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雷锋赞歌的音乐文化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类是伴随着英雄赞歌进入文明社会的。雷锋赞歌与一切中外英雄赞歌一样,大多具备浓墨重彩、高昂慷慨的特点。不同的是,过去中外历史上的英雄赞歌,大多是献给神明和帝王将相的,体现了一种英雄史观。而当代中国的雷锋赞歌,恰恰是赞美平凡工作生活中的闪光点,既赞扬学习雷锋的广大群众,也包括学雷锋的歌者自己。这是歌颂人类自身、群众自身的英雄主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赞歌。可见大批雷锋赞歌的出现,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拓,无疑也是音乐文化领域的开拓。学雷锋活动初期涌现出大量各具特色的进行曲式赞歌,使人想起革命年代的战斗歌曲。中国人民把和平建设时期的社会变革,把人的精神领域的变化,改变封建的、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也是革命,也要有战斗的姿态。大量涌现的进行曲式的雷锋赞歌,正是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的一个特色。例如,《学雷锋,开创时代新风》(狄向红词,王焱曲)这首进行曲是这样开头的。这种迂回曲折的线条,把雷锋对人民的一种深沉情怀、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以及人民对雷锋的一种关爱、怜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雷锋短暂的一生既平凡而又伟大,他胸怀崇高目标,脚踏实地工作,在平凡岗位上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妈妈,您梦见了我吗》(李幼容词徐锡宜曲)这首歌,描写了人民子弟兵对人民群众的关爱:“冬天,我是您暖心的炉火;夏天,我是您蒲扇一把;中秋,我是您窗前的月亮;春节,我是您眼前的礼花!啊,妈妈,子弟兵的妈妈!”这首歌在最后说:“处处有雷锋,您就有幸福的家!”这表明了雷锋和雷锋式的好青年继承了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也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战士的革命献身精神,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道德、新风尚。雷锋成长为一个新战士、新公民和新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指导下改造社会、追求文明进步和雷锋本人自觉努力、积极进取的成果。“小小少年志向大。胸前飘着一团火,点燃人间千里霞。啊,雷锋的故事谱新篇,传说千万个你我他。……雷锋的精神化春雨,滋润锦绣好中华。”(《千万个你我他》,吴善翎词李延忠曲)这首歌反映了人们对新型人际关系,对健全美好社会的自觉追求。可见,响彻各个角落的雷锋赞歌,是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民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些人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只是赚钱,“一切向钱看”,因而认为不需要雷锋精神,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究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同步前进,需要造就高尚道德和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雷锋把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现实的追求相结合,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把为他人和社会的奉献与自我完善统一起来,可见,雷锋精神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价值导向。改革开放时代也有了新的雷锋赞歌:“多少双眼睛凝望着红星,多少颗红心呼唤着春风。在这中华振兴的今天,人民怀念你啊雷锋!”(《怀念雷锋的歌》,魏宝贵、邬大为词、宋书华曲)“冰化雪消,山河奏凯,雷锋在春天里归来。回到了熟悉的军营和校园,回到了久别的小巷和大街。像春风吹醒了麻木的世态,像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心怀。”(《雷锋在春天归来》,梁宠传词,何超立曲)。雷锋赞歌的出现不仅仅是政治对艺术形式的选择,也是艺术选择了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作为自己独特的精神内容。这种“双向选择”是经过人性考验的,是时代的、历史的,因而具有文化艺术传承的价值。
二、雷锋赞歌创新发展有广阔前景
中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产生了许多令人不安乃至触目惊心的事,人们呼唤雷锋精神的回归。我们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共识: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新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结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雷锋活动的高潮,也为雷锋赞歌创新发展揭示了美好前景。新时期的雷锋赞歌,像许多新民歌一样,尝试使用了个性的语言和优美的旋律。以通俗唱法歌颂英雄是不多见的,这首《最美的情怀》(由李幼容作词孟宪斌作曲)做了成功的尝试,其以独特的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大量使用了切分、附点:歌曲加强了节奏感,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仿佛是节奏鲜明的鼓点,声声敲击人们的心扉。后面的抒情部分以八度跨越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听众的注意力。这首歌把心灵深处最动人的情感显现出来,让人激动,让人振奋。这首歌的创作实践,证明了英雄颂歌的表现形式并无禁区,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不断深化雷锋赞歌的创作大有可为。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多样性、人性的复杂性来着眼这个“深化”问题。中国新一轮“雷锋热”更有时代感,雷锋形象变得时尚,雷锋骑摩托车、参加体育运动和理新潮发型的照片出现了。我国香港《南华早报》称,这次我国学雷锋的热潮中,媒体更倾向展示雷锋人性化的一面:喜欢跳舞、照相,在最新有关雷锋的出版物中还包括了他与女友的通信。这些更开放的姿态让雷锋这一传奇的偶像人物,更具新时代的亲和力、感染力。今天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创作、演唱新的雷锋赞歌时,或者创作、演唱其他平民英雄、道德楷模的赞歌时,就要重视真实性、平民性,同时要关注人性化、个性化,也要讲究亲和力、感染力。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轻音乐常被斥为靡靡之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文化的多样性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常态。上世纪80年代,海外和我国港台音乐进入大陆,以邓丽君为代表的通俗声乐倾倒了一代人,至今仍受到普遍的推崇。邓丽君歌曲风靡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的精神天地无比广阔,人的情感世界无比丰富,所有的人都会有生老病死,都会有挫折和困惑,都会有希望和失望,都会有癖好和憎恶。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人很难避免的,人的心灵需要抚慰,情感需要温暖。文艺能抚摸人们情感和柔软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的得更好?关怀人生、抚慰心灵,这些本来就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创作、演唱雷锋赞歌和有关一切“中国好人”赞歌的题中应有之义。雷锋和许许多多新雷锋的赞歌,作为中国民歌的新品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李众川单位:中国药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