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协同创新的动态博弈及实现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第一动力,而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在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中至关重要。论文建立了资源型城市校地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发现在超额收益较大、合作成本较低、机会主义带来的损失大于收益时,地方政府和高校倾向于选择协同创新,并从建立多元化协同创新模式、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座谈会制度、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了资源型城市校地协同创新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协同创新;高等学校;博弈论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其过度依赖资源发展的经济模式表现出强烈的“锁定”特征,进而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局,使得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在经济新常态之下,科技创新成为带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首要动力,但由于创新资源稀缺、创新主体缺少协同,致使资源型城市的技术进步动力不足、技术创新缓慢。校地协同创新是政府、高校、企业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和知识增值,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大跨度整合的一种新型协作方式。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地方政府是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科技创新资源的主要配置者,而高等学校则是引领科技创新、培养技术人才的核心力量,协同双方在各自的领域均有各自的优势,建立良好的协同创新机制是彰显地方政府和高校各自优势的必然途径。
一、资源型城市校地协同创新博弈模型的建立
资源型城市政府和高校作为协同创新博弈的两个主体,博弈双方均有合作和不合作两种策略可以选择。对于政府方来说,我们不妨设A1表示地方政府决定合作,选择这种策略概率为p;A2为地方政府决定不合作,选择这种策略概率为(1-p);同理,对于高校方而言,B1代表高校决定合作,选择这种策略概率为q;B2代表高校决定不合作,选择这种策略概率为(1-q)。当政府和高校都选择不合作时博弈结束,政府和高校分别得到最初的基本收益R1和R2。当选择合作时:(1)若政府和高校都选择合作时,政府和高校都会产生合作成本,假设其合作成本分别为C1和C2。同时假定政府和高校在进行合作后的超额收益分别是N1和N2,可以得到(N1-C1)、(N2-C2)均大于零。(2)若政府选择合作而高校选择不合作时,政府则需支付C1的合作成本,高校方在取得R2基本收益的同时,从其机会主义行为中能额外获利V,且V<N2。同理,当高校选择合作而政府选择不合作时,高校则需支付C2的合作成本,而政府从其机会主义行为中额外获利M,且M<N1。
资源型城市政府和高校协同创新博弈的系统有两个稳定点,我们称之为均衡策略,组合的策略分别为:(A1,B1)和(A2,B2)。其中(A1,B1)代表政府方和高校方均选择合作;(A2,B2)表示政府方和高校方均选择不合作。
1、超额收益N1和N2
超额收益是政府和高校在真诚协作的前提条件下,能够从协同创新活动中所得到的高于双方初始利益的收入,它是政府和高校进行协同创新的主要推动力。由图1可知,政府超额收益N1越大,那么p0则会变小,此时图1中F点会靠近左边,上图中的①和④这两块区域就会变大。可见,政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会继续和高校合作。同理可得,高校超额收益N2越大,此时F点会靠近下方,高校就会倾向于选择合作。对于博弈双方而言,超额收益对于协同创新中最佳合作形态的形成有比较正面的影响,那么合理处理双方对超额收益的预期尤为重要。
2、合作成本C1和C2
合作成本指政府和高校为能够顺利进行协同创新活动所支付的经济和非经济成本,它是协同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从图1中可知,政府和高校的C1和C2越小,F点就会向左下方靠近,政府和高校合作的概率也就越大。一方面,创新活动在获得收益回报的同时,也意味着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创新活动所蕴含价值并非简单的机会成本就可度量。合作成本C1和C2大小虽然重要,协同双方的成本控制效率同样关键。
3、机会主义利益V和M
在博弈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随机性的差异性,博弈双方存在通过机会主义行动获取部分好处的可能。从图1中可知,机会主义利益V或M增大,F点向左下方平移趋势相对变小,则没有获得机会主义利益(或者在上一轮博弈中受损)的一方在接下一轮博弈中就会倾向于选择不进行博弈。综上所述,在超额收益较大、合作成本较低、机会主义带来的损失比收益大的情况下,资源型城市政府和高校倾向于选择合作,也就是协同创新,这样才能使博弈双方的利益更大化。由此,我们通过演化博弈模型论证了协同创新的必要性,但为了资源型城市校地协同创新机制更好的发挥作用,我们要进一步探索资源型城市协同创新发展的实现路径。
三、资源型城市校地协同创新的实现策略
1、探索多元化的校地协同创新模式
一是协同开展产学研合作,地方政府应该着重加强资金扶持与政策引导,来促进政府、企业、学校之间的更好的合作,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将合作的效益最大化。二是协同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引导高校建立研发机构、科技城、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促进科研成果更好地落地实施。三是协同培养紧缺型人才,探索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共用、产学研合作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
2、构建一批校地协同创新中心
为了提高协同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在提高超额收益的同时,也需要降低资源型城市政府和高校的合作成本。政府应与高校携手,以高校优势学科为基础,面向资源型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键瓶颈与重大需求,建立一批校地协同创新中心,让校地协同创新中心成为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的主要载体。
3、建立校地协同创新座谈会制度
为加强政府部门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减少机会主义利益的存在的可能,应构建一个有效的校地协同创新座谈会制度,双方定期、轮流组织召开座谈会,在通报经济发展现况以及协同创新进展的同时,还能方便协同创新的双方及时交流,更好地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4、健全校地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引导龙头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同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统筹推进检验检测认证平台建设,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参考文献
[1]朱祖平:基于工业链的企业创新的整理管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
[2]马志强:基于校企协同创新博弈分析的高校服务价值提升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6).
[3]彭本红、周叶:企业协同创新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态博弈及防范对策[J].管理评论,2008(11).
[4]刘玉玲、肖艳:国内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综述[J].理论探索,2013(2).
[5]曲洪建: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工业技术经济,2013(6).
[6]聂继凯、危怀安:高校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运行现状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5(12).
作者:颜永才;袁泉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