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国文化渗透英语教学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渗透英语教学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国文化渗透英语教学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国文化渗透英语教学分析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就非常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对于推动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时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集中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上面,而对于中国文化却很少涉及。笔者认为,在传授西方文化知识的同时不应忽视中国文化的传授,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渗透。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一些研究者(例如曾宏伟2005;江平2006;周琳2008等)的注意,笔者本人也曾在不同的场合零散地谈到过类似的观点(例如崔刚2003:崔刚,罗立胜2006)。为了进一步引起英语教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与思考,本文拟专门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二、基本概念

本文中所指的中国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所积累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学术思想、宗教、教育、文学、艺术、科技、建筑、历史、语言文字等。二是指中国当今社会的基本国情。所谓渗透,就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内容,它不能取代专门的中国文化课程,也不能改变英语课程的性质,而是要服务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一些描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当今社会的表达方法(比如使用英语介绍孔子与儒家思想,诸如‘诗经》、‘论语》、‘红楼梦》等崔刚,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国经典著作的英语表达,诸如“和谐社会”、“党总支”、“经济特区”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表达的翻译等),进而能够使用英语介绍与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为什么?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贯彻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所必需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标。“课程要求”指出,英语课程要“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那么这个需要是什么呢?在语言文化方面,一方面我国急需提高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改革开放三十年使我们的经济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四,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而综合国力提升速度则相对较慢。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而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与否一方面取决于文化的内涵是否丰富,是否具有重要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因此,‘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规划发展纲要》强调“要发挥多元载体的文化传播作用”,“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中国文化的传播不仅是某些专门机构和组织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承担的义务。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使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文化与国情,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如果每一个英语学习者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速度就会大大增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在不断增强。面对当今世界所存在的纷繁复杂的各种困扰,许多西方学者也主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与此同时,也有许多西方的人士对于中国的文化存在着许多误解。曾经担任我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商务参赞的郑伟章(2006:56)曾经写道:“墨尔本一所大学的老师告诉我,一个学生听他的朋友讲,到中国做生意,光学中国话还不行,还必须要了解中国文化,就是送礼。因而,送礼就是中国文化,留长辫子就是中国文化,裹小脚就是中国文化。”对于文化的误解很容易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现在世界上流行的“中国威胁论”与此就有很大的关系。要满足西方人对于中国文化的求知欲,消除他们的误解,除了专门机构的宣传与介绍之外,更要依靠大家在与西方人的交往中,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文化。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人应该是我国对外交流的主流群体,他们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学会使用英语介绍与输出中国的文化,这就为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则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由于我们只是重视了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中国文化,绝大多数的学生在大学毕业,通过了四级、六级甚至英语专业毕业之后,都不知道像‘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在英语中该怎样翻译。许多有相当英文程度的中国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当西方同行与他们谈论Confucianism/Taoism(儒/道)时,我们的学者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更有甚者,为数不少的中国学者不知令西方人也十分崇敬的孔夫子的英文译名是Confucius,还有人闹出把Mencius(孟子)奉为异国圣者而译为“门修斯”的笑话。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要求”规定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而跨文化则应该至少包括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两个部分,而英语文化的掌握也要立足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与了解。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也可以导致文化迁移现象的产生,与语言迁移类似,文化迁移也有正负迁移之区别。刘正光和何素秀(2000)指出:“以往关于外语学习中的迁移理论在对待母语以及母语文化的干扰问题时,对负干扰研究得较多、较透彻,同时对负迁移的作用也有夸大之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母语迁移理论的重新认识和深入研究发现,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同时存在相当大的正迁移。”因此,外语文化教学中也不能忽视母语文化的教学。首先,教授和发现影响传递信息的各种文化因素(包括语言的和非语言的)必须以英语学习者的母语文化即中国文化为比较对象,只有通过两种文化差异的比较才能找到影响交际的各种因素。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和确定哪些目标语文化知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其次,只有充分地掌握中国文化,才能准确地理解西方的文化,才能以平等的心态对待西方的文化。一方面不要有民族自大的心理,不注意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另一方面也不要产生自卑心理,盲目崇洋。王宗炎(1998)指出:“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交流,而不是单方面向一方面学习。”在进行西方文化知识教学的同时,如果忽视中国文化的教学,甚至还有可能造成自卑、媚外的心理,以致不能以平等的心态与对方进行交际,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通过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学生通过比较与借鉴,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自觉地根据文化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而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首先在于讲话者本人要有思想,然后才能言之有物。许国璋先生说过:“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有这样的女孩子,语音好,语调也好,打招呼的那几句开场白很像个样子,可是谈完天气之后,再也没有话了,不能连贯地谈论正经的事。既没有知识,也没有看法。这样是学不好语言的。”(转引自刘润清,1995)张绍杰(2007)也指出当今外语专业的学生通常是“嘴巴快、耳朵尖、思维空、文化浅”。而在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可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使用英语与西方人交流的过程首先是一种文化的沟通,一个中国人与西方人大谈西方文化既没有优势,也不会令对方感兴趣。而向他们介绍中国文化,并一起讨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应该是在交流过程中的正确选择。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了解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然后要知道该如何使用英语进行表达。这也正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渗透的目的之所在。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与道德观都处在形成的过程之中,他们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又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在学习异国文化的过程中,如果不善加引导,他们很容易会盲目地接受西方文化中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和道德观,很容易疏远甚至忘记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文化鉴别力,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避免盲目地崇拜和接受西方文化,树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从而增强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实现中西文化交流的双赢(杨红英2008)。另外,文化鉴别能力也是英语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胡文仲和高一虹(1997)于1991年对全国26名“最佳外语学习者”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在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自己突出的扬弃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和交际能力,而且对于整个人格的完善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待母语、母语文化的态度与对待外语、外国文化的态度是互动的;对于母语、母语文化和对于外语、外语文化的掌握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

四、怎么做?

要改变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教学失衡的现状,需要从政策引导、教学研究、教材编写、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几个方面下工夫。

(1)从政策制定的层面来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问题,这在行政管理特征明显的我国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在“课程要求”中明确地表明这一要求。现行的“课程要求”规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达到的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只是在“更高要求”一部分的翻译能力中规定学生要“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这既与“要求”中所描述的教学性质与目标不符,也与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不衔接之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已经把“熟悉我国社会生活的一般话题,例如职业、节日、风俗、社交“札仪”、“能在交流中用英语简单介绍祖国文化”、。有较强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作为知识和情感态度日标,而到了大学阶段却没有使这一目标得以延续。这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主管部门对于这一问题的忽视。

(2)加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为了做好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需要就教授的内容、教授的方式等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研究的重点可以放在一下几个问题上:第一,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需要传授那些内容?中国文化的内涵极其丰富,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从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一直到近现代,是一个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延续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诸子88百家自由争鸣的局面。中国的文学作品更是浩如烟海,经史子集数量庞大。中国的科技也曾经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铸造、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都代表着我国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另外,中国的建筑艺术、绘画、书法、音乐、医药等也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如此丰富的内容,是不可能完全通过英语课堂来覆盖的。因此,我们需要对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所要传授的内容有所取舍,需要研究取舍的标准以及根据这些标准需要教授的内容。第二,中国文化与国情表达术语的统一。由于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富性,人们对于其中的许多内容往往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从而导致许多术语的翻译不尽相同。目前这类翻译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外国人所做的翻译,这些翻译往往能够考虑西方文化的特点,更容易为西方人所接受,但是有时候所表达的意义不够准确。另一类是由中国学者所做的翻译,这些翻译的特点是表达的意义比较准确,但有时不容易为西方人所理解与接受。如何在两者之间取长补短,英语表达方法的统一是一个当务之急的工作。这不仅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对于我国的对外宣传则更为重要。第三,中国文化渗透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在何时、何地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也是需要实验与研究的重要问题。

(3)教材、教学与课外活动。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调整教材的内容,加入一些与中国文化和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文章作为课文。同时在练习题的设计中也应考虑加入一些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Oil练活动。另外,还要把中国文化的渗透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不仅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尤其是要通过英汉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差异的比较来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单词的层面上,英汉两种语言具有很大的差异。有些词汇只存在于汉语之中。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词。例如“馒头”、“节气”等;还有些词只存在于英语中。在汉语中则没有相对应的词,例如,cowboy和hippie等。另外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某些词语看起来似乎指同一事物或概念,其实不然。例如,servicestation不等于。服务站”,而restroom也不等于“休息室”。而且,某些事物或概念在一种语言中只有一两种表达方式,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则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汉语有一个复杂的词汇系统表示各种亲属关系。有姑妈、姨妈、舅父、外祖父、外祖母等各种词汇,而在英语中相关的表达方式要简单得多。对于某些词汇来说,英汉的基本意义大体相同,但是派生意义的区别可能很大。例如,peasant与汉语中。农民”意义接近,但是在英语中,peasant往往带有贬义。在短语、成语、谚语这个层面上,英汉两种语言也体现出很大的文化差异。尤其是成语的问题更为复杂。<汉英词典》的主编之一王佐良教授在‘一部词典的编后感》一文中写道:“把‘布衣蔬食’直接译为wearcottonclothesandeatvegetablefood。在今天就会引起误解。布衣蔬食在中国标志着生活俭朴,但在英、美也是如此吗?现在,蔬食远非穷人所专用,已是西方医生给饮食过量的百万富翁们开的药方了。”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往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例如“要知朝中事,乡间问老农”、。衙门自古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内涵。而“Anappleadaykeeps山edoctoraway.”和“Youcall’tteachallolddognewtricks.”则具有明显的英语文化内涵。除了课堂之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听读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听力材料和文章。像ChinaDaily等英文报纸,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语广播、中央电视台的英语节目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

(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首先要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中国文化的成分,这对他们的将来会有什么样益处。还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中国文化的学习。例如,我们可以考虑在考试中加入中国文化的成分,不论是阅读的文章,还是写作的内容都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另外,也可以考虑组织一些以使用英语讲述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竞赛活动。

五、结束语

在本文的最后,我们还需要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渗透要遵循适度、交际和平衡的原则。所谓适度原则就是它不能改变英语课程的性质,而应该服务于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培养这一基本的目标,过度的中国文化知识传授可能会造成本末倒置的现象。交际原则是指在文化传授的目标首先在于使学生学习有关中国文化的表达方法,满足学生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来加深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平衡原则是指在强调中国文化导入与渗透的同时,又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了对于西方文化知识的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