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国文化对泰国的影响思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大项目,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在78个国家开办了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课堂。①泰国孔子学院的发展是近年来孔子学院项目的一大亮点,目前我国在泰国已开办了12所孔子学院和11所孔子课堂。o泰国长期以来限制华文教育,出于国家文化和语言保护的需求,泰国政府在19世纪50年代以前对全国的华校开展了严厉的管制。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泰往来的频繁,到1992年,泰国内阁会议正式通过教育部呈请放宽华文教育政策的提案。o近年来,泰国政府更是高度重视华文教育,出台了《促进汉语教学,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规划》2006~2010年(五年规划)的国策方针,泰国公主诗琳通以亲身参与支持汉语教学,引起了泰国全国学习汉语的热潮。
一、调查设计
本文借鉴汉科特•汉默里(HectorHammer-Iy)④和斯特恩(H.H.Stern)o对“文化”概念的分类,同时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将“文化”分解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包括中国概况、物质遗产、物质非遗产;行为文化包括日常行为习惯、传统民俗;精神文化既包括文学艺术,也包括孝、俭、礼、勤、恭、慎、谦等价值观。本文围绕以下四个研究问题展开:(1)泰国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是什么?(2)泰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总体立场如何,汉语学习是否有利于形成对中国的友好态度?(3)泰国学生如何接收不同层面的中国文化?(4)泰国学生通过什么渠道和模式接触中国文化?针对这四个研究问题,课题设计了以下变量:传播者变量,包括以孔子学院学院为主的组织、大众媒体和个人;传播内容变量。包括中国价值观、中国文学、中国历史、中国民俗等内容;受传者变量,主要是人口学统计指标。包括:国籍、年龄、性别、学历、职业、收入等;传播渠道变量,主要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渠道,既包括言语传播,也包括以礼品等物质实现的传播,具体包括老师、同学、同事、亲友、旅游、合作交流、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电影、音乐、各类活动、礼品等;传播影响力变量,包括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行为。问卷采用泰语调查。在正式调查前,课题组将此问卷在不同国家做了多次预测试,最终修改后,采用SPSS折半信度检验法测试问卷中的李克特量表,量表信度系数Cronbacha值为0.802,达到了统计上信度非常好的标准。
二、调查简介
目前泰国共有13所孔子学院,课题组从北部、中部、南部、东北部地区共选取5所孔子学院,以呈现泰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现状。课题组在泰国实地调查,从2009年7月至8月,共获得有效问卷224份。北部的清迈大学孔子学院45份、中部的岱密中学孔子课堂47份、南部的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44份、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孔子学院48份、东北部的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40份。清迈大学孔子学院位于泰国北部清迈市,清迈大学是泰国最有名的大学之一,该校孔子学院的中方合作院校是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7月20日授牌。岱密中学孔子课堂位于曼谷邀哇腊唐人街,岱密中学以中文教学为学校的招牌,学生70%为华裔子女,是泰国教育部认可的“泰国中小学汉语教育中心~,中方合作院校天津实验中学,于2006年3月10日合作成立。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位于泰国南部宋卡府合艾市,宋卡王子大学是全泰国第一所在本科阶段开办汉语专业的高校,中方合作院校是广西师范大学,于2006年12月挂牌。o宋卡王子大学普吉分校孔子学院位于泰国旅游胜地普吉岛。中方合作院校是上海大学,2006年12月24日挂牌。o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学院位于泰国东北部的玛哈沙拉坎市。该校的汉语教学和科研力量在泰国东北部的高校中位居前列,是泰国开设汉语本科专业较早的学校,中方合作院校是广西民族大学,于2006年12月挂牌。④针对研究问题,在具体的样本结构上,本文采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汉语等级、家庭月总收入、宗教信仰、父母是否华人等人口学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经过EpiData输入软件对数据进行双录入,并导入SPSS统计软件分析后,样本结构的主要数据如下:性别:男性38.3%,女性61.7%。汉语学习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的现象不仅在泰国存在,课题组对其他国家的调查也发现了这个结果。年龄:18岁以下32.1%,19—25岁56.7%,26—35岁1.4%,36—50岁4.2%,51岁以上5.6%,被调查者中最大年龄为93岁,最小为12岁,年龄均值为22.33岁。在年龄分布上,表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25岁以下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51岁以上的人群,家庭主妇和退休人员占一定比例.而26—50岁的汉语学习者比较少,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地孔子学院面临的共同问题,即如何吸引社会中坚人群进入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学历:初中及以下6.9%,高中30.0%,大学58.5%,大学本科以上4.6%。职业:学生87.8%,商人0.9%,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教师、律师、医生等)1.8%,公务员5.9%,管理人员1.4%,工人0.9%,自由职业者o.9%,家庭主妇/退休人员o.5%。与年龄结构相似,在职业分布上仍是以学生为主,如何吸引社会精英人士学习汉语,恐怕不能仅仅通过现有的教学模式,而要将汉语教学送人企业、政府机构和相关组织,提供与他们的工作相适应的汉语授课模式。汉语等级:初级43.4%,中级50.7%,高级5.9%。家庭月总收入:10000泰铢以下25.8%,10001—20000泰铢27.6%,20001—30000泰铢12.O%,30001—50000泰铢21.2%,50001泰铢以上13.4%。宗教信仰:无神论o.5%,基督教2.7%,伊斯兰教4.5%,佛教91.4%,天主教O.5%,东正教o.5%。这种以佛教为主的宗教信仰结构与泰国作为佛教国家的现状相符。父母是否华人:都是12.1%,爸爸是、妈妈不是13.5%,妈妈是、爸爸不是9.O%,都不是65.5%。泰国华人占有一定的比例,第二代、第三代华裔已成为泰国孔子学院学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数据分析与结论
首先。泰国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以实用和理性为导向为了解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全貌,课题组将调查对象覆盖到泰国的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学习类型、不同职业和不同汉语等级。这些学生拥有不同的背景,但在“学习汉语的最主要目的”和“学习汉语的最初想法来自哪里”两个问题上都体现出了实用、理性的导向。在学习目的上,图1显示,“找工作或目前工作需要”位列第一,所占比例高于l/3,其次是“增长知识”,两项选择之和超过了60%。这与课题组在其他国家的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差异。课题组在对美国、日本、黎巴嫩的调查后发现,三国汉语学习者中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兴趣”或为“了解中国文化”、“去中国旅游”而学习汉语,尤其在日本和美国,“出于兴趣”都是位列第一。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与泰国和中国地理位置、文化相近有关,泰国学生中一部分人已经来过中国,对中国儒家文化也较为熟悉,更主要的是随着泰国与中国经贸往来的加强,以及随着中国崛起而产生的吸引力的增强。泰国汉语学习者中很大一部分人希望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理性的需求超过了完全出于兴趣或以旅游为导向的汉语学习动机,这一点与美国、日本的学生形成了较大的差异。为进一步了解他们学习汉语的动机来源,问卷从自身、人际渠道、组织渠道、大众渠道等方面测量他们受到的影响。表1表明,“自己想学”的被选频率高达66.5%,其次是“老师、同学、家人、朋友推荐”以及“学校要求”,而大众媒体对泰国人学习汉语的促动作用非常小。这一结果表明,泰国学生抱着明确的目标学习汉语,其学习的源动力主要来自自己。这种以自我为起点,以实用为导向的学习动机非常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汉语教学效果。我们在对泰国和其他国家的调查比较后发现.泰国学生除。了课堂使用汉语之外,还会在社会交往中使用汉语.其中“经常使用”的选择率为31.3%,也就是说有1/3的人将汉语作为常用语,更有14.7%的人“每天使用”。这中间当然不乏华裔家庭成员,但也有一部分非华裔家庭的汉语学习者在工作中,会刻意与其他学习者一起使用汉语。而我们对美国、日本、黎巴嫩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52.7%的人“偶尔使用”汉语,课堂之外“从来不用”的比例高达34.4%。课堂之外很少使用汉语的情况容易造成学习者对汉语的兴趣难以持久,而泰国学生在课堂之外较高的汉语使用频率则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效果,巩同学习者对汉语的持久兴趣。
其次。泰国学生对中国文化总体立场趋于正面.这种立场的形成与职业因素相关。与其他人口学背景无相关性在测量泰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立场之前,问卷在前半部分设计了他们对中国人的认知。图2显示,在问卷的备选项中,成龙是调查对象认知度最高的人物,接下来是、秦始皇、孔子、姚明等。这说明,公众人物、体育明星正在和孔子以及政治伟人一起成为泰国学生中知晓度最高的中国人。表2显示,泰国人眼里的中国人性格特征排名居前三位的是勤劳、节俭和忍耐,这与我们在其他国家的调查基本一致。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克勤克俭的性格特征相当突出。在“你喜欢中国吗”一项中,如图3所示,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喜欢”或“很喜欢”中国,两者之和将近九成。同时,我们将“很喜欢”赋值为1,“喜欢”为2,“不喜欢”为3,“很不喜欢”为4,“说不清”为5,统计所得如表3,均值为1.92,离散度为O.983,均值接近2的数据也表明大部分调查对象倾向于选择“喜欢”中国。为探究哪些因素可能引起泰国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的态度变化,我们将人口学变量与此题进行相关统计,如表4所示,在性别、年龄、学历、汉语等级、职业、父母是否华人等变量中,只有职业一项在p<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与“你喜欢中国吗”相关。其它因素都未与其形成相关。在职业因素的影响中.我们通过频数和交叉分析发现,虽然总体上泰国人都喜欢中国,但仍存在着喜欢程度的差异,学生中选择“很喜欢”的比例较高。而专业技术人员、公务员等职业的汉语学习者则倾向于选择“喜欢”,而在“不喜欢”和“很不喜欢”项中所有职业的选择率都接近为0。而我们在对日本和黎巴嫩的调查后发现,宗教因素与日本、黎巴嫩学生对中国的态度具有相关性,泰国之所以不存在这种相关性。这与泰国以单一佛教为主的人口结构有关。其他人口学变量也如课题组在其他国家的调查结果一样。不与对中国的态度形成相关。
第三.泰国学生区别接收中国文化的不同层面。不同层面文化的影响力存在显著差异问卷从三个层面区分中国文化.设置了两道大题测量其影响力。有关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问题将茶叶、中国菜、长城、兵马俑归为物质文化,将太极拳、中医、中国功夫、包饺子、舞龙舞狮、中国书法归为行为文化,每种文化形式都设置问题“知道吗”、“喜欢吗”,将回答“知道”、“喜欢”赋值为1,将回答“不知道”、“不喜欢”赋值为2,然后按照物质文化类和行为文化类进行变量合并,统计出均值,如表5所示,合并后的物质文化知晓均值为1.16。行为文化知晓均值为1.39,物质文化的喜欢均值为1.35,行为文化的喜欢均值为1.52。其中,物质文化不管是在“知道”还是在“喜欢”项中其均值都低于行为文化,表明泰国学生对物质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上都要好于行为文化,而行为文化的影响力则显得较弱。数据同时显示,行为文化不管是在“知道”还是在“喜欢”项中,其离散度也都高于物质文化,说明泰国学生在行为文化上的态度分歧较大。我们还将每一种文化样式的“知道”和“喜爱”度进行了分列,结果显示,中国菜、茶叶排名居前,而中医、中国诗词的知晓度和喜爱度则排名靠后。有关精神文化,问卷设计了李克特五级量表,通过8个选项测量泰国学生对孝、俭、礼、勤、恭、慎、谦等价值观以及“面子文化”的认识。将“非常同意”赋值为5,“比较同意”赋值为4,“说不清”赋值为3,“不太同意”赋值为2,“非常不同意”赋值为1。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的均值最高,且离散度最低,表明“孝”在泰国文化中是被高度认同的,这与课题组在美国、日本、黎巴嫩的调查结果有很大差异,其次是“对别人要以礼相待”、“辛勤的劳动是取得成功的前提”、“遇到别人的夸奖要表现得谦虚”、“过日子能省则省”,而居最后两位的是“工作中要服从上级,尊敬前辈”、。孩子成功就是给父母挣面子”,这两项关于“服从”和“面子”的内容认同率较低。总体上说,在儒家文化价值观选项中.泰国学生表现出了高度的认同性。这种高认同性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泰国也处于儒家文化圈层之内,泰国人的行为处事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第四。泰国学生接触中国文化的渠道和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汉语课的重要性超过大众媒体课题在美国的调查显示,虽然调查对象是孔子学院学生,但大众媒体对于美国学生来说,已经超过汉语课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主要渠道。来自泰国的数据与此存在显著差异,在“你了解中国的渠道是什么”一题中(见图4),“上汉语课”的选择频数为185次,其次是“大众媒体”为134次,由于泰国与中国距离较近,“到中国亲身经历”也成为泰国学生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为深入了解泰国学生对汉语课的兴趣,问卷从汉语教师、教学方式两方面设计了问题。在“喜欢什么样的汉语教师”一题中(见表7),“热情开朗”的教师最受泰国学生喜爱,排名甚至高于“语言水平高”,仅随其后的是“会和我交朋友”,这与课题组在其他国家的调查结果一致。虽然泰国学生不像西方国家学生那样完全凭着兴趣,而是出于实用和理性需求学习汉语,但他们对教师的要求却表现出了一致,热情开朗的教师由于具有人格魅力而受全球学生的喜爱。在“课堂教学老师用什么语言好”一题中(见表8),“我的母语和汉语”、“英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最易被学生接受。在“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中(见表9)。“对话、辩论”、“老师讲课”的被选择率最高,这两种教学主要都以语言练习为主,符合泰国学生以实用为导向的学习动机。对于“了解中国的渠道”排名第二的大众媒体,问卷也将其进行了细分。如图5所示,在大众媒体中,中文电影、歌曲、书籍排名前三位,而杂志、报纸的使用率最低。泰国学生对大众媒体的重视虽然与西方国家仍有差距,但大众文化正在成为影响他们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而如何将大众媒体与汉语课结合,在课堂内外共同促进泰国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则是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战略中需要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