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中西饮食文化差异及消解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民以食为天,饮食关乎民生。由于东西方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以及文化教养不同,其食品命名、饮食习惯、食物制作、餐饮礼仪存在跨文化差异和冲突。从中餐西译来对比分析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运用科学合理的翻译方法予以消解,以促进中西餐饮文化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中餐西译;烹饪方式;饮食文化;理念差异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的文明是有区域差别的。因此,东西方的饮食文化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中国文明讲求内敛,追求意境与意象,而西方文明讲求科学与写实;中国饮食文化所追求的色、香、味俱全,而西方的饮食文化追求的是在科学营养基础上的外形与艺术品相。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不仅在于饮食理念的不同,更多的在于对食物所追求的不同。中国对饮食的追求,更多的是对“口愉”的追求,而西方人对于食物更多的是对营养的追求。尤其是在菜品命名上,西方人要求一目了然,中国人的菜品名称则带着某种寓意与意象〔1〕。中西方饮食文化既存在跨文化交际的冲突,又相互影响与融入,推动了中西方的饮食文化的共同丰富与发展。
一、中西餐菜品的差异
就菜谱而言,中西方的差异就如同中国画与西洋画之间的差异一样。中国菜讲求的是色、香、味。很多中餐菜谱是对所蕴含寓意的表达,或者是根据菜品的由来而命名,还有就是根据食材的谐音而命名,比如:叫花鸡、佛跳墙、红烧狮子头、四喜丸子、绝代双骄等。当然,更多的是根据食材及烹饪方式而命名的,比如清蒸鳜鱼、红烧鲫鱼、玫瑰鸭、炸双段等;西方菜品一般就是食材与烹饪方式结合的表述作为菜名,极少有什么寓意,让人看到菜名就知道食材与烹饪方式,比如烤牛排、鹅肝排、红酒山鸡、鸡丁沙拉、薯烩羊肉等,食材方面一目了然〔2〕。
(一)菜品外观的差异中西方菜品在外观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中餐注重“色”,西餐注重“形”,中餐讲求食材颜色的搭配,西餐讲求精美的外形,喜欢把菜当成艺术品来对待;中餐讲求刀工的细腻,西餐讲求形状的浪漫精致;中餐讲求保留菜品本身的颜色,用食材自身的颜色搭配来装点菜品,西餐讲求食材自身的营养与汤汁,讲求浓汁带来的美味,因此中餐的炒菜与炖菜区别开来,炒菜少有汁水,炖菜讲求汤清味浓;西餐的菜品是靠汁调味的,因此西餐的外观上汁水较多,中餐炒菜的外观比较清纯,没有那么多的汁水。
(二)菜品烹饪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饮食习惯的不同,导致烹饪方式也是不同的。中餐讲求的色香味俱全,中餐讲求的是火候,对菜品的烹饪完全凭借经验和感觉。西餐的烹饪讲求的是科学的计算时间与用料的精准,比如几分熟的牛扒要煎几分钟,鱼子酱所用的食材的比例和熬制的时间都是严格遵守的;中餐的烹饪方式有很多种,而且讲求的是新奇特,煎、炒、烹、炸、卤、煮、炝、拌、烧、蒸、烤等等,西餐的烹饪方式虽然也很多,但相对于中餐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中餐的炊具比较简单,很多大厨一把大勺一个灶头足矣,主要是靠厨师的感觉与个人的喜好。而西餐专业炊具则蔚为大观,每一种烹饪方式都由专用的炊具来完成,也有精确的计量用具,靠科学的计算时间和食材的准确计量来保证菜品的质量。
(三)菜品命名的差异中餐菜名大致来说有三种命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命名,将烹饪方式与食材融合在一起,比如红烧鲤鱼、蒜蓉茼蒿、红烧肉、清蒸鳜鱼、盐水鸭等;第二种是以谐音或菜品来由命名,比如绝代双骄、佛跳墙、太白鸭、叫花鸡、毛血旺等;第三种是以菜品的寓意命名,比如花开富贵、四喜丸子、龙飞凤舞、鹏程万里等。西餐的菜名也是三种命名方式:第一种与中餐的第一种直接命名相同,直接将食材作为菜名,菜肴命名来直接传递菜品的信息,如Soup(蘑菇汤)、beef(烤牛肉)、FilletofFish(鱼片)等;第二种是以食材加食材来源命名,比如NewYork(纽约牛排)、Frenchgooseliver(法式鹅肝)、Scotlandmuttonchop(苏格兰羊肉)、Aus-tralianfreshshellfish(澳洲鲜贝)等;第三种是以调料加食材命名,Blackpepperporksteak(黑椒猪排)、Honeyedbanana”(蜜汁香蕉)、Vegetablesal-ad(蔬菜色拉)等〔3〕。
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饮食理念的差异中西方饮食文化最根本的差异是饮食理念,中国人满足“口愉”的需求,西方人满足身体的需求。对于食品,中国人讲求饮食过程中来自口舌的愉悦感。所谓舌尖上的中国,以满足口舌的美感为目标是中国最原始的饮食文化,这一理念长期以来一直流传。虽然,近年来人们对于营养和保健越来越重视,但依然还是以口味为食物的第一要素。西方的饮食理念讲求营养的保存和食材本身的口味,以此满足身体的需求,在西方的饮食理念中,食材就应该是其本身的味道。而中餐强调的是新奇特,改变食材本身的口味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比如鱼香肉丝、桔味冬瓜等,都在改变食材本身的味道上下足了功夫。
(二)饮食历史的差异在饮食历史上,我国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是饮食匮乏的国家,所以选用的食材十分杂;又因为中餐没有宗教的禁忌,所以无所不吃,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各种动物,植物菌类更是不胜枚举。食用的动物讲求各个部位的不同烹饪方式,且食用过程中享受口舌的愉悦感。西方的饮食文化一直处于食物丰富的条件下,有着诸多的宗教禁忌,最为突出的是耶稣教信徒是绝对不会以动物的血做食材的,在食材的应用上讲求科学与营养搭配。在西方人的历史饮食中,对食物的要求是盛在盘子里上了餐桌的食物就全部能吃,不需要细心挑拨和挑拣可以食用部分。体现了西方的科学与求实文化,无论是菜名的求实表述还是烹饪的力求保持原汁原味,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4〕。
(三)饮食习惯的差异中餐的饮食习惯是主食与菜品严格分开,没有混淆,而西餐的主食与菜品没有严格的界限。其次是用餐顺序的差异。中餐所传的菜品没有固定的次序,南方有先喝汤的习惯,其他地区基本是哪个菜先烹饪好就先上哪个菜,上完菜品酒水之后,最后是主食。西餐的顺序是要先上开胃菜,多以青菜为主,烹饪方式也多为生的蔬菜或者偏酸的菜品,菜的量较少,是为了引发食欲而进食的菜品;第二道是汤品,西餐的汤品比较讲究,通常要有四种汤,汤也是有先后顺序的,最先是清汤,然后是蔬菜汤,再后是奶油汤,最后是冷汤;汤品之后,第三道菜是副菜,包括鱼、肉、面,各种调味汁,用于菜品的调味;第四道菜才是主菜,各种肉类为主;最后是甜品包括布丁、水果等,中餐里,水果很少以“本来面目”出现在餐桌上,在西餐上,水果是菜品的一个重要部分〔5〕。第三是烹饪方式的差异,中餐的烹饪方式十分丰富,讲求各类调味品的应用和火候的掌握,很难进行工厂化生产,西餐的烹饪方式较简便,烹饪的菜肴也有严格的流程和时间,更适合工厂化生产。
(四)饮食原则的差异中西餐的饮食原则差异较大。中餐的饮食基本原则就是好吃、能吃、无所不吃,食材方面和烹饪方面追求新奇特;而西餐由于受宗教信仰的影响,饮食有很多禁忌,不吃动物血,少吃或者不吃动物内脏,食材方面要求常规食材。在食物上,西餐要求食物真材实料,而中餐的菜名存在着很大的象征性。食用的原则上,中餐没有什么原则,各种鱼类和螃蟹都能够端上餐桌,在食用过程中进行挑拣,而西餐都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处理好,端上餐桌的全部是可以食用的,无须进行挑拣〔6〕。
三、中餐西译的内涵及原则
(一)中餐西译的内涵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广泛交流,文化的交融越来越深入,中西方饮食在相互影响、相互融入,中餐在西方国家也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把中餐的菜名用西方语言进行翻译,主要是指英语翻译,依据英语菜谱的结构与方式,把中餐翻译成西餐菜谱的格式,使西方人以自己的文化习惯和母语方式认知中餐,这是中餐西译的最终目的,也是中餐西译的主要内涵。中餐西译不仅要遵循翻译的一般规律,同时也需要灵活运用,使之不改变中餐本来的菜名,同时又符合西方饮食文化的要求。在中西方菜品的名称表现上,中西方的饮食文化脉络是十分清晰的。中国的菜品名称含蓄而且赋予深刻的内涵,很多菜品名称与食材、烹饪方式毫无瓜葛;而西方的菜品多数为食材与烹饪方式的融合,从名称上就能够看懂菜品的食材与烹饪方式,菜品名称更为直接明了〔7〕。这种差别在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饮食文化的不同理念、习惯、烹饪方式,这些差异随着文化的交融在相互融入和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二)中餐西译的原则中国历史源远流长,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饮食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菜品的命名上也突出一个“雅”字,来自唐宋诗词的奇语妙句、来自于生动传说中的历史典故或来自于文人名家的谐趣笑谈皆可为菜名,意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餐的西译会有很大的难度,采用一般的翻译方法逐字逐词地翻译,就无法更准确地把中餐翻译成英语的菜谱名称。比如叫花鸡,就曾经有人翻译成了Beggar’sChicken;红烧狮子头翻译译成了BraisedLion’sHead,;童子鸡被翻译为没有性生活的鸡。很显然这样的菜谱是很难被人理解的。菜名不仅是餐厅菜谱的标识,更是文化品种的标识,菜名如果翻译有误,不仅会引起顾客的误会,最大的影响是无法正确指导顾客消费。因此,中餐西译最大的原则就是遵循西餐菜名的习惯表达方式,再就是菜名最主要的功能———引导功能。因此,在翻译中,首先要遵循西餐菜名的表达习惯;其次就要充分发挥其引导功能,利用菜名提供给顾客消费信息,满足顾客的需求,提升顾客的兴趣,激发顾客的食欲;第三要根据菜品的食材与烹饪方式及中餐本身的菜名及寓意综合考虑,进行翻译;第四遵循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对等”和“动态对等”原则,主要的要求是“最切近”、“自然”、“对等”。在具体翻译方法运用上有:以主料为主(如:松仁香菇ChineseMushroomswithPineNuts);以烹制方法为主(如:豌豆辣牛肉SautéedSpicyBeefandGreenPeas);以形状、口感为主(如脆皮鸡CrispyChicken);以人名、地名为主(如麻婆豆腐MapoTofu)(SautéedTofuinHotandSpicySauce);体现中国餐饮文化(如宫保鸡丁KungPaoChick-en;馄饨Wonton);中餐许多食物在西方很少见,要采用直译或汉语拼音的方式进行翻译〔8〕。遵循合理的翻译原则,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能消解中西餐饮文化差异的冲突,促进中西餐饮文化的融合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中西方饮食文化在前进中相互影响、接纳和融合,西餐元素在现代中餐中不断得到应用,中餐的饮食文化也在西方弘扬,油条豆浆走进了肯德基,蔬菜沙拉走进了中餐馆,也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的饮食正以独特的魅力走向世界,丰富世界的饮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永清.从《舌尖上的中国》看中西餐饮文化差异〔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36-37.
〔2〕展丽蕊.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及其原因〔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5-128.
〔3〕袁晓红,唐丽霞.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与中餐菜单的英译〔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44-45.
〔4〕张铭.基于目的论解读《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中餐英译趋势和策略〔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55-58.
〔5〕谭华.中西饮食文化比较与中餐菜名翻译标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2):120-123.
〔6〕丁莉.浅议中餐菜单的英译原则和方法〔J〕.海外英语,2010,(10):171-172.
〔7〕王旭.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57-59.
〔8〕胡红云.中餐菜名翻译研究综述〔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8,(3):56-59.
作者:霍娜 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