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称呼语使用的社会语言学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言语交际是人类用来进行社会互动的重要部分(Hudson,2000)。称呼语又是言语交际的重要部分。在社会语言学中,人类社会关系可用两个概念概括:权势和同等关系。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权势和同等关系的相关理论出发,对《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和其他人之间的言语行为,尤其是称呼语的使用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言语是如何体现人际关系的。分析显示言语在体现社会交际互动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反映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关系的功能。
关键词:
言语;称呼语;权势;同等关系;《阿Q正传》
一、引言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最早由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提出。他认为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社会的;而言语则是个人的说话,是个人的(索绪尔,1980,高名凯译)。从索绪尔对语言学的定义来看,的确如此:因为言语是个人所发出的。但是如果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看的话,这个说法就不能完全成立,因为言语是个人基于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中所发出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正如Hudson(2000)所言,言语并不完全是个人行为,其是社会互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他指出:言语是在特定的场合为了特定的目的发出的语言条目,人们通过自己的言语和他人进行交流和交往,维持着整个社会系统的关系。正如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2000)所提出的三个语言纯理功能中的人际功能所指的。人们是通过自己的言语来建立起社会的人际关系。当人们在利用言语来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言语也是根据个人在社会系统里的位置和与他人的关系来进行变化的。言语是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调整的。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来说就是指言语能够反映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权势和同等关系(李满亮,2004)。在《社会语言学概论》中,祝畹瑾(1992)提到“权势”和“同等关系”两个术语是由布朗和吉尔曼提出的,用来概括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权势指的是一种非相互的关系,是一方比另外一方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控制另一方的行为。例如,年龄更长一些,权力更大等。而同等因素最初只是作为全是相当的人之间的称呼(祝畹瑾,1992)。根据的Hudson(2000)的定义:权势不仅指行政的权力或社会地位,也有体力,年龄,经验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同等关系则关注的是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人们彼此之间有多少共同的经历或者经验,人们彼此之间有多少共同的社会特征的同等性:例如性别、年龄、出生背景、种族等等,以及彼此之间共有的亲密程度等。正是这种权势和同等关系决定了说话者在言语行为中应有的礼貌程度。在社会的实际会话中,人们总是在衡量自己和听话人的社会距离,这就来源于他们之间的权势和同等关系。这也决定了会话过程中应该有的礼貌程度,是该用正式的礼貌用语还是普通的用语,亦或是非正式的贬低或者谩骂等。人们在会话过程中所选用的任何词语和说法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否则就是违反了语用的原则。“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Wilkins,1972)”。词汇在言语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词汇的选择体现一个人的涵养和学识。而在所有的言语交际23中,称呼是用得最频繁的词语,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祝畹瑾,1992)。鲁迅先生的名作《阿Q正传》(以下简称《阿Q》)广为人知。此书中,人物的言语并不多,但其精妙之处就体现其仅有的话语却能够充分地表达主人公和他人的社会关系。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运用其中的权势和同等关系的相关理论,从词汇层面对阿Q和他人的会话,尤其是称呼语的使用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言语是如何体现社会人际关系。
二、称呼语的社会语言学视角分析
言语就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说出的话语,在《阿Q》中,人物的言语并不多,只占全作的7%左右。每一个称呼语,无论是随口而出的,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都是能够反映小说里面各个角色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
(一)称呼语的使用人们在进行交流的时候,称呼语的使用是最能够直接表明人们的身份、权势和同等关系的。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和一个比他更有权势的人说话时往往使用表示尊敬的称呼语,而这一般通过使用对方最高的头衔来实现,例如:某教授,某局长等。相反,当和一个权势比自己低,或者和自己有较多同等关系的人说话的时候,人们一般倾向于使用随便的、非正式的称呼语,或直呼姓名,例如小李,这位同学等。如果听话人比说话人的权势低很多,并且说话人对听话人还有一种厌恶的时候,说话人甚至会使用一些贬低的称呼语,以此来显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不同社会地位,例如:混蛋,龟兔崽子等。在《阿Q》中,人们所使用的称呼语很清楚地体现了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小说中,赵太爷和秀才处于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而阿Q则处于较低的社会地位。阿Q在称呼他们的时候(不包括背地里精神胜利的称呼),都是使用他们的头衔:赵太爷、秀才等的称呼。所以在整个小说里,这些人物的真实名字都是不为大家所知的。而最初他们对阿Q的称呼却是极其贬低的。在第一章里,阿Q在外吹嘘自己是赵太爷本家时,赵太爷对阿Q吼道:“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这时,赵太爷等人是未庄里有钱有势有地位的人物,而阿Q只是赵太爷家的一个小长工。所以他们比阿Q有着更大的权势,他们之间的同等关系很少。所以赵太爷不仅对他直呼其名,而且还使用了“浑小子”这样贬低的称呼语。秀才在第四章称呼阿Q为“忘八蛋”,这也体现出了他的权势。因为阿Q和他们比较起来,权势很低,所以他们这样称呼,辱骂阿Q的时候,阿Q也只能承受。但是当阿Q在第三章里称呼赵白眼,也就是“假洋鬼子”为“秃儿!驴”的时候,他就遭到了赵白眼的痛打。因为这里他违反了自己权势和社会地位的规则,此处他选择了错误的称呼语,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此处可以看出是社会地位,也就是权势,影响着人们在言语中对词汇的选择。然而,当阿Q遇到王胡和小尼姑的时候,情形就不同了。阿Q似乎比他们几个有更多的权势,至少在阿Q看来是这样的,因为和他们相比,阿Q在力量上占有优势。所以阿Q在和他们说话时就很随便,他也会对他们大胆地使用一些贬低的称呼语。例如,阿Q在第三章里称王胡为“这毛虫!”王胡也骂他为“癞皮狗”。最后又在互相扭打中结束对话。但是之后他称呼小尼姑为:“秃儿”,并辱骂她:“快回去,和尚在等着你呢,”小尼姑面对这样的辱骂没有像“假洋鬼子”那样痛打阿Q,却只是小声地骂着,且只能忿忿地跑掉了。阿Q和小尼姑相比的话,阿Q就具有更高的权势。虽然他们的社会地位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阿Q在体力上要胜过小尼姑的,所以此时阿Q有更多的权势。除了阿Q和其周围的人的称呼语可以看出社会地位关系的差别,从本小说里的其他人物的几个典型的称呼语也可以看出。例如,在参加革命党之后,赵白眼对革命党那时的领导人黎元洪的称呼是“洪哥”。因为赵白眼是跟着革命党闹革命,所以黎元洪是他们的带头人,和他们相比具有更高的权势。所以连阿Q他们所尊称的“洋先生”使用的也是尊称。而一个“哥”字,似乎也代表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一般,属于一个圈子里面的人。称呼语的字数往往很少,但是这短小的称呼语却将说话人和周围人物的社会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称呼语的变化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不仅复杂还会发生随着某一方的能力或者权势的变化从而发生改变。所以,人们的言语也会因为双方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话时,在面对具有更高的社会权势的人时,说话者往往是希望和听话者建立某种亲近的关系。在小说《阿Q》中这些称呼语的变化可以很好的体现人们对社会权势的态度。当阿Q从城里回来,并且宣称自己将要参加革命党时,未庄上下几乎所有人对阿Q的态度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往日那些有权势的人也被吓坏了,他们害怕阿Q会首先革他们的命,所以试图和阿Q套近乎,争取得到更多的信息和同情,从而保全自己。而这一点,仅从他们对阿Q的称呼上就能看出端倪。第七章里,赵太爷叫阿Q的用语和口气和以前都大相径庭:“老Q”,赵太爷怯怯地迎着低声的叫。和直接的“阿Q”“浑小子”“忘八蛋”相比,“老Q”明显更有礼貌。而此时阿Q却没有搭理赵太爷,这样的反差也正好体现出了此时阿Q身为“革命党”,就比赵太爷他们更有权势。此处的称呼语和听话者的反应就体现了说话者和听话者社会地位的差别。除了赵太爷对阿Q的称呼有了明显的变化外,赵白眼对阿Q的称呼也可体现权势的变化。第七章里,赵白眼:“阿Q哥,象我们这样的穷朋友是不要紧的”赵白眼惴惴地说。在这之前,赵白眼是很瞧不起阿Q的,此时却称呼阿Q为“阿Q哥”,并且还拖了长音,表示一种十分谨慎的语气。这一点体现了他们之间权势的变化,此时的阿Q已经处在更高的权势了。而此时他所自称的“穷朋友”则表明他想增进和阿Q之间的同等关系,他也试图通过这样的同等关系来缓解以后可能会出现的冲突。但是当赵白眼等人已经参加了革命党,阿Q的态度是:“心里想招呼,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叫他假洋鬼子固然是不行的了,洋人也不妥,革命党也不妥,或者就应该叫洋先生了罢。”为了对赵白眼有一个适合的称呼,阿Q心中转换了四个不同的称呼:“假洋鬼子”“洋人”“革命党”和“洋先生”。阿Q对于这位“洋先生”称呼的犹豫就能够体现出他们之间权势的差距,阿Q此时需要非常谨慎地称呼他。最后他选择了一个在他的认知范围里较为礼貌的称呼语:“洋先生”。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关系,不冒犯社会权势比自己高的人,阿Q在选择称呼语的时候也是进行了一番心理活动。而这一番复杂的心理活动则表明了社会权势和同等性对于言语选择的影响。
(三)称呼语的正式程度在言语表达中,礼貌程度体现在所选词汇的正式程度上。在实际生活中,虽然言语是个人的,但是每个人在讲话时都要根据讲话的对象来决定自己应有礼貌的程度,进而选择用语。人们一般会对具有更高权势的人表示充分的礼貌,此时就需要使用正式程度高的词汇用语。反之,在遇到具有较多同等关系或者权势相对较低的人的情况下,人们会比较随意,甚至是贬低,所以此时人们就会选择正式程度低的词汇用语。然而,词汇用语的正式程度是因人而异的。人和人之间对于正式的评价标准使用词汇的正式程度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在《阿Q》中,大部分的言语都是使用的非正式的用语。这首先决定于说话的人群是未庄的普通民众,主要的是阿Q和其他人的对话。阿Q等人都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所以他们的言语正式程度较低。所以这些低文化的人在和其他人的对话言语中,往往是非正式的,如“癞皮狗”。同时,多数时候,阿Q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就算是赵太爷、秀才等已经是算知识分子的人士对阿Q也是一种贬低的态度。所以他们也没有考虑阿Q的内心感受,对阿Q几乎采用的是非正式,甚至是辱骂性的词汇,例如“浑小子”“忘八蛋”等称呼语。只有当阿Q从城里回来,并宣称自己将会加入革命党的时候,赵太爷等人才意识到了阿Q权势和地位的转变,并开始对阿Q采用礼貌的态度,因此他们开始对他采用的是一种正式程度较高的词汇用语,例如“老Q”“阿Q哥”等等。从赵太爷等人对阿Q这样的低下人民的称呼的礼貌程度我们也可以看出,说话者所发出的话语的礼貌程度不仅仅取决于说话者自身的涵养和素质,更多的还是取决于听话者相对于说话者的权势和同等性。换句话说,就是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在此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从社会语言学中的权势和同等关系理论出发,对《阿Q》中的人物言语交际,尤其是称呼语的使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人物言语交际中,称呼语的使用至关重要。人们对于称呼语中的词汇选择,是选择礼貌的正式用语,还是普通用语,亦或是表示贬低的非正式用语,都是根据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和关系,也就是在社会语言学理论中的权势和同等关系来决定的。反之,我们也可以看出言语行为可以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反映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小说作者在语言选择上的精妙之处。短短的几个称呼语就能够体现出作者在文字上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作者:吴雯昕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