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言重叠的本质性问题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语素重叠,是词根与词根的重叠,每一部分本身有意义,重叠成词表示某种意义,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单个音节表义且这种意义与整个重叠形式的意义一致,如爸爸、皑皑、茫茫等。第二,单个音节表义且这种意义与整个重叠形式的意义有联系,如“宝”指“珍贵的东西”,“宝宝”是“对小孩的爱称”,两者的意义虽然不同,但两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学界大多认为这种重叠实际上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构词法,而属于语言中的一种构形形式,因为汉语最早是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语言,只是后来从古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化过程中,才变成了以双音节词为主的语言。但是,单音节词仍在现代汉语中占有相当的数量,并且有着独立的意义。经单音节词重叠后构成的词,只能算作合成词,所以,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只能查到上例中的“爸”“皑”“茫”单音节词条,却查不到“爸爸”“皑皑”“茫茫”等合成词。它们只能被分别列在“爸”“皑”“茫”单音节词条的下面。很明显,这种重叠词的构成与叠音词的构成有着本质的区别。词的叠合,指构成重叠的部分可以单独使用,重叠后词的基本意义没有多少改变,但重叠式赋予词汇某种附加的语法意义。例如,看看、常常、花花绿绿等。这些重叠后的词与原来的形式在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语法差异。我们可以说“他正在看书”,却不能说“他正在看看书”;可以说“经常”,不能说“经常常”;可以说“花花绿绿的衣服”,不能说“花花绿绿衣服”。
熙先生认为,“基式”和“重叠式”的结构对比应该是重叠研究的重点,然而,语言的实际情况却远非那么简单。研究发现有些符合重叠式结构的词却没有基式。针对有无基式这一差别,重叠的两种不同形式便应运而生,即构词重叠与构形重叠。邢红兵认为:“有基式的重叠结构是在一个词的基础上重叠而成,基式和重叠式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而无基式重叠结构没有基式,是在两个词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新的词,从这个意义上说,前者是一种用词方式,后者则是一种造词方式”[2]。即两种形式中,有基式的重叠式称之为“构形重叠”;没有基式的重叠式称之为“构词重叠”。虽然两种形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现象,一种属于构词法,另一种属于构形法,但是两者之间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正如杨振兰所论述的“当单双音节并存的时候,可以说,重叠式属于构形重叠,当单音节渐渐退出语言交际的时候,其重叠形式也就固定成重叠词。这种替代和固定既与词的双音节化有关,也和构形形式的约定俗成有关。”[3]重叠的核心问题表明,汉语中的重叠非常复杂。具体表现为:语言发展历史长、概念多、内容丰富,同时又存在着概念的交叉。相比之下,英语中的重叠现象却简单得多,且与汉语有着本质的区别。
英语重叠的实质
从重叠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英语中似乎只存在着构词重叠,而没有构形重叠。重叠构词是英语中的主要构词法之一,它通过将拟声词词干叠加的方式来加深用词程度、强化用词效果。其实这种构词方式不仅包括拟声词词干的叠加,还包括自由单词的叠加,以及假拟词素(即富于想象的、没有意义的音符串)的叠加,用符号表示就是“AA”。例如,murmur(嘀咕),puff-puff(喷气声),bonbon(夹心软糖),等等。由于英语重叠词基本都是拟声词类,即通过重复或模仿声音而创造出的词语,所以重叠词最初又被称为模仿词。但随着重叠词的使用和发展,人们渐渐也注意到了它的声外之义,开始出现了一些非拟声词的重叠词。例如,pretty-pretty(无用的饰物),goody-goody(伪善的),no-no(被禁止的东西),等等,词义已完全超出了拟声词的意义范围。所以说,“任何语言中的词汇意义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这是语言发展的普遍规律。”[4]多数情况下,英语重叠词中重复的构词成分中间的元音会有变化,这构成了英语重叠的一种类型:元音交替组合。常见的元音变化是[i]—[]之间的变化和[i]—[]之间的变化,例如,flip-flap(啪嗒啪嗒的响声),chit-chat(聊天,闲谈),criss-cross(交叉的),等等。这类重叠词多数用来表示声音或动作的移动。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声音与动作联想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除表示动作的移动外,还可以表示思想的左右摆动、犹豫不定,以及人们之间的你一言我一语的闲聊。如:shilly-shally(犹豫不决的),ping-pang(乒乓球),sing-song(单调的节奏)。有时两个构词成分中间辅音有变化,这就构成了另一种类型:押韵组合。这种类型的重叠通常由两个假拟词素组成,例如,hoity-toity(轻佻的,傲慢的),hurly-burly(骚动,喧哗),walkie-talkie(步话机),等等。这类词基本都是些非正式词语,常用作贬义表示贬低、蔑视或瞧不起。所以,这类词也有着丰富的情感意义,常常用于口语、幽默、儿语中。由于后面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节奏,因此它们有很强的声音表现力,尤以后韵“-y”,“-tie”,“-ty”,“-dy”表现力更强。此外,这类词还用来表示“杂乱、毫无条理”,“欺骗、耍花招”和“戏弄、顽皮”等意义。
英、汉重叠现象的本质区别
以上分析表明,英语中的这种AA式模仿词与汉语的叠音词很像。造词的理据基本相似,同属拟声理据,即音与义相似,引起音与音之间的联想[5]。然而,两种语言又有本质的区别。众所周知,英语是表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除了声音与意义的联系,汉语还要求音、形、义的统一。同是拟声重叠,汉语重叠形式的内容要丰富得多。例如,蝈蝈,猩猩等,从字形上也可得知前者指昆虫类,后者指动物类。在英语中,模仿构词多强调声响效果,而不考虑声响的具体意义。再者,模仿词有其独特的文体意义,它们的使用较为受限,一般出现在口语、儿语或非正式文体中。此外,上文提到的两种特殊的英语重叠词构词方式使我们不禁想到汉语中的连绵词,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6]。根据定义,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组成联绵词的两个音节或是双声或是叠韵、或是双叠。“双声”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伶俐,声母同是[l]。再如,犹豫,踌躇,吩咐等。“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腹和韵尾相同,如徘徊,韵母同为[ai],再如蹉跎,逍遥,叮咛等。“双叠”顾名思义,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如辗转,既同声([zh])又同韵([un])。再如缱绻,绵蛮,流连等。
从表面形态上看,汉语联绵词两个字在音节上的特殊组合与英语重叠词两语素的组合的特点极为相似,但两种语言有着本质差异:在汉语中第一位考虑的是词的表意性,而英语中首先考虑的是重叠词的音韵组合,所以英语中才出现了假拟词素这样的术语,即这些音串富于想象,却缺少意义。综上所述,重叠是语言中的常见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上的多数语言中。尤以汉藏语系中的重叠现象最为典型,内容复杂,形式多样。相比之下,英语中的重叠内容单一,形式有限。以汉语为代表的表意文字永远强调音、形、义的统一与协调;而以英语为代表的表音文字总是注重声响给人的感觉。所以,重叠的实质也因语言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应该引起语言研究者与学习者的广泛注意。(本文作者:周晓凤单位: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