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言行动和意识看国外语言文化范文

语言行动和意识看国外语言文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言行动和意识看国外语言文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语言行动和意识看国外语言文化

摘要:传统教学只重视词、句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语言背后的文化。针对日本人偏向委婉表达、省略表达、敬语表达等,从地理、民族、审美、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语言行动和语言意识可激发日语学习者对日本语言文化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日本人;语言行动;语言意识;语言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中传递着语言文化。日本的语言行动和语言意识反映出日本人独特的语言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日语学习者。日本语言学家森田良行曾经指出「言葉はそれを生み出した社会的文化であり、文化的視点を離れて言葉を考えることは生きた本当の言葉を眺めることにはならないであろう。」[1](语言的产生来源于社会文化,脱离了文化谈语言不是真实的语言。)日本语言学家芳贺绥把日本人的语言行动和语言意识概括为如下8个特点:「語らぬ」(不赘言的)、「わからせぬ」(不说服,不强加于人的)、「いたわる」(关怀,善解人意的)、「ひかえる」(谦逊的,内敛的)、「修める」(修身的)、「ささやかな」(注重细节的)、「流れる」(世事无常的)、「任せる」(顺其自然的)。[2]这种语言行动和语言意识对日本人的含蓄表达、省略、敬语的产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已有文献主要是对日语语言意识的某一特征进行论述,或从暧昧的角度、或从日本人的心理角度、或从审美的角度探讨日本人和日语的特征。对语言行动和语言意识的产生原因,如何反映日本人的心理特征等问题尚未进行系统论述,本文将展开剖析。

一、从含蓄表达看“以和为贵”

含蓄的表达是指说话者不说明白,模糊、委婉地表达想说的意思,重视言外之意,尽量避免直截了当。如日本人在路上遇到熟人,会有以下对话。「どちらまで?」「ちょっと、そこまで。」「あ―そうですか、いってらっしゃい。」(去哪里啊?去那边。是吗?您走好。)日本人认为我要去哪里和你无关,而在欧美人看来这是很失礼的,侵犯人的隐私权。回答也很暧昧、适可而止。说话的人又回答了一句“是吗”?好像明白了什么。类似对话不是为了传递信息,而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没有信息交流,作为对话也有存在意义,这种含蓄的表达是日语的一个典型特征。中国人听到这样的对话多少会有一点不舒服,会认为对方有意隐瞒,从而产生不悦。李:昨日どこへいきましたか。山本:ええ、ちょっと銀座へいきました。李:ひとりで?山本:いや、友達と李:買い物したか。山本:いや……『日本語と日本文化』[3]这则中日对话显示,中国人喜欢详细聊天,认为这是对朋友的关心。而日本人认为这种过度关心很失礼。另外,日本人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尽量避免触碰他人的愿望、能力和感觉。如:「先生は英語ができますか。」(老师会英语吗?)如果直接问老师会英语吗,老师会觉得被轻视了。这时候应当说「先生は英語がいかがですか。」(老师英语怎么样?)此外,日本人和熟人见面的时候,经常会说「この間はどうも、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上次多谢你的关照。)表示对过去的事再次感谢。对方会回答「こちらこそ。」(哪里,还请你多关照。)即使没有太大的关照,日本人也会通过这样的问候,互相确认友好。这种对话展示了日本人对维持友好关系的重视。在日语对话中,经常听见日本人说这样的附和语「はい」「ええ」「うん」(是的、是、嗯)。这些随声附和语不一定是对对方说话表示的肯定和同意,大部分表示在听对方说话,是对对话的确认。如果没有这些随声附和语,对方会很不安,怀疑是否在听自己说话。外国人经常指责日本人不能清楚地表达否定和拒绝。这大概与他们优柔寡断、缺乏决策能力、逃避责任、故意把话说的含蓄委婉有关,另外,他们不习惯肯定和否定二选一的思考方式。为什么日本人喜欢含蓄的表达方式?这与日本人的“和”意识有关。在中国古代,日本被称作“倭”。日本人知道“倭”在汉语中代表不好的意思,于是用发音相同的“和”来替代,并成为日本的代名词。公元604年,圣德太子制定《十七条宪法》,“以和为贵”(和を貴とする)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首先要保持社会和谐。从此,“以和为贵”成了日本的立国之本。“和”意识在日本的民族意识中占有重要位置,影响着日本人的性格。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他们尽可能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关系,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具体来讲就是要把握分寸、避免冲突、少说为妙。

二、从省略看“以心传心”

日本人“以心传心”的心理主要体现在省略上。省略的表达是指在句子表达即将结束的时候,基于某种条件,把句子开头和末尾必要的词句省去。[5]日本人把省略的表达方式看成是一种美意识,充满着含蓄、余情和言外之意。如:幸子:ミラーさん、ちょっとお願いがあるんですが。ミラー:何ですか。幸子:息子に英語を教え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ミラー:教えてあげたいんですけど、ちょっと時間が……幸子:お茶でも飲みながらおしゃべりしていただけませんか。ミラー:うーん、出張も多いし、もうすぐ日本語の試験もあるし……それに今まで教えたことがありませんから……幸子:だめですか。じゃ、残念ですが……ミラー:どうもすみません。『みんなの日本語』[6]这段话讲的是幸子想拜托这个人教她儿子英语,这个人说想教,但是没有时间。幸子说能不能一边喝茶一边聊一聊。这个人说自己出差多,马上要日语考试了,而且以前也没教过英语,暗示自己没有自信。幸子说不行啊,很遗憾。这个人说对不起。对话的划线处分别省略了一些内容。完整的表达应该是「ちょっと時間がありません。」(没有时间)「それに今まで教えたことがありませんから、自信がありません。」(我到现在没教过,没有自信。)「残念ですが諦めます。」(真遗憾我还是放弃吧。)日本人经常在句末故意省略,确保不伤害彼此感情。[7]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日本人说话的含义,很难领悟这种对话的美感。日本人喜欢说话留有余地,需要理解语言的言外之意,才能准确把握他们要表达的真正意图。[8]除了省略,日语中还有[沈黙は金なり](沉默是金)「目は口ほどに物を言う」(眼睛像嘴一样会说话)等谚语。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万叶集》中曾写到这样的话,「言霊の幸はふ国(ことだまのさきわうくに)」「大倭の国は言霊の助くる国ぞ(日本は言霊が助けてくれる国である)」日本是受言灵帮助的国家。受古代日本人的影响,现代日本人也认为语言有神灵,说话应当小心谨慎。好的话会带来幸福,不好的话也会应验。这种思想意识造成日本人喜欢沉默寡言,少说为妙。[9]

三、从敬语看日本人的内外意识

日本是一个内外有别的民族,日语中有内和外的区别。比如,「うちの会社」(我们的公司)「うちの学校」(我们的学校)。与之对应的是「よその会社」(别人的公司)「よその学校」(别人的学校)。日本人把自己放在所属集团之中,根据自己所处集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动。日本人与人交谈,会表现出极强的内外意识。首先要分清楚对方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人员。对待内部人员的语言和心理表现都很亲近,对待外部人员则有一定距离,语言和行动上都表现得有些疏远。日本人在立春前夕有撒豆子的习惯,把干豆子从家中向外抛撒时说「鬼は外」(鬼出去),把干豆子从外向家中抛撒时说「福は内」(福到来)。这个撒豆子驱鬼的习俗,是日本人内外意识的具体体现。日语的敬语非常发达,形式多样。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敬语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日语有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和美化语。从敬语中我们也能够看出日本人的内外意识。日本人会根据自己所属的集团和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来使用敬语。此外,日本人会对自己不熟悉的人、与自己有一定距离的外人使用敬语。这种亲属关系、内外意识在日语敬语中非常普遍。日本人更注重对方是否属于一个集团,是否内部人。也就是说,在与外人谈及自己的家人或自己内部人的时候,即使话题人是自己的上司、长辈、也要用自谦语的表达方式。[10]比如,向外部集团称呼自己的上司,不能用尊敬语的形式,「田中部長は今いらっしゃいません。」(田中部长现在不在。)而应该这样说:「田中は今おりません。」(田中现在不在。)[11]又如,向外人称呼自己的母亲、父亲、姐姐、哥哥时,不应该说「お母さん」「お父さん」「お姉さん」「お兄さん」,而应该把身份降低,说成「うちの母」「うちの父」「うちの姉」「うちの兄」,以此来抬高对方。通过用这种自谦语的形式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之情。

四、日本语言文化特征形成的历史原因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高温多湿,雨量充足,为种植水稻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在古代,日本人种植水稻需要精耕细作,需要人与人之间互相协作,渐渐地从一个个小家形成了一个个村落共同体,产生了集团归属意识。集团利益成了个人行动的准则,不允许以自我为中心行动,人与人要遵守共同的秩序,渐渐地也形成了等级森严的上下关系。这种集团意识也被日本人继承,人与人之间交往也要保持和谐的关系,“以和为贵”成为日本民族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民族结构的影响日本民族结构单一,大部分是大和民族,其余为阿伊努族与琉球族。历史上日本没有受过外族的入侵,外族也没有大规模地移入。此外,日本人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思考方式大体一致,人与人之间不需要多说也能明白对方的意思。日语充满着含蓄、余情和言外之意,含蓄的日语和含蓄的日本人也就产生了。

(三)审美意识的影响日本人热爱自然,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种审美意识在日语中体现为追求和谐的语言氛围,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日语对话中委婉的拒绝、随声附和等都体现了日本人“以和为贵”的思想。此外,日本人喜欢用省略和沉默的方式进行交流,体现了日本人喜欢以心传心的无言之美。

(四)社会结构的影响日本是一个集团观念强烈的国家,集团利益高于一切。日本人尽力为集团服务,集团也会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利益。因此,日本人普遍有着很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日本人具有明显的内人和外人意识,有着明显的集团优越感,人际关系表现出明显的排他性。日本人喜欢依赖与自己平时接触交流较多的上司和同事,对圈子外面的人和事则表现得疏远和冷漠。此外,日本等级森严,存在着一种年功序列制度,有着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这种社会结构使得日本人做事效率很高,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在语言上则表现为敬语发达,在日本人身上则表现为待人接物有礼有节。

参考文献:

[1]森田良行.日本語の視点[M].東京都:林社,1995.

[2]芳贺绥.日本人の表現心理[M].東京:中央公論社,1990.

[3]孙满绪.日语和日本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藤平誠二.日本人の住む言葉の世界―日欧比較言語認識論[M].東京都:木未式会社,1993.

[5]国語大辞典[M].東京:小学馆出版社,2012.

[6]李朋义.みんなの日本語[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吴小伟,张卫娣.从委婉表达看日本人的语言心理[J].现代交际,2015(1).

[8]易洪艳.日本语言文化的特征及成因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12).

[9]张海川.浅谈日本人的语言行为及审美意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6(2).

[10]孟青青,张振杰.日语敬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4(22).

[11]庵功雄.新しい日本語学入門ことばのしくみを考える[M].東京都:株式会社,2003.

作者:脱小杰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