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料库语言学教学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语块研究的进展:对应单位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发现,人类使用的自然语言中存在大量固定及半固定组合形式,交际双方通常借助这些语言组合形式来表情达意,以达到交际目的。人类语言具有组块性,其自然话语的百分之八十由各种块状结构所组成,语块是语言的基本单位[3]。关于语块,根据研究目的与方法的不同,语言学家们给出不同名称与定义,如chunk,prefabricatedchunk,lexicalbundles,N-grams等。据Wray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相关术语已经多达57个[4]。译成汉语之后,于是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名称,如惯用词语、预制词块、多词单位、词块、语块、N元组合等。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不管是语料库语言学还是描写性翻译学,包括语块在内的许多基本概念都在发生变化。下面我们通过对意义单位、翻译单位以及对应单位三个概念的分析来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基于语料库驱动模式,Sinclair提出“意义单位”这一概念。Sinclair认为,意义单位包括意义核心、搭配、类联接、语义倾向与语义韵五个组成部分。在这五个组成部分中,意义核心与语义韵是意义单位的必要成分,自然语言中二者缺一不可;而余下的三个成分则为可选部分,实际使用中时有时无。从结构上来讲,意义核心是意义单位的中心与基础部分,而搭配、类联接、语义韵及语义倾向则是围绕这一中心的四个基本参数。不同参数体现不同语言层面的信息:搭配体现的是词汇层面的信息,类联接是语法信息,语义韵是语用信息,语义倾向体现的则是语义信息。因此,意义单位是一个“一中心-四参数”的统一体。其次是“翻译单位”。翻译单位是指翻译活动中人们处理信息的基本结构块,是源语在目的语中存在一定对应关系的语言信息单位。随着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英国语言学家Teubert提出新的定义,认为翻译单位是在源语中最小的、且在目的语中只有一组同义对应关系的单义语言单位。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要成为翻译单位,需要具备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最小,即“取短”原则。也就是说,不管是源语还是译语,信息单位都要求尽可能短小。二是单义,即意义唯一性。
在某一特定语境下只能有一个义项,该义项与其他义项排斥。三是在目的语中能够找到对应关系。翻译单位具有源语与译语的双重指向,二者缺一不可。与传统译学领域的原有定义相比,该定义显然具有很大进步性,它与语料库翻译学存在方法论上的契合。最后是“对应单位”。Teubert所定义的翻译单位尽管与语料库翻译学存在方法论上的契合,但与Sinclair所提出的意义单位一样,仍然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翻译单位本质上是一种分析理论,在实际运用中操作性不强。据此,在利用翻译语料库进行大量机助翻译实践的基础上,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李文中教授提出“对应单位”的概念,认为语料库翻译学视角下,人们应该更多关注源语与译语中任何可识别的文本块或片段,即对应单位,人工或计算机可识别是对应单位的显著特点。它不考虑“单义”和“最小”等因素,在人工或机器自动识别时增强了操作的灵活性。与翻译单位一样,对应单位也可大可小。在对大量双语语料进行观察与分析后我们发现,虽然理论上讲对应单位可以是从音位到语篇的任意语言成分,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意义的对应单位多数集中在从词汇到意群的层面对于不同文类的翻译,对应单位的长度会有所不同。从意义单位、翻译单位到对应单位,体现了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学术语的不断变化。术语所指的多元化及内涵的持续变化,充分说明了“语块”这种语言现象的复杂性。但“语块”这一术语的所指、内涵及历史演进过程不是本研究的重点,这里我们不予深究。本文仅对对应单位在汉英口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对应单位与汉英口译教学
随着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翻译语料库为我们观察、分析大量双语材料提供很大便利。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尝试建设口译语料库,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汉英会议口译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的中国口译学习者语料库等。2013年9月,笔者所在的河南师范大学语料库研发中心也开始着手收集汉英口译方面的语料,尝试在口译语料库建设与研究方面做些有益探索。越来越多口译语料库的创建,势必为我们的口译课堂教学提供有用资源,在提高口译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大有裨益。下面我们以对应单位为例,从“对应单位对汉英口译教学的启示”以及“基于对应单位的课堂教学策略设计”两个方面探讨翻译语料库在口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一)对应单位对汉英口译教学的启示上文我们谈到,语块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点,英、汉两种语言的自然话语中含有大量固定或半固定的块状结构。翻译活动中,对应单位是联系源语语块与译语语块的桥梁与纽带。对学习者而言,利用双语或翻译语料库,如能总结大量英、汉语言的对应单位并加以有效识记,对于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及翻译效率一定会有所帮助。对应单位有大小之分,我们先从翻译语料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对应单位———“单词对应”入手来探讨其对汉英口译教学的启示。通过检索汉英翻译语料库发现,英语与汉语在词汇层面上通常不是一一对应,而是存在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关系。特别是汉语中的泛义词,译成英语之后往往有多个对应。再加上口译留给译者的处理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该类语言现象是多数翻译学习者都需要解决的难题。例如,汉语中的“克服”一词就属于此类情况。看到该词,我们首先想到其英文对应词“overcome”。但除此之外,根据语境不同,“克服”还有很多其他译语对应,如copewith、surmount、eliminate、conquer、getridof、avoid、avert等。那么到底什么时候用overcome,什么时候用其他的英文对应词呢?检索汉英翻译语料库,能够短时间内为我们呈现大量双语例句。通过分析“克服”及其出现语境,再查看特定语境下该词对应的英文表达,问题便迎刃而解。检索汉英翻译语料库我们发现,“克服”与overcome对应次数最多,属于语料库中非常典型的对应单位。这种语境下,“克服”的对象(或句子宾语)通常为艰难(hardship)、困难(diffi-culty)、不足(shortcoming)、弱点(weakness)、诱惑(tempta-tion)、问题(problem)、害羞(shyness)、抵制(resistance)以及障碍(barrier)等。也就是说,汉语中如果碰到“克服”的宾语属于以上情况,一般来讲英语就可以译为overcome。除此之外,如果碰到“克服”后面接其他宾语或内容,译者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其翻译了。除此之外,汉语中的一些特定句式(有学者称之为程式语),译成英语之后也可以构成典型的对应单位。特别是一些目的性很强的专题会议、会见、主旨发言、开幕式/闭幕式致辞等,发言内容均包含大量特定句式。此类句式在语料库中出现频数很高,其英文译文也较为固定。比如,“我谨代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请允许我代表……对……表示欢迎”、“我们荣幸地邀请到……”、“我宣布,……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隆重举行……”等。此外,在一些较为正式的会见或新闻会中,还经常出现一些适用范围较广的流行语(或套语),例如“高度重视”、“一致认为”、“相关部门”、“着力解决”、“深刻地认识到”、“认真贯彻执行”等。通过检索汉英口译语料库,我们会得到以上套语以及特定句式的常用英文对应表达方式。对其加以整理、分类并有意识地让学生识记,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汉英口译综合能力。由此可见,作为翻译活动中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对应单位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检索汉英翻译语料库,学习者可以了解特定词语及句式的典型对应单位并加以识记,从而提高翻译质量与效率。在汉英口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汉英翻译语料库检索并总结常见的对应单位,以提高其综合翻译能力。
(二)基于对应单位的口译课堂教学原则我们认识到了对应单位在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方面的优势,那么如何把其有效应用于汉英口译课堂教学呢?实际应用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基于笔者所在语料库团队近年来所做的一些尝试,我们认为,要想把对应单位成功应用于汉英口译课堂教学从而构建基于对应单位的口译课堂教学模式,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手把手教会学生利用翻译语料库及相关软件来获取对应单位。对于英语或翻译专业本科生而言,多数没有接触过语料库及相关检索软件。建议教师利用数周时间,专门讲授语料库、特别是英汉翻译语料库及其检索软件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语料库语言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常用软件的操作方法。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到“练中学(learningbydoing)”。这样既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口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必须教会其方法。二是教师在课前需要充分准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讲授某一文类的口译技巧之前,教师要提前检索相关语料库,对该类文本中常见、高频出现的对应单位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对应单位应该详细讲解,哪些只需一带而过,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提前做出相应安排。此外,为了提高效率,必要时教师应该把某一文类中常见对应单位进行总结与归纳,课前提供给学生。这样做一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材料,以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二是有助于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把握,做到不偏离教学大纲。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翻译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及与教师之间的课堂互动是关系到口译教学成败的关键。学生接受程度因人而异,其综合水平通常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翻译语料库为其提取难度适中的学习材料,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对于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的双语语料,以充分挖掘其潜能;而对于一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以选取难度较小的日常生活语料,从分析某个源语词汇的对应译语入手,来分析其系列对应单位。四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循序渐进。采用基于对应单位的汉英口译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但要学习翻译学领域的一些基础理论,还要掌握口译活动的常用策略与翻译技巧,同时还要学会基本的语料库软件操作,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充满挑战。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如果不注意从简到繁、由易到难,很容易给学生带来挫折感,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先从词汇层面的对应单位入手,之后过渡到稍微复杂的短语对应单位,最后介绍句式或者意群层面的对应单位。在语料选择方面,可以先从一些非正式的私人谈话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式的会议口译。
三、结语
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给传统的译学研究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对传统口译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翻译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和“数据驱动学习”掌握翻译技巧,从而提高其翻译能力。把对应单位应用在汉英口译课堂教学中,正是语料库翻译学应用于翻译教学实践的一次尝试。在国内外学界同仁的努力下,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翻译研究者、翻译教师在这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作者:刘国兵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