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科技产业化协同创新研讨范文

科技产业化协同创新研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技产业化协同创新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科技产业化协同创新研讨

摘要: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开展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同时也将协同创新带入了高校发展的新历程。科技产业化发展作为高校协同创新的重要组成,将给我国的产业化发展注入新生力量,同时对促进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结构优化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

科技产业化;协同创新;高等学校

1协同创新的内涵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开展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称“2011计划”),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1]。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称“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进高校教育发展的切实需要。协同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彼得•葛洛定义的:“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2]从国内外实践看,协同创新多为组织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特点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除组织设计和提供的制度支持外,对于现实或潜在的参与者,能够参加协同创新行为乃至项目的意愿,既与其创新实力有关,也与显性或隐性收益考虑和预期有关[3]。“2011计划”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能力,分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在协同创新的开展中,通过深化机制体制改革,转变创新方式,建立起能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3]。高校不同于科研院所和企业,在开展科学研究、产出原创性成果之后,还要把知识条理化、规范化,丰富原有学科或者创建形成新的学科,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中实现知识创新的价值。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在科研管理中,往往把论文、专利、著作这些科研工作的表现形式,当成科研工作最终目标,并以此来评价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这种方式虽有一定道理,但很不全面、很不深刻,很难把科研工作者的精力聚焦到“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科研目标上来,很难鼓励教师潜心研究,去追求解决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重大问题。必须改变单纯以项目、论文数量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要以注重原始创新质量,注重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贡献度贡献率来评价科学研究。

2科技产业化的协同创新

科技产业化是我国“十五”科技计划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结构优化有着重大意义。为推进科技产业化道路的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各地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科技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但是,目前我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等各阶段还是相对分离,不利于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形成产品,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比例仅有1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科技产业化的道路中,企业关心的是如何将科技产品推向市场,但由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困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时还不足以将科技成果转化成产品并推向市场。因此,亟需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开发-小试-中试-规模化生产”的完整的创新产业发展链条,而这样的链条的建立更不是靠单靠企业所能为。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根据地,对科教兴国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可发挥其特有优势,将科技基地转化为产业化基地和经济效益,对实现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产生重大意义,同时将直接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4]。虽然高校科研比较偏重于基础前沿和应用开发,但是高校科技产业化的这一重大创新是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通过政府资金的投入、科研机构间的协作、科技中介服务等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在共享科技成果的同时,产出低成本、低风险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高校开展科技产业化是一项协同创新活动。高校的科研关键技术通过学科建设组织攻关,每个学科建设都能为产业链提升提供服务。科技产业化协同创新可以通过“需求分析-人才汇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模式,在每个环节都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度融合,从而使“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结合。在科技产业化发展道路中,在突破科研技术壁垒的同时,也应进一步打破现有的发展理念和思路,打造协同创新特有的体制机制,在“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结合下,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技术产业创新”与“机制创新”的共同突破。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目标之一就在于以政产学研用合作为纽带,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密切的协同创新体系,推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共同形成基础研究创新、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培育和企业孵化的完整链条和协同攻关,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整体提升科技的协同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的产生、应用和产业化。现今,我国已逐步实现利于科技产业化的优良环境。

参考文献:

[1].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4-25.

[2]张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战略意义和政策走向[J].教育研究,2011(07):19-21.

[3]于晓媚.实施“2011计划”提升高校创新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3-3-11.

[4]陈云.高校科技产业化的合作模式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09):126-128.

作者:刘雅婧 单位: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