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商务英语专业中的中国文化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引言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全球一体化的同时带来了各国文化的交流,培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宽阔的国际视野、较高的组织、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熟悉中外文化和对外交往礼仪,能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之外,同时也要提高学生中国文化方面的综合素养,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外语文化教学中来,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中国文化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必要性
2.1熟悉中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是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载体,充当着两种文化的使者。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对中西两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然而,“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现象在英语教学中也十分普遍。现在的学生谈到西方的“圣诞节”或“情人节”时滔滔不绝,当谈及自己国家的历史和传统习俗的话题时如“元宵节”(LanternFestival)、“端午节”(DragonBoatFestival)等,却因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而面露难色。商务英语专业作为英语专业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都只是强调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强调英语与商务的结合,而忽略了对中国文化涵养的关注(谭莉,2015)。这种文化缺失,势必会阻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甚至在商务活动中会产生误解和歧义,从而削弱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2熟悉中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国文化能够为语言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和活生生的语境,而外语学习则是表达中国文化的有效手段(王佳棋,2009)。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诸如商务、旅游、外贸等商贸活动的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中,仅仅把英语知识和商务技能相结合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把语言教学、商务活动和学生熟悉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必然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在表达他们所熟悉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素材中,会感到愿意张嘴并有话可说,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自身的英语水平决定了商务沟通的成败与否。所以,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符合当代社会多元化的人才需求。2.3熟悉中国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成功的英语学习是实现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进而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英语学习者要成功地表达中国文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积累;二是具有足够的英语词汇量和娴熟的翻译能力。随着“孔子学院”等对外汉语教学在世界上的日益盛行,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商务活动中,也应该架起中西文化沟通的桥梁,使世界通过我们更加了解中国的璀璨文化,这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世界渴望了解中国的需要。
3.将中国文化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
3.1强化教师和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和文化平等交流的双向意识外语教师是英语知识的直接传播者,他们的教学理念、中国文化底蕴及教学方式方法等情况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的输入。目前,广大外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令人堪忧,在教学中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轻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外语教师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己对双重文化平等交流的意识以及用外语准确表达母语文化的能力。其次,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虚拟的文化交际活动,在活动中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讲授,同时辅助中国文化的准确英语表达或描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参与课堂活动时必将得到极大的激发,从而促进其对中西文化的深入理解。只有外语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提升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外语教师应让学习者真正明白,强调单方面地追捧西方文化,忽视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种误解。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理解目的语文化与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的能力,包括察觉和处理两种文化差异的能力,而不是丢弃自己已有的社会文化身份,假扮是英语母语者(Kramsch,2006:81)。”外语学习者应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平等对待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碰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际的精髓所在。
3.2增加中国文化在英语教材和课程设置上的比重英语教材是当前英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合理的教材内容和构思对学生的文化学习成效至关重要。纵观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反映中国文化内容的课文比例较小。大部分的教材引进的都是国外原版的语言和文化材料,选录的都是西方的评论、故事及其他体裁的篇章(周艳艳,2014)。这些教材只满足了学生了解西方社会的需求,却未能满足我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全部需求。因此,在教材建设中,应该重新考虑教材的文化定位,合理配置教材中各种文化含量的比例,适当增加中国文学和反映中国特色文化内容的英文材料是必需也是必要的。在题材选择上,可以选入经典中国文学译文和中国作家写中国文化的素材,比如:四大名著的英文译本中的篇章、语言大师林语堂的英文作品《生活的艺术》等等。这些作品在选入教材时,可以采用全英文式的,也可以采用汉英对照式。在文章的视角选取上,可以选择外国人看中国的题材或者中国人在国外的文化碰撞案列。由于教学大纲指挥棒的作用,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偏重语言训练,对文化知识的课程注意不够,致使学生知识面偏窄。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介绍中国文化传统课程的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这些课程可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化通史、古代诗词及名著赏析、对外汉语教学等课程,应体现哲学、历史、宗教、社会、教育、文化、艺术等中国文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和人文涵养。这种良好的中国文化学习氛围,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英语教材和课程设置中引入中国文化可以增加教学的实用性,有利于加强跨文化比较,通过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对比分析,在加深对本族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增加对目的语文化的宽容和理解,使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加强。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理解和对外来文化的宽容、理解和尊重,弥补中国学生主体文化知识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抵御英美文化的冲击,保持中国文化身份,真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李娅琳,2009)。
3.3丰富中国文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在教学手段方面,英语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采用多媒体自主学习、专题讨论、文化案例分析等方法,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和文化知识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将语言训练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将西方文化和东方文明融会贯通。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堂活动,在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中将目的语文化和中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关联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视听辅助材料,也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等资源,将多种文化的知识和碰撞更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生,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与文化交流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对人的影响。从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度采用融合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阅读、听说等材料,适当补充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汉英民俗文化对比、阅读文学、历史名著的英译等,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及各种表现形式,结合母语文化已知的文化图式,培养学生的文化多面性和对中西文化的鉴别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开展第二课堂、完善网络课程、推荐中国经典名著英译本或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书籍和文章等方法提高学生掌握中国文化并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增强他们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实践能力。鉴于考试对教学内容的反拨作用,中国文化课程的考核应该被列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考试测评的重要指标。同时,还应在其他课程的测试中增加对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表达考核,使得母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得到足够的体现。期末考核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采用闭卷考试加学期小论文的方式,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写或者说有关母语文化方面的内容或者参与文化对比的辩论、短剧小品演出等活动,并把学生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这样加入相关检测试题,学生在备考过程中系统复习、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中国文化素养必然会得到提高。
4.结语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广大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储备和中国文化素养,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英语课程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实现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教学的兼容并蓄,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中西方文化观和文化平等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习得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与商务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中国文化敏感性,熟悉并推广本土文化,提高中国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沟通交流作用,使其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工具。
作者:周艳艳 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