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以汉语为例,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对于我们的母语—汉语,在国内远没有英语的地位重要。现在不论参加什么考试,应聘什么职位,英语都是必须要过的一关,但是汉语呢?很多大学生写文章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就是勉强写出的文章也是语句不通,错字连篇。其次,从小接触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现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所知甚少,一些流传千年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正在逐渐消失。再次,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典籍是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检验,留下的精品,其中保存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很少有大学生认真地去读,去背。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文化的断层。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在进行口头或者书面表达时,往往是淡入白开水的大白话,感受不到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庞杂,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需要我们认真进行整理研究,给它注入现代气息。
二、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对传统文化的搜集整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根据时代精神进行挖掘和整理。有时候,大学生并不是不尊重祖先留给他们的宝贵财富,而是文化这个概念的内涵太丰富了,不知道从何入手。所以高校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人力和知识资源,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
(二)在大学开设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当前的大学教育,法律、经济、计算机等一些实用的社会急需的学科备受青睐,而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却是门前冷落、少人问津。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把它作为一门基础的必修课列入学校课程体系,让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来学习,从而带有强制性的为大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开掘学科课程的人文内涵对于大学的各门课程,尤其是文科,教师要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蕴含其中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大学语文课,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文学作品后丰富的文化资源:民风民俗、人文精神、语言文字、审美意趣等等。再比如自然科学课程,教师可以在史的这部分给学生讲授我们的祖先在这个领域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加他们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其他课程亦是如此,只是在比例上可以适度调整,力争把中华文化的精髓贯穿课程的始终。
(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于潜默移化中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比如,在校园里播放一些优秀的中国古曲,张贴古代先贤的诗歌语录,组织各种形式的诗歌朗诵、古文阅读比赛,邀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做关于传统文化的讲座、举办各种民俗活动等等。总之,要让学生沉浸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于无形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国软实力的核心内容。现代,西方文化伴随着西方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正在逐步地吞噬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大学生要承担起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以增强我们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高民族凝聚力,淳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并最终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让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柴琳王晓利单位:空军航空大学93313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