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土家族苗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土家族苗族传统音乐是人民通过固有的方法与形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特有形态特征的音乐文化,与土苗民族生活的环境、人文历史、以及生活习俗与风俗等相互交融,凝结了民族的精神与理念。对其的保护与传承,是对于母体音乐文化的保护,认知民族音乐的原生性、民族认同性与社会功能性。从局部来看,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传统音乐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可以激发后人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视,对于确理解湘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产生、发展和延续有重要意义。从整体来看,湘西少数民族民间乐器的深入考察和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史,延续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展现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性与民俗性
少数民族音乐的原生性是指与其他音乐种类存在较大的区别,音乐类型的创作具有原创性并来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是民族独有的,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土家族苗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生存环境较为艰苦,人民常年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以原始的农田耕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生产生活滞后,严重缺少文化知识的获取途径,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中,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为了调节劳动后的疲惫,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随性高歌,并对于劳作工具予以改制成为乐器,形成创作出多种至今保留的民族宝贵音乐种类,艺术形式各具特点,表演、组合形式多样,以供人民调节身心,忘却劳作的辛苦。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家族苗族传统音乐从创作、曲牌、演奏等都得到了更多的改良与完善,在保留原生性的基础上,更加彰显出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如土家族打溜子,起源于人们在通过原始方式获取猎物、食物后,为了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敲响身边的工具,如锅、盆、瓢、钵等器具,产生碰撞的音响效果,烘托欢愉的氛围,随着历史的变迁,对于敲击的器具逐渐被铜器所代替,并由起初的随意敲击逐步转变为有意图的击打出相应的节奏,后逐渐在生活娱乐中逐渐形成曲谱记载。作为原生态民间传统艺术,土家族打溜子与土家人民生活习俗密不可分,多用于婚嫁迎娶、新年喜贺、造物上梁、丧葬等日常仪式,其风格古朴,表演形式新颖,曲调、节奏多变,既有观赏性,又具有理论研讨价值。
民俗,即民间风俗,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土家族苗族音乐的民俗文化自古至今存在于人民的生活劳动中,其内容乐观向上、团结奋进,表现形式特色鲜明、丰富多样。土家族苗族民俗活动中传统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两者紧密相连,相互结合。在土家族苗族众多的民俗活动中,传统音乐不再是以表演助兴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独特的音乐内容表现民族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如土家族梯玛歌,也称作梯玛神歌,是用土家语进行演唱的声乐表演形式,是一种吟唱式的长篇史诗,演唱内容通常以古歌为主,具有深厚的内涵与鲜明的民族特色,演唱风格浓郁,对于土家族人文社会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作为土家语的词典,梯玛神歌主要用于梯玛的祭祀活动之中,并配有八宝铜铃等乐器与牛角、司刀等器具,演唱时而低吟深沉、时而哀婉祈祷,时而滑稽风趣,通过传统音乐与民俗活动的融合,不仅展现民族的发展历程、文化特征、民俗情趣,更展现出大山深处民族的神秘,展现土家族人民对于生活的向往与崇敬,面对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二、拓展和深化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社会功能性,推动湘西地区文化产业、旅游经济的发展
音乐是表达思想感情与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更是将生活劳作中的事物作为素材,通过人民的原始创作,以音乐的形式形象生动的予以表达。随着社会的进步与需求,土家族苗族传统音乐在体现自身娱乐性的同时,将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的民族音乐艺术发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满足人们通过音乐活动获取愉悦的心态与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为湘西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经济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湘西地区地处我国西部地区,因地理位置以及其他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文化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随着我国西部开发步伐的迈进,湘西地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日益发达,张家界、凤凰、德夯等地区作为旅游胜地,吸引着大批的国内外游客,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大批高质量的文化产业,土家族苗族传统民族音乐则成为其中必不可少表演发展项目,如张家界魅力湘西国际文化广场,便是将湘西赶尸、土家哭嫁、苗族鼓舞等一系列民族音乐搬上舞台,通过华丽的舞台向中外游人展现湘西民俗文化和民间技艺,为地区的旅游发展增添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天下凤凰做为国家历史文化古城,是游客心中的向往,除了沱江水的蜿蜒绵长,夜晚的民俗表演更是吸引游客的主要活动,土家族打溜子、咚咚喹、苗歌的多种音乐类型为游客送上神秘、多情的视觉听觉盛宴,多种节日活动更是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花鼓、唢呐、苗歌在系列传统文化节目中向世人展现了土家族苗族音乐的万种风情,尽显少数民族人民勤劳质朴的民族性格和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成为了凤凰民俗风情游的一大亮点,为传统艺术节注入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新内容,成为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族文化作为湘西地区最核心的发展基因,不管是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其核心元素都离不开民族传统音乐,这是大湘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对于土家族苗族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将极大的拓宽民族音乐文化前进的道路,进一步促进地方文化与经济的良好发展。
三、能够极大地丰富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音乐艺术教育内容,提升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和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
现阶段的高校音乐教育培养目标以培养音乐表演基本理论和表演、教学基本技能及艺术实践知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音乐教育专业方向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师,其核心课程也是沿袭以往的内容与环节。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在不断提升自身整体建设的同时,在立足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提炼、吸收民族文化精华,对于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实地调研、民间收集等途径经行收集整理,并通过科研的完善将其应用于高校实践教学之中,丰富音乐教育内容,将民族传统音乐技能与理论用之于课堂,科学有效与常规音乐教学课程设置相融合,学习过程中在与其他艺术种类比较的同时相互借鉴,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是一种新型的补充与创新,使地区高校建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增强高校建设与发展的社会竞争力。
民族音乐是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具有深刻的内涵与文化特征。土家族苗族传统音乐以其鲜明的特点展现出原生性、民俗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因此,高校对于土家族苗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纳入,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对于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素养有着较大的提高,通过研究民族音乐的创作来源、曲谱内容的分析、演奏形式等相关知识,从而提升音乐学习能力与音乐基本素养。其次,以土家族苗族民间传统音乐的独特的表演形式与丰富的音乐内容,使地方高校学生对于本土民间艺术的特有性与民族风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意识,在实践学习演奏的同时,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提高音乐表现能力,亲身感受到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高民族认知意识,建立正确的伦理道德与审美情趣。土家族苗族民间传统音乐在高校的传承使学生在感知的前提下对民族艺术文化深入学习,并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深入民族音乐的发掘与研究之中,从学习到创编,形成科学有效地学习链条,层层深入,由技能学习后的深入研究,逐步发展到科研领域,进行土家族苗族传统音乐的分析与创作,进一步提升创造能力,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创造出更多科研成果与民族传统音乐作品。通过民族传统音乐的学习,建立培养民族情感、感受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意识的理念,从而提高学生民族情怀与爱国热情。
民族音乐的保护,尤其是对于其中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的传承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武陵山连片贫困区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土家族苗族传统音乐文化急需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对于其保护与传承行为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从中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保护机制和体系。
作者:张辉 单位: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