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议教师语言意识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简单来说,外语教师语言意识指外语教师本人所拥有的语言知识,但究其本质,这种语言知识与其他受过良好教育人员的外语知识具有差异,其独特性突出体现为此类语言知识含有一个强烈的反思性认知成分,在教师大脑中按照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掌握的方式表征。这种知识表征对外语教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是区别外语教师与非外语教师的一项重要标志。不难看出,教师语言意识与普通教育学中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很多类似之处,它既包含外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即所教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文体等知识),又包含外语教师的教学法知识(即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技能与方法),二者融为一体。外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即为所教授的语言,它与教学媒介重合,其范围无法明确厘清,因此,“学科教学法知识”在外语教学中只是一个虚化的概念,对外语教师并不适用[4]。与此相反,认为外语教学不应因为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介相同而放弃“学科教学法知识”这一概念[2],“教师语言意识”恰好可以体现外语教学中这种特有的统一。具有良好语言意识的外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通过使用适合学生水平的语言媒介向他们传授新的语言知识,促进他们语言技能的提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教师语言意识是连接外语教师语言水平与学科教学法知识的纽带,是经过教学反思后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是外语教师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核心。
教师语言意识不仅包括教师所拥有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即学生知识。确实,有效的外语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拥有充足的语言知识与交际技能,还需要教师不断从学生的角度对自己的语言知识与技能做出反思,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收易于理解的语言输入。外语教师对自身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反思使其语言意识带有强烈的认知成分,这种认知成分可以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水平,为其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以便做出各种合理的教学判断。也就是说,一名具有良好语言意识的外语教师不仅对所教语言具有较好的理解与把握,更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困难,准确判断他们所处的语言发展阶段,熟悉他们所处语言发展阶段的特征与常见问题。归纳起来,外语教师语言意识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它既包括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又包括外语教师个人对之的反思以及前者向后者转化过程中的协调与促进;二是它包含一个学生视角,促使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确保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与语言技能的掌握;三是它含有一个强烈的认知成分,促使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不断反思,为随后的教学提供基础。同时,使用“意识”而非“知识”一词,既突出了教师语言意识这一概念的动态特征,又强调了它在知识拥有与知识运用(即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两个维度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充足的陈述性语言知识与学生知识只是外语教师语言意识的一个方面,并无法确保其功效的有效发挥。外语教师语言意识的过程性维度,即教师的外语熟练水平与有效使用陈述性知识的能力对其功效的发挥起着同样重要作用。
教师语言意识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1.教师语言意识在外语教学宏观层面的作用
从宏观层面看,根据教学关注焦点的差异,各种外语教学思潮截至目前可大致分为“重语言形式教学”、“重交际意义教学”与“形式—意义兼顾教学”三种模式。“重语言形式教学”即为传统外语教学,它以语言形式为基础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以语言形式的讲解与操练为主要课堂活动,并不重视语言的交际功能与学生实际使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显而易见,在这种模式中,外语教师语言意识,特别是他们的陈述性语言知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陈述性语言知识储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教学效果,同时,讲解哪些语言形式、如何有效讲解等问题都有赖于教师语言意识的过程性维度做出判断。以为代表的“重交际意义教学”严格区分无意识“习得”与有意识“学得”两种学习方式,认为帮助学生“习得”语言技能、提高他们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才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8]。为达到这一目标,外语教师的关键职责在于为学生提供足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即难度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由于“学得”的知识无法向“习得”的技能有效转化,语法、词汇等语言形式的讲解对外语学习的作用非常有限,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观点似乎说明教师语言意识不再重要,实则不然,教师的陈述性语言知识或许不如在“重语言形式教学”中重要,但教师必须依赖自己语言意识中的过程性维度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做出准确判断,并以此为基础筛选、改编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接触足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从一定程度上讲,外语教师语言意识在这一教学模式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以Long为代表的“形式—意义兼顾教学”是对“重交际意义教学”排斥语言形式教学极端主张的修正。他认为,外语教学中单纯依靠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做法并不能确保学生的有效学习,很多时候需要采用必要的干预手段,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聚焦到某个语言形式上去。据此,他主张外语教学中应该对语言形式有所关注,但这种关注应融合在以交际意义为中心的活动中。不难看出,这种模式对外语教师语言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具有充足的陈述性语言知识储备与较高的交际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技巧,对学生的语言水平即时、准确地判断,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他们在交际活动中涌现出的与语言形式有关的各种问题。
2.教师语言意识在外语教学微观层面的作用
从微观层面看,外语教学实践往往是以上三种宏观模式的混合,根据教学内容与重点的差异而着重采用一种或几种模式。在具体的教学流程中,教师语言意识渗透于外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备课阶段,教师语言意识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筛选、整合教学材料、设计教学活动。在授课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教学材料,强调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课堂语言,监控学生的语言表达并做出适时修正,帮助学生归纳学习内容,回答学生提问,等等。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意识水平的高低。教师授课后的反思本身就是他们语言意识作用的体现,这种反思往往包括授课内容的进度、课堂活动的组织、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等多项内容,教师对这些活动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语言意识水平的高低。指出,认真准备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语言意识的作用,但教学是一项充满变数的活动,含有许多无法预测的因素,需要教师即时做出判断与决策,因此,教师语言意识的过程性维度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往往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2]。
归纳起来,外语教师语言意识的作用就是教师从学生与学习的角度调节各类语言输入,监控各类语言输出。一般认为,外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主要有三个来源,即学习材料、学生语言输出与教师语言输出。外语教师的语言意识如同一个过滤器,位于各种语言输入、输出与学生之间,每种输入与输出可以不经外语教师语言意识过滤直接到达学生,也可以经过过滤后再到达学生。在“过滤”与“不过滤”之间,尽显外语教师语言意识的作用。当然,这并非说凡是语言错误都需要被过滤掉。经教师语言意识过滤后,有些错误,如学生在交际活动中犯的一些错误,可以暂时不予处理,但这种决定是经教师语言意识过滤后的理性判断。
教师语言意识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
1.教师语言意识研究是对我国目前外语教学研究的有益补充,为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范式
近些年来,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影响,我国外语教学研究过分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重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对教学环境与教师行为严格控制,将教师置于一种边缘化位置。教师语言意识研究关注外语教师的个人知识与反思,强调他们教学行为背后的反思性认知基础,突出他们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为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教师视角。
2.教师语言意识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具有很大意义
我国早期的外语教师教育注重提高教师的外语技能与授课技巧,其潜在假设是外语教学是一套可观察、可模仿的程序化行为,只要教师的外语水平高,就可以有效教学。随着应用语言学的发展,我国外语教师教育逐渐注重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他们开设了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测试与评估等一系列课程,但遗憾的是,这种教师教育模式对理论本身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对教师如何吸收、运用这些理论的兴趣。教师语言意识研究号召教师从自身出发,扎根教学实践,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反思自己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因此,外语教师教育在传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受训教师的理解与感悟,引导他们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反思。同时,各校也应建立相应的校本机制,鼓励外语教师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有效促进他们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师语言意识研究对我国外籍教师招聘与认证也具有较大启示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机构聘用外籍教师授课,由于外籍教师需求量大,市场竞争激烈,不少单位把是不是本族语者当作外籍教师聘用的唯一标准。确实,外籍教师具有熟练的语言技能,但由于他们的教育背景多与语言教学无关,其语言知识与从学生角度反思教学的能力往往比较薄弱,实际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今后外事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应从严掌握外籍教师的任教资质,另一方面,应积极开展外籍教师认证,组织他们参加外语教师资格培训,引导他们进行教学反思,以有效提升他们的语言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母语优势,最大限度地确保并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作者:高强单位: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