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旅游与中国文化转型的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旅游的伦理体现了我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基于夏赞才关于旅游伦理的研究,旅游伦理广泛的主体涵盖了我国实施文化大繁荣的主要对象。虽然生成旅游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成为旅游者,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加入到旅游的行列中,旅游者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年龄阶段。2010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游客1.34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5738.65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到达21.03亿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国。而且,能享受这种权利的人大都是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优秀人士,他们自身的素养直接决定我们文化体制改革的成败。旅游伦理主体除了旅游者还有旅游利益相关者。弗里曼(Freeman)将“利益相关者”定义为“对组织的生存和成败关系重大的群体”(2004)。它基本包含了政府、旅游开发商、旅游企业、旅游员工、媒体和与旅游直接间接相关的企业和个人等。所以,肩负实现中国文化大变革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由旅游伦理的主体来担当,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意提高公民个人素质,也要注意发挥包括众多旅游利益相关者在内的企业和组织在旅游伦理方面的示范效应,从而有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旅游伦理的基本问题即旅游利益和旅游道德的关系要求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充分秉承和创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旅游业关联性强,牵涉到国民经济中许多行业和部门,涉及的利益关系纷繁复杂。这就要求我们除了使用政治和法律的强制手段调控外,还要充分发挥旅游伦理的软化功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和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如果那些体现国民素质和展示国家形象的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能吸纳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新的价值观念,那我们文化就能实现繁荣,中国就能被世界所真正认同和接纳。2012年春节发生在中国海南三亚的“宰客门”事件中不法商贩的经营诚信的缺失和2013年国人对刻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的“***到此一游”的尴尬,都折射出了我们当前需要加强文化变革的紧迫性和时代感。
旅游伦理基本理论框架是繁荣华夏文化的内在要求和主张。旅游伦理基本理论框架是指旅游伦理意识、旅游伦理关系和旅游伦理实践。我们几千年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新的发展都要求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在面对自然、社会和历史文化这些共同客体时,在面对旅游者之间、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以及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之间互为主客体时,必须持有正确的思想、情感、信念和价值观念,以正确的方式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以便使人类与自然、人类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和谐相处。这都要求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框架内培养人们的旅游道德品质,正确评价旅游行为和旅游活动,充分发挥旅游道德的教育和调节作用。所以,旅游伦理教育和旅游实践即旅游活动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2.旅游伦理教育是促进文化变革的一种有效途径
旅游活动和旅游伦理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旅游活动,旅游的教育、宣传和导向功能就不能实现;没有旅游伦理教育,就不能保障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能正确实践旅游活动,正确实践和体现中国文化。充分利用旅游活动的特点和功能,发挥其对文化的积极作用。旅游是人参与的活动,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在处理彼此之间的不同关系时,旅游主体和客体互为认知,教育和影响,各自体现了自身的素养,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时代特征,伦理价值和思想观念。在旅游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活动的积极因素,旅游主体即旅游者更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规避和降低旅游过程中的道德弱化、文化干涉等消极影响,加强与当地人的文化接触和交流,增进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让主体在增强对自己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的同时,在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起到良好的文化示范效应和传播作用。加强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旅游伦理教育是实现文化大繁荣的基石之一。旅游伦理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引导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在处理主客体之间的各种关系时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标准和规范,从而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同时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旅游者和旅游利益相关者要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当充分了解和掌握我们的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收,发展和创造新的文化元素,这无疑要求我们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加强对旅游伦理教育的重视。但是国内旅游伦理教育现状却令人堪忧:国家对旅游经济功能的重视远远大于对文化传承和宣扬的重视;社会忽视对旅游伦理和教育的研究;旅游行业注重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却忽略对旅游者的教育;忽略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在高等教育中旅游伦理教育课程鲜有设置。近十几年在国际国内,中国游客经常出现不文明的言谈举止,针对中国游客的负面报道比比皆是,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甚至引起国家高层的重视,这都说明旅游伦理教育势在必行。
3.旅游伦理教育促进中华文化变革的措施
要发挥旅游活动和旅游伦理教育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有赖于政府层面的政策保障,社会的重视,学校、企业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伦理意识的构建以及旅游者个体层面的道德水平的提升。虽然联合国和世界旅游组织都强调人人享有如休息和闲暇的权利,也宣称“旅游与人人相关”。但是旅游产生的客观条件要看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稳定的程度,这是产生旅游动机的基本前提。所以国家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才能让更多的人以足够的物质条件和闲暇时间实现旅游活动。同时,我们要积极创造旅游生存的社会条件,不断改变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努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旅游活动和旅游伦理教育对文化大发展的促进作用。国家在旅游活动和旅游伦理教育方面的政策引导是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保障。实现华夏文化的繁荣,国家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旅游活动和实现旅游伦理教育。
2013年2月中国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也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为实现带薪休假,调节节假日,积极创造旅游休闲的便利条件提供有力依据。当然,在实践中我们还需积极探索新的思路,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及时制定政策和法规加以引导,让国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时走出去,展示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和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和社会舆论以及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他律是旅游道德发展的起始阶段,社会舆论尤其是现代网络的广泛性和舆论压力对旅游的伦理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影视作品、报刊杂志和现代网络加大对涉及旅游伦理的正面宣传,同时对不道德的旅游言行维持强大的舆论压力,让旅游行为始终保持在文化发展的正确轨道上。除此之外,我们扶持非政府组织机构,赋予它们较大的监督、管理和评价等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社会活力,为构建大众参与的旅游伦理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前进。以旅游活动和旅游伦理教育促进文化发展需要发挥学校和企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学校是实现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首要地方,也是旅游道德教育的首选。随着社会的发展,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会经过学校的洗礼。
他们不但本身是旅游市场的巨大客源、也是未来旅游的主力大军、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成家立业,也肩负起对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我们要在学校加强新的旅游伦理道德灌输、培养新的旅游伦理意识。除此之外、学校还肩负着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各种培训,期中就包括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本身也应该站在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配合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政策法规,认真彻底地贯彻执行。顾客是上帝,是旅游企业生存的源泉,企业也应该从内部强化员工的旅游伦理教育。
加强对旅游者个体的旅游伦理教育是中华文化大繁荣的最直接载体。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旅游者是整个旅游活动中的中心环节,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旅游者在享受回归自然,带走美好的记忆和照片同时、也要留下尊重的脚印。无论国家、社会、企业还是个人,我们都要加强对旅游者个体的教育,学会尊重他人,理解当地社区和居民的生活习俗、传统习惯和宗教信仰,以一种学习和受教育的角度感受异域风土人情。在我们享受精神放松提升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不忘关心照顾同伴或其他游客,展现自身良好的精神品质和修养,做中国形象的展示者和中华文明的传播者。
作者:刘旭东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