展社区口腔义诊、口腔健康教育等实践活动。另外,我系举办的首次口腔医学本科技能大赛等特色活动,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8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和临床学院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是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硬件保证。建设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能够满足学生临床技能训练的实习、实训基地,是实现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此,学校应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我系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训练需求,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实训室建筑面积不足,大型仪器设备、高端设备、临床仿真模拟设备还与其他高校(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等)存在一些差距,还需进一步完善基地相关设施,满足学生训练需要。借鉴我校其他院系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从实习医院中遴选1~2家作为实习基地,通过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内外临床见习于一体的临床教学模式,在真实的医院环境中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参考文献:
[1]王伟杰,李达生,李葛洪,等.“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9):6-7.
[2]曹广辉,赵晓峰.高职师资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2):29-33.
[3]王美琴,叶福华.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2):40-42.
[4]刘东辉,胥晓丽,曹阳.口腔医学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212.
[5]张锦雀,闫福华,王希,等.“三段式”实用型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与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2):169-170.
[6]张春庆,刘冰华,韩俊岩,等.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4):13-14.
[7]仲维剑,马国武,牛卫东,等.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8,7(6):564-565.
[8]杨家瑞,何冰,刘绍良,等.基于“工作过程”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价[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1):41-45.
作者:宋静 王春 姜丽娜 刘宏升 单位: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