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范文

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

一、歌唱活动中渗透本土民族音乐

二十世纪匈牙利音乐界最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歌唱是最容易表达思想情感的音乐形式。的确,歌唱是使儿童进入音乐天地的最自然的途径,歌声是儿童的亲密伙伴。在元江县,有许多本土音乐工作者,他们为儿童收集和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如《傣娃乐》《彝家娃娃真幸福》《其多列》《阿米车》等,这些音乐作品都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反映儿童思想感情,体现了儿童心理特点与审美特点。这些歌曲有如下特点:具有童心,即:反映出儿童的心境,具有“孩子气”;具有童趣,即:反映出儿童的志趣与乐趣、情趣与意趣。儿童歌曲创作在充分表达童心的同时,要充分体现童趣,要用儿童的视角、审美心理和行为方式,表现儿童的志趣、乐趣、情趣、意趣。在幼儿教学中,通过对幼儿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同时,也可使幼儿通过学习民族音乐,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感知人类文化的丰富多样,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理解民族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良好思想观念。

二、整合活动中引进本土民族音乐

元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儿歌、童谣等精彩纷呈的地方民族音乐很多。如何把少数民族的本土音乐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不仅是民族文化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肩负起的重要义务。音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化,只有生活与文化相交融才会有真正的音乐交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改变,许多民间的原生态音乐逐步消失。如以前在田间、地头经常听到的歌谣《细木过》《变扎贡帕》《厘俸》《阿其古》《吾处阿茨》等,现在只有在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才能依稀听到;以前在校园广泛流传的儿歌童谣,现在也基本消失。所以,我们应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化艺术活动,如把童谣引入音乐活动。童谣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经过民间长久流传,形成精炼、和谐、押韵的特点,同诗歌一样具有音乐性。它从幼儿的心理、生活、语言、感受出发,更有利于培养幼儿节奏感和审美情趣。我园将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童谣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童谣充满童稚之趣、天籁之美,尤其是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对话和调侃内容的童谣最吸引幼儿,它反映出少数民族的生活情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反映出人与动物的平等对话。在开展本土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不仅要组织好幼儿的学习活动,还要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幼儿在这种欢快、愉悦的音乐氛围中,能感受到不同音乐要素构成的优美旋律,丰富自身的音乐认知,拓展音乐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使音乐教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音乐教学中表演本土民族乐器和歌舞

元江县居住着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多种少数民族,民族音乐多样,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如哈尼族的乐器有牛皮鼓、牛角号、竖笛、巴乌、长号等、彝族有小三弦、笛子、大扁鼓、烟盒等、傣族的乐器有葫芦丝、三弦、铓、锣等。在幼儿园的打击乐教学中,可将这些民族乐器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把民族乐器与幼儿园常使用的木鱼、三角铁、沙球、碰铃、园舞板等节奏乐器配合起来使用,不仅能体现出作品的思想、增强幼儿节奏感和对声音的感受力,更能突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特色。如傣族音乐《快乐竹竿舞》是在音乐、竹竿和幼儿的团结协作下完成。在活动中,幼儿必须理解、熟悉、掌握音乐的节奏,再与竹竿配合,跳出竹竿舞特有的步伐。儿童天生喜欢跳舞,喜欢用舞蹈动作表现美、创造美,舞蹈也是传达情感的最生动、最直接的方式。如哈尼族的棕扇舞、彝族的烟盒舞、傣族的广场舞,将大众喜爱的民族舞蹈应用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如早操、体育活动、音乐活动、游戏活动等,不仅能让幼儿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感染和熏陶,而且还可增强幼儿的民族团结意识,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体现本土文化,不仅可以让幼儿获得丰富的音乐知识,还可以增进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更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有利于传承宝贵的地方民族音乐遗产,增强幼儿的民族精神。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在导向上要注意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在教材选择和文艺节目的编排上要注意选用适合幼儿的、经典的、民族的音乐题材。利用本土艺术形式进行教育活动,既能增加幼儿园少数民族艺术课程教育的内容,也能丰富幼儿园艺术课程教育的组织形式,还可以使幼儿了解本土的民族风土人情、弹奏民族乐器、演唱民族歌曲、表演民族舞蹈,使幼儿从多方面、多渠道理解和感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让少数民族本土音乐较好地得以弘扬和传承。

作者:杨淑馨 单位:元江县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