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协同创新视野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范文

协同创新视野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协同创新视野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协同创新视野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经典方式:第一种方式认为构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因素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创新人格,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进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创新能力指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二者综合的展现,创新意识则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创新人格则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第一种方式认为深化和具体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创新教育,它的本质就是要强化对学生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并将其视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这同时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任务;第三种方式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渗透在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诱导和启发的教育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我国教育部在2002年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主要在包含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等九所高校中进行试点,由此可见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但其中依旧包含了众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没有构建基于实践和实训层面上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平台。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都进行的较少,也没有实施有效的措施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和创业,更别提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了,其中所涉及的主要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举办论坛、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二是高职院校普遍不重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人口成本的逐渐提高导致各地区出现了用工荒、招工难的现象,虽然就业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创业却承受着巨大的困难。

三、协同创新视野下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教学目的。应根据校企合作计划,制定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创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要求进行学习,并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教师应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经验,进而向学生传递更好的社会经验。学校则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逐渐形成高职院校自身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工作体系,与企业之间多进行紧密的合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企业则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明确自己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定位。例如,本公司就是根据现状进行分析,现阶段工程管理或工程建设的参建各方都存在着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不会消除现阶段任何一种工程管理形式,我们只是通过自身的力量去加强了参建各方的工程管理水平与效率,并且强化了工程行业监督与社会监督的能力。

(二)建立与本专业相符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有效加强实践活动。协同创新指的是各个创新主体都应实现知识和资源的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最高水平和最优同步的系统。所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建立与本专业相符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有效推动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针对水利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我院翔宇创业学院孵化的一个项目禹忆公司主要是从政府需求出发,构建水利工程管理与教育信息平台,信息化管理水利工程全过程,同时在平台上建立关于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以及工程运行等阶段的信息化管理。

(三)根据国家政府的政策和市场需求,合理制定校企合作的项目计划。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政府的政策和市场需求来合理制定与企业合作的项目计划,同时在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渗透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了解本专业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从中获取一定的能力,进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举个例子来说,水利行业能力建设信息化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市场化,需要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充分整合。然而在市场中并没有公司能够提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我校翔宇创业学院禹忆文化公司建立的这个平台就想解决政府以及市场的需求。其次,根据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水利建设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在增加投资力度的同时,也明确提出了水利建设市场化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实现水利建设现代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立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水利管理平台是有极大的市场价值的。目前水工教学形式单一,平台中搭建的水利工程虚拟项目部培训系统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晓晓.协同创新视野下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探讨——以韩山师范学院陶瓷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2),122-126.

[2]谭喜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学训赛创融合”实现模式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18):100-102.

[3]姜运隆.跨界与协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审视及机制研究——基于第四次工业革命视角[J].职教论坛,2017,(33):96-98.

作者:徐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