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策略调研范文

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策略调研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策略调研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策略调研

在文化强省建设的大潮中,湖南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还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需要高度关注并研究解决。基于此,我们集中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摸清了当前湖南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多年从事戏曲教育的实践和思考,对拓展戏曲办学思路,提高戏曲教育质量,加强新时期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等,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供决策时参考。

一、湖南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当前,承担我省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高校只有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前身为湖南戏曲学校,办学63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戏曲表演人才,先后有张也、瞿颖、黄卓、甘萍、吴军、沈伟、周浩、曾媛、雷佳、王丽达等从学院戏剧专业毕业后走向全国,湖南专业艺术院团的绝大部分演员、演奏员和业务骨干也大多毕业于该专业。学院戏剧系戏曲表演专业现有学生239人,正式在编教职工中湘剧表演5人,花鼓戏表演5人,器乐表演5人,其他2/3为外聘教师和外请代课老师;有“梅花奖”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各1人,全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人。此外衡阳艺校现有一个花鼓专业,有学生23人;原邵阳艺校现有戏曲专业学生47名(其中祁剧专业学生28人,武冈丝弦专业学生19人);原郴州艺校开设了一个湘昆班,学生24人。

(二)培养模式戏曲专业的培养模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学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自主招生、自主培养的常态模式,一种是委托培养模式。湘剧和花鼓戏是湖南的代表性戏曲剧种,一直是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办学的主专业,基本为常态培养,每年都招一批新生。其它17个地方戏,基本上是根据文化部门的需求代为培养。如原邵阳艺校的武冈丝弦专业是与武冈市文广新局联合办学,定向委托培养。衡阳艺校花鼓戏专业是为衡阳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定向委托培养。原郴州艺校的湘昆班是为湖南昆剧院定向委托培养。2011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表演专业实施自主单招,3年面向剧团招收全日制脱产学生70多人,学制2年。常态培养模式,尤其是委托培养和进修班模式把湖南院团的需求和院校的办学宗旨结合起来,为地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为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湖南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

调研中,大家反映当前戏曲人才培养存在政府对戏曲教育支持还不到位,办学空间萎缩,教育成本高,生源数量与质量下降,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就业结构性失衡等突出问题。

(一)政策支持不到位1、顶层设计还不到位。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湖南对戏曲教育的发展与扶持,缺少全方位调研与思考,缺乏系统思维。而全国有很多省份特别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戏曲教育高度重视,2012年就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戏曲教育发展的意见》,对戏曲教育实行免收学费政策,并探索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的10年一贯制教育试点。2、办学投入不足。原湖南的几所艺术院校,因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空间狭小,办学条件简陋,实习实训设施与设备陈旧。全国有10来个省份实施戏剧生免学费政策,并建立了专门的奖励基金,以吸引优质生源;但湖南这一方面至今还没有动静,如果湖南实施戏剧学生学费全免,每年的财政支出也就是100多万元。3、政策设计有漏洞。一方面,现行的国家中职助学金资助政策规定资助时间只有二年(主要针对于三年制中专而言),没有考虑到戏曲专业人才培养和学制的特殊性(至少5年);另一方面,国家对中职生的免学费政策明确将艺术类表演专业(含戏曲)排除在外,地方财政对戏曲专业没有足额配套到位。

(二)办学空间萎缩1、原有的4所戏曲学校50%经演变、合并而消失。我省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长沙、衡阳、邵阳、常德设立了专门的戏曲学校4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加上戏曲专业本身的特点所限制,以及其它文化元素的冲击,后纷纷更名为艺术学校,戏曲萎缩成为一个个专业科;本世纪初,文化部门管理的艺术中专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扶持与推广,最终走向并校之路。常德艺校(原常德戏曲学校),2003年并入湖南文理学院音乐系,戏曲专业彻底消亡。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当务之急,并校之路并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邵阳艺校(1976年为地区文艺训练班,1986年为邵阳戏曲学校,1995年为邵阳艺校)2012年脱离市文化局管辖,与当地几所职校合并,归属市教育局管理。郴州艺校2013年与当地几所职校合并为湘南幼儿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归属文化行业管理的仅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衡阳艺校。2、缺失本科层次的戏曲教育。目前,全国独立设置的艺术学院,共计31所,有力的促进了当地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浙江、河北、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将独立设置本科艺术学院纳入了本省的发展规划并在积极实施中。湖南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独立设置本科艺术学院的省份之一,造成了“高、精、尖”艺术人才培养的断层,这与湖南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极不相称。

(三)培养成本高普通中专的师生比一般为1:8-1:10,而戏剧专业教学都必须根据生、旦、净、末、丑各行当再分男、女组施教,每个行当至少需要一位老师,再加上乐队的配乐有司鼓、二胡(祁胡)、唢呐、扬琴教师,一节专业剧目课至少有十位教师参与教学,而同一课堂内学生只有3-5人,戏剧办学的师生比为1:3左右。多年来的戏剧办学,主要是为了传承和保护地方剧种,社会效益好,却毫无办学利润和经济效益可言。就学生而言,学费5000-7500元/年,加上生活费等一年要1.5-2万元左右,家庭的付出也比较大。

(四)招生困难1、生源数量锐减。现在戏曲专业也无法象过去那样挑学生,因为报名的人数往往还不及招生计划的零头,现有的一些学生甚至是其他专业挑剩的,戏曲专业照单全收。10年前,戏剧表演招生是“花中选花”,现在是“雾里看草”,有时是求人入校。2、生源质量堪忧。学生的来源较为复杂,真正热爱戏曲、音乐剧艺术,并有所追求的不到总数的1/4。学生基本为“白胚子”,起点低、悟性差,老师授课时非常困难,每到小有起色时,学生却即将毕业。此外有些学生来自普通中小学学业不佳或顽劣任性的学生。

(五)师资青黄不接作为培养戏剧人才的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随着一批老艺术家的先后离世,出现了教师行当不齐和年龄偏大甚至奇缺的现象。年轻教师院校毕业,缺乏舞台表演经验,作为在教学活动中起中坚力量作用的教师奇缺,带来师资结构上的不合理。“剧目课”专业老师从各剧团或退休教师中聘请专业老师来任教,但经常遇到因课时费低、生源素质问题,大部分专家、老师不愿前来任教,使得戏剧专业每年面临缺少教师的窘境。

(六)就业结构性失衡1、国有院团就业岗位饱和。戏曲表演团体是戏曲专业主要的用人单位,也是戏曲艺术人才的主要市场。因此,戏曲剧团的发展和变化,与戏曲学校的兴衰休戚相关。研究戏曲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密切关注戏曲团体的发展动态。我国艺术表演团体,在改革进程中,最突出的变化是国有表演团体数量不断减少,规模逐渐缩小。如省湘剧院原有187个编,体制改革后核编175人;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原有171个编,体制改革后核编102人,临聘20多人;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原有138个编,体制改革后核编98人,临聘10多人;长沙市花鼓戏剧院只有49个编制,临聘人员43人。目前人事政策是退一个核减一个,剧团不能重新进编,吸引力缺失。相对其他行业,目前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如省(市)湘剧、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的演员实习期只有800多元一个月,签了合同的1200多元一个月,一级演员只能拿3000多。每次演出给予一定的演出劳务费。一名戏曲演员从入行到登台需要经过近十年的培养,且训练辛苦,花费高,可收入远还比不上短期训练的通俗演艺员的报酬,这使得戏曲毕业生也不愿到国有剧团就业。2、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高素质艺术人才引进困难。目前民营剧团的大量涌现,使戏曲人才的社会需求大大增加。遗憾的是,如此巨大的市场,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到民营剧团就业,还是鲜有所闻。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毕业生考虑的是前途的不确定性与社会地位的不高而放弃。

三、对当前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很显然,目前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的前景存在着不少危机,这些危机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戏曲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改变目前不景气的状况,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建议湖南当前要制定好“一纲要”,实施好“两政策”。1、制定好“一纲要”。按照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湖南要在全国的基础上,调研并启动制定《湖南中长期戏曲教育发展纲要(2015-2025)》,做好顶层设计。2、实施“两扶持”。一是由省政府尽快出台地方戏曲学生学费减免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设立地方戏学生培养专项基金。二是培养戏曲人才的院校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要优先支持、特殊扶持。当前是着力解决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搬迁扩建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按艺术类本科院校规划设计,占地700多亩,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2亿元左右,一期工程20.4万平米建设已封顶,2015年底建成投入使用;目前一期工程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

(二)完善戏曲表演人才培养格局戏曲教育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有4个重要的节点,儿童教育———中专———本科———院团,这里涉及选材、育才、用材,即“招、教、送”三个重要环节。当前湖南戏曲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实施“221”工程,即抓好“两大”基础工程,做强“两所”艺术中专,筹建一所艺术本科,完善人才培养格局。1、实施“两大”基础工程,拓展艺术教育空间,培育生源市场一是建立正规的戏曲教育启蒙机构。调研中,多数人认为艺术教育要从低龄起步,从娃娃抓起。然而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仍然有很多有志于学习戏曲表演的适龄儿童,找不到可以接受较正规的戏曲启蒙教育的机构。建议由政府主导,与幼教单位协商,建立正规的戏曲教育启蒙机构。二是在中小学开展戏曲进课堂活动。借鉴教育部开展京剧进课堂活动的成功经验,建议在一至九年级学生中学唱20首湖南戏曲经典唱段,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对于戏曲艺术的感情。为确保这两个项目取得实效,建议由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负责在普通中小学和幼儿机构联合建立戏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评选挂牌工作,并在教学方法、内容、师资等方面起指导作用,对参与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保障此项工作进展的规范、专业。2、做强“两所”艺校,充分发挥艺术中专的专业强项、专业特色从艺术教育的一般规律来说,如果缺乏中专阶段的专业训练,学生太晚从业余队伍转向专业高等教育,不太可能成为高水准的专业人才。建议有关政府部门要确保衡阳艺校单列,不被吞并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扶持力度,做强戏曲表演专业。同时要建设好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附属学校———湖南省艺术学校,建议将老校区的南院保留给湖南省艺术学校,相对独立。保留这个艺术之根,既顺应了一些艺术明星和大多数教职工的强烈心愿,又是打好专业艺术人才培养基础的基础。湖南省艺术学校规模控制在1500人左右,其中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在稳定现有200人的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每年适度扩大招生。3、筹建好湖南艺术学院,培养高精尖戏曲人才筹建湖南艺术学院是湖南文化强省建设中的一件大事、要事,牵涉面广,任务艰巨。一是建议由省委省政府组建专门班子,强力推进。二是深化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办学体制改革。建议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引进有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三是深化教学改革。推进艺术职业教育与艺术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课程、师资队伍、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提高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质量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校团合作”、资源共享,是提高戏曲表演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校团合作”着重要建立“四大机制“,有效化解”四大问题“。1、建立校团共招机制,解决学生“出口”问题。湖南有19个剧种,国有院团90来个,校团一起磋商,根据每个用人单位所需确定招生名额与行当,有效解决好有些学生一毕业去从事非学专业的问题,否则就违背了戏曲教育的初衷。此外艺术院校要更关注民间剧团的发展,通过在职进修、订单式培养和定向委培等途径,帮助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加快人才队伍建设。2、建立校团共教机制,解决师资问题。一是院校之间要形成师资共享机制。委托培养人才,剧团要根据校方的需要,有计划的派出一些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参与教学,尤其是要负责好剧目教学工作;院校要负责常规管理,做好基础课与文化课教学。二是主管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江西省文化厅硬性规定所有剧团演员评一、二级职称必须去江西省艺校任课一个学期以上,这样演员就有动力。建议湖南省文化厅借鉴这一做法。3、建立校团共演机制,解决学生实践问题。要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形成机制,学校学习时间和院团舞台实践时间有一个具体的可操作规定。4、建立校团共管机制,解决教学质量问题。校团双方要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演出、文化与专业等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与地位,做好教学课时分配;校团双方要量化教学目标任务,如每个学生在每个学期中,应该掌握多少剧目,毕业应该掌握多少剧目;校团双方要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

作者:鲁雁飞 单位: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