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言学视角对英汉科技文差异的分析范文

语言学视角对英汉科技文差异的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言学视角对英汉科技文差异的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语言学视角对英汉科技文差异的分析

摘要:

由于科技文内容、使用域和语篇功能的特殊性,也由于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的语言使用习惯,形成了科技文自身的文体特点。英汉科技文的文体特点具有共性,但是在具体的微观的方面还是有着各自的差异,尤其体现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英汉科技文中存在的文化思维差异下的语言学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对科技文的理解和翻译。

关键词:

英汉科技文;语言学视角;对比分析

一、引言

语言的对比有助于探讨语言的共性和差异,进而推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而对语篇、词汇之间的比较,可以在更为立体的层面认识两种不同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思维的差异。传统的英汉语言对比理论以及研究大多针对于翻译或者从探讨语言本质角度展开,其关注对象多为文学作品。对科技文本的对比并不多。而科技类文章之间的对比之所以长期被人们忽视,是因为人们认为科技汉语深受科技英语的影响,两者差异并不大,其实不然。胡密密(2002)从日常语言思维差异性推导出科技文同样存在着反映不同思维的差异。刘先刚(1992)、唐金凤(2007)、尹富林、胡元江(2010)等从英汉科技文体对比视角探讨翻译文体,各自从词汇的构成、语篇衔接等层面讨论差异,重点放在翻译之上。本论文试图将重点放在语言对比之上,从词汇的结构意义、句型的采用以及语篇特征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英汉科技文文体特点的共性

由于科技文内容、使用域和语篇功能的特殊性,也由于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的语言使用习惯,形成了科技文自身的文体特点,概括起来大致如下:第一,科技类文章主要用于解释不断发展的科学事实,正如钱三强教授指出的:“科技名词术语是科学概念的语言符号。人类在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同时产生和发展了各种科技名词术语,作为思想和认识交流的工具进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科技类文章正是为了适应这种解释说明的需要而产生的[1]。第二,科技类文章十分精确,可以说不允许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极少需要修饰性语言,因此,形容词和副词类修饰词语不多,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情况的出现,科技类文章本身的精确性也在发展。同时,为了达到这种精确的目的,科技类文章需要权威性,也即一种标准来规范科技类文章的词汇、语法和结构。第三,科技类文章所揭示的是自然界事物的规律及其本质,文章中包括很多定义、定理、定律和结论。表达这样的内容,要求叙述严密、周到,句子凝练、准确。一些复杂的自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往往需要在同一句子中表达出来,一个句子中容纳了大量的内容,这样就造成了科技类文章句式一般较长的特点[2],且多使用被动句,以达到客观的目的。这样的功能目的性使得科技文在语言学视角上有独特的风格,词汇上多用日常词汇隐喻意义、术语表达较多、名词性短语丰富,句式上被动句较多、句子较长,语篇衔接逻辑性很强。

三、英汉科技文之间的差异

尽管英汉科技文在整体趋势上有着共性,但是在具体的微观的方面还是有着各自的差异,突出表现在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上。

(一)词汇结构的差异

首先,从词汇的构成来说。词缀对于科技英语显得尤为重要,但汉语是词缀缺乏的语言,构词更讲求形象性,讲求一个字进而是一个词的模样,甚至看到一个字就能听出这个字的声音或者闻到这个字的味道,字词之间界限不明显,作为基本单元的字具有构词灵活性以及词汇意义动态性等特征。这些语言特征相较于更加抽象的科技英语来说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也是为什么当前汉译过的科技英语文章显得十分生硬的原因,拿出这样一篇汉译文章,如果去深究的话,且不说达不到英语那种由内而外的严谨态度外,有的时候竟可能让人有一种看到了十分不合适的怪胎的感觉,这正说明了汉语的发展本身就是本着生活和文学这个目标而去,并不是一开始就讲求与科学挂钩的,加之中国的历史、政治文化等原因,科技方面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也就自然在科技表达方面不丰富。所以我们可以发现,汉语科技词汇的构成多数是由日常语言词汇重新组合形成的,诸如“光速”“连续统”“光粒子”等;或者通过音译来表达,诸如“尼龙”“维他命”“吗啡”等,虽然通过翻译而来,但已经进入了汉语科技词汇体系。不过从这些词本身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的汉语单个字本身的意义成分。反观英语,由于具有形态突出的特征,利用词缀构造出了无数科技用词,可以说词缀即是科技英语的命源所在,没有词缀,科技英语几乎不会存在,退一步说,绝对不会如现在这般发展顺畅,更勿论词缀对科技内容的服务达到一个这样的高度。汉语可能也可以说对英语词缀有所模仿,有时使用原有的基本词做构词成分,例如,用“电”做词根,把它同一些学科的成分结合起来,构成“电场”“电磁”“电话”“电灯”“电视”“电器”“电网”等词,这也是汉语科技词汇的系列性这一特点的体现,但绝对达不到科技英语词汇的程度。

(二)词汇意义的差异

词之于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科技文对比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英语中不断加入的科技新词,也即其内在的意义所指层面。英语科技词汇一个显著特性就是其拓展方式的特性,如field一词,在一般意义层面上指“野外、田间”,是一片区域,是“煤田”,埋藏煤的一片区域;利用这个区域的隐喻,在计算机领域可作“信息(组)”“字段”解,是具有一段特定信息的区域,再引申“信息组长度”,类似的,在光学方面可作“视场”解,“视场直径”,在数学方面作“域”解,“数域”等,英语科技词汇主要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这一拓展的理据主要来自于人类认知的共性———隐喻。隐喻是人类通过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或者将一种表达形式通过认知投射来替代另一种表达形式[3]。对于这一类词语,只有通过读者或译者自身的认知尤其是上下文和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其真正的含义[4]。汉语虽然也存在这种现象,但是由于科技发展的滞后性导致汉语的科技词汇大多还是通过翻译过来,而不是从本身语言的自然发生而来,所以汉语科技词汇的形成中间存在着一个翻译的过程,隐喻通过翻译已经产生。另一方面,在意义内涵与外延上,英汉科技词汇也有各自的个性,其中汉语有一个特点尤为显著,就是一个汉语科技词汇可能有多个解释,比如“场”就可能在不同领域有各种不同的翻译。对于词汇意义,有以下几种值得注意的情况:科技在不断进步,所以科技新词会永世不竭地出现;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科技领域将不断分化和细化,之前出现的科技词语的意思也必然发生改变,更加精确,更多准确的词语去分担原来意思模棱两可的词的职能;还可能出现的另一种情形是,某个先进的科学实验证明了先前提出的某一项理论事实的错误,这样就可能让一些词失去了在这个领域原有的意思或者有的词甚至就消失了,比如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它们的出现可能并不是一个错误,但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我们有了iPhone,有了安卓手机,有了黑莓,PDA会以一个科技发展史上的小插曲的身份逐渐变成一个生僻词汇吧;某些原材料的消失或者新技术的改进也会让一些词语在科技这个新兴的也充满着新兴的语言体系中成为匆匆过客,比如万维网,它和信息高速公路一样属于那个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代,虽然已经简化成了web,但现在提起这个词,让我们依然觉得时空应该转回上世纪90年代。科技领域的词汇体系绝不像正常的词汇体系尤其是汉语词汇体系那样具有较为坚硬的外壳和较为封闭的系统,导致这样的语言学层面上的差异的原因在于,汉语的语言书写符号是表意的象形文字,而英语则是表音的字母。这种差异使得汉语词汇的能产性受到限制而且词汇必须承担更多的意义,于是科技汉语文本中常常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这样的词汇内在意义的差异表现在目前的科技汉语中可能又是对科技英语的模仿,比如隐喻和音译,隐喻能体现汉语性,但音译可能只是对英语性的保留,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汉语性,如中国古代早已有金、木、水、火、土星的天文学名词,不采用“爱神”“大力神”的译名就很有汉语的特点。再如,电话、电报、话筒、发动机、电动机、汽车、电视等科技名词亦未采用外来语的音译。这些词准确而生动,使人望文而生义,颇具汉语特色[1]。

(三)句式的差异

句式往往体现一个民族观察实践的视角和方式,日常语言的对比研究发现,操持英语的民族较多地从客观角度来看待世界,而汉语使用者更多地从主观角度看待世界。这正符合西方把人和自然对立起来而中国古代强调人和自然相容的文化差异,有意思的是在科技文本中我们能发现同样的规律。第一,在科技英语中经常使用的语法结构相当多,如被动语态句使用得很广泛,因为使用被动句比使用主动句更少主观色彩。这可能也是因为中国传统哲学观体现以人为本,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没有必要把整体与部分严格区分开来,这种哲学观反映在科技汉语上就是主客体不分,大量使用主动句。西方哲学则强调人与自然是对立的,把大自然看成是人类的对立面和征服对象,这种哲学观反映在科技英语上就是主客观严格区分,主动与被动两个范畴始终是泾渭分明的,如汉语中的“有人告诉我”英语常用被动句来表示“Iwastold”。第二,科技英语中的句子大量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常用形容词短语作后置定语。在科技英语中,非谓语动词的使用非常普遍,是因为它们能够正确和严谨地反映句子各成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电容器是一个非导体隔开的两个导体组成的一种装置),而在科技汉语中就直接使用动词,十分方便,但对于句子内部各成分之间关系的表达就没有那么到位了。第三,科技类文章所揭示的是自然界事物的规律及其本质,文章中包括很多定义、定理、定律和结论,那么表达这样的内容,就要求叙述严密、周到,句子凝练、准确。在科技英语中,这样一些复杂的自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往往需要在同一个句子中表达出来,一个句子中容纳了大量的内容,这样就造成了科技英语句式一般较长的特点[2]。整个一段只有一个句子,但是细细一分析,包含了四个分句,句子信息按主位述位的分析有9个信息模块。反观科技汉语,可以用多个短句来表达同样的内容,在思维习惯上也往往是字一个一个说,话一句一句来,这样科技汉语句式就较短。以万军鹏、顾真安发表在《玻璃与搪瓷》2014第1期《稀土离子掺杂钠钙硅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光谱特性》文中的一段文字为例:“图3是Ce离子掺杂钠钙硅玻璃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从激发光谱可以看出,其最佳激发波长为350nm,且只有这一个峰值,非常尖锐,//这与之前Ce离子掺杂钠钙硅玻璃的透过率曲线中的紫外吸收截止波长是一致的。”从形式上看,虽然这段只有一个句号,但是意义层面划分至少3个句子(如上用双竖线标注),其中第二个句子里有3个短句,传递4个信息,意义层层推进。总体来讲,科技类文章的句式,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由于描述对象的整体性导致信息量压制较强,句子总是倾向于长句。

(四)语篇衔接的差异

在语篇衔接方面,科技英语主要是使用词汇衔接和逻辑衔接。词汇衔接是指通过词汇的重复出现完成衔接。词汇的重复出现可以减少语言在传递中产生的歧义(这不同于文学语体要求用词的多样性),使读者易于正确地理解作者所要论述的客观事实或复杂的认识过程。而逻辑连接是通过转折词的运用使读者了解句子的语义联系,甚至可经前句从逻辑上预见后续句的语义。几个词的使用把整段的语篇关系紧密串起来,信息层次十分明显,语篇整体上的准确性、逻辑推理性和严密性很强。这一点是每个英语国家的科技文章写作者从小培养的一种能力并且力求达到的一种境界。科技汉语文章对于准确性的把握本就不是那么考究,这也是因为长久以来汉语文章受到形散神不散的影响,很多时候作者不需要将主语说清楚,意义的连贯存在于语境之中,故而汉语语篇衔接词并不多,汉语语篇主要以修饰语和连接词衔接,汉语的逻辑联系往往是隐性存在的。

四、结论

第一,在词汇结构方面,词缀对于科技英语的构词显得尤为重要,但汉语是词缀缺乏的语言,构词更讲求形象性,汉语科技词汇的构成多数是由日常语言词汇重新组合形成的,但也有对科技英语词缀构词的模仿。第二,在词汇意义方面,英语科技词汇主要是在隐喻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汉语科技词汇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翻译的过程,虽然隐喻通过翻译已经产生,但汉语科技词汇一词多义现象明显。不过对于词汇意义,隐喻更能体现汉语性,音译只是对英语性的保留,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汉语性。第三,在句式差异方面,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句使用得很广泛,大量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常用形容词短语作后置定语,句式一般较长。而科技汉语中主动句使用得很广泛,直接使用动词,常用多个短句来进行表达。第四,在语篇衔接方面,科技英语多使用词汇衔接和逻辑连接,有较高的准确性、逻辑推理性和严密性,而科技汉语语篇衔接词并不多,依然受"形散神不散"观念的影响。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英汉科技文中仍然存在着突出的文化思维差异的语言学特征,一些语言类型差异仍然制约着本族人对科技文的理解和翻译。

【参考文献】

[1]赵玉.试论科技汉语词汇的特点[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3).

[2]黄振英.科技汉语中的长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2).

[3]刘悦明,沈兴涛.语言的模因、隐喻和全息[J].大连大学学报,2010(2).

[4]吴洁.科技英语的文体特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3(4).

作者:李天杨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