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课堂中的传承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21世纪的今天,各国文化交流竞相开放,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在这样的趋势下被放到了一个重要位置,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也就成为了各国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音乐经过了数千年的积淀,不仅种类多样,而且形式各异,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时期的劳动生活中的情感结晶,也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民族音乐文化要想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就一定不能脱离母文化。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主题强调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其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音乐文化能够真正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课堂教学中传承的意义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不断吸收着外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古代音乐中的古琴曲《流水》、编钟与乐队《梅花三弄》、古曲《春江花月夜》;中国民歌中的江苏民歌《茉莉花》、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回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京剧音乐选自《打渔杀家》的《老爹爹清晨起前去出首》;曲艺音乐中京韵大鼓《丑末寅初》、苏州弹词《新木兰辞》以及民族器乐曲中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广东音乐《旱天雷》、河北吹歌《小放驴》等都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精品。根据音乐课程教学大纲的规定,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要把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优秀的外国作品作为教学目标,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去。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十项基本理念也将学习弘扬民族音乐,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和爱国情操放在音乐教育的重要位置。这就进一步说明了音乐教师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开阔形象思维、掌握欣赏音乐的方法、培养创造性人格有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课堂教学中传承的意义所在。
二、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传承
(一)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兴趣除了来自对音乐的热爱之外,还取决于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教学情境。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了解他们对本节音乐课内容的知晓程度以及要给学生传授的知识等,然后搜集有关民族民间音乐的视听资料,做到课前准备充分。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源于人们的生活,反映着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在准备高一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中的《独特的民族风》的时候,对于课本当中的民族歌曲,学生可能没有多大的兴趣,教师要从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入手(羌族、彝族、藏族等),可以尝试请少数民族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自己民族的歌曲,或者跳一段舞蹈。此时,可能有的同学还比较的胆小,放不开,教师可以先为大家表演藏族或者蒙古族的民歌和舞蹈,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学生一看老师表演起来了,自然情绪就提起来了。之后,教师就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讲授知识,在学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渗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学习。
(二)灵活多样的“教”法与“学”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选择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被动地去接受,不会参与到学习中去,只能依赖教师单一的讲解,缺乏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法、故事讲解法等。如在欣赏一首作品时,对于采用“先听后讲”还是“先讲后听”,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如在欣赏江苏民歌和河北民歌《茉莉花》时,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提问之前先营造一个氛围,创设问题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将音乐学习的过程转变成自觉的、积极的探索过程。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音乐知识和能力,在他们欣赏两首《茉莉花》后,教师可以让其学唱两首歌曲,再让他们谈谈两点《茉莉花》的风格对比,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参与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中去。必要时教师可以举办一个小型的民歌演唱会,激发学生学习民歌的兴趣和热情。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如在讲授高一《飘逸的南国风》这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云南民歌《弥渡山歌》、浙江民歌《对鸟》和湖北民歌《幸福歌》了解民歌的基本风格以及地方风格。这样,学生从这节课中可以知道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如南方民歌的歌词比较含蓄、内在,旋律多表现得流畅、细腻而抒情;西北民歌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花儿”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者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要要求学生课余搜集南方民歌的音响、再次聆听《弥渡山歌》,感受体验音乐情绪,分析《弥渡山歌》的旋律特点,探讨人们的生活环境对音乐风格产生的影响,并将南方民歌与西北民歌、中原民歌、少数民族民歌作比较,探索各地区、各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出感受,在下堂课上课时与大家一起分享。由于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他们用看、听、唱、思、辩等方法来分析和总结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征,通过自己的实践,学生会更加热爱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也越来越深。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助于让学生主动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为了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音乐,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制作课件时,教师要结合授课内容把平时搜集、整理的各民族民间音乐资料融入其中,通过音频、视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通过多渠道全方位感知各民族的民间音乐文化。实践证明,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恢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在自主的、独立的、积极的音乐课堂活动中学习和感知音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了解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喜欢我们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让民族音乐之花在音乐课堂中开得更加光辉灿烂,我们要通过音乐教学使青少年真正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者。
三、音乐教师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当韩国将“端午节”申遗成功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保护本土文化的重要性,要想保护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首先要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要将我们的本土文化弘扬、发展。在学校音乐课堂中,学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音乐教师要将点点滴滴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渗透到学生的骨子里,让他们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并且能够形成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这时,我们的音乐教师就至关重要了,在整个音乐学习与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将学习内容进行筛选,选择最适合学生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这样才能激发起同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其次要紧密围绕学习重点进行教学,挖掘深层次的知识,并将它清晰、简单地表述,让学生能够很快理解与消化。教师最后还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并且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对音乐课堂中学习的民族文化知识进行拓展,增强他们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当然,要做到这些,首先,教师就要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要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有一定的积累;其次,教师的教学需要精炼,能够准确地总结我们的学习内容,并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兴趣,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主体。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说过:“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一种本文化馈赠给我们每一个成员最珍贵的礼物。”因此,音乐教师要肩负起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任务,通过音乐课堂教学的形式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努力促使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代代相传。
作者:汤卢 单位:绵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