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科技服务业的协同创新机制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现代科技服务业是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环节,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成果顺利转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我国现代科技服务业总体规模小、竞争力弱、水平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适应构建国家协同创新机制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要把市场机制、基础支撑、财税支持、人才培养和对外开放等作为重点。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协同创新;机制
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创新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以及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方式的根本性转型,实现新常态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但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发展中存在项目少、层次低、核心竞争力不强、运行机制不顺畅、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协同创新成为短板。大力培植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业,是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环节,对于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科技服务业是构建协同创新机制的重要环节
现代科技服务,一般是指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推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活动的统称。也就是说,科技服务是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活动所提供的社会服务。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当今产业不断细化分工和不断融合生长的趋势下形成的新兴产业。2011年国家统计局颁布新的行业统计标准,科技服务业的全称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包括研究试验发展(R&D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等。现代科技服务业由两部分组成,既包括为科学技术自身的快速发展提供服务的行业,也包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和工具向社会提供的广泛服务。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对科技服务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该《意见》指出,为持续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要着重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服务业,到2020年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并形成科技服务产业集群[1]。
科技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是连接不同创新主体的桥梁,具有知识性、智慧型和风险性等特点。研究发现,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全过程、全系统和全方位特征。全过程服务,即从科技成果初始创新一公里到最后转化一公里,创意、研发、中试、营销和产业全过程参与;全系统服务,即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的大系统中,要对研发成果做出评价,基于评价提出建议,帮助寻找市场资金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产业链,在产业化推广和并购融资上市等方面提供系统服务;全方位服务,即要做到对国内外、域内外,军事与民用、政产学研介金等各种服务对象的全方位服务。科技服务业是围绕创新全链条提供服务的新兴业态。按照服务对象创新、生产、创业和信息咨询等的不同,科技服务业可细分为研发服务业、工业设计创意服务业、创业服务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等。在经济服务化的大背景下,科技服务业向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段转移,工业设计服务业成为快速发展的重要领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现代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产业发展各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支撑和促进科技产业发展。科技服务机构能够有效化解风险、降低成本,促进各级政府和各类科技产业主体与市场主体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提高社会整体创新效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按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行为主体和运作模式,可划分为由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性机构、依托高校研究机构或行业协会的独立性机构和民间独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服务组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创业服务中心(或孵化器)等直接参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信息情报咨询服务中心、项目评估公司、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等为参与创新活动各主体提供咨询、监督和法律等服务;产权交易所、技术市场和各种人才人力资源中介组织推动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近年,随着市场细分,在科技中介机构中又相继出现了新型的高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等组织。加快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发挥其“催化剂”作用,重点解决我国科技资源长期存在的配置分散、相对封闭、重复建设等问题,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使科技服务业更有效地服务于科技创新过程,推动科技与中国经济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业市场主体,拓展市场空间,扩大市场规模,将科技服务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使其成为中国经济升级转型的重要生力军。大力培植和发展科技服务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现代科技服务业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基于科技创新系统的复杂性,创新资源要素中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不可能在市场中自发获得,在创新实践中也不能自发地进行优化配置。现代科技服务体系不仅可以提供创新资源,还可以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科技服务体系既是各创新主体的市场中介,也是创新资源的中介,能够推动这些资源在创新系统中自由流动。科技服务体系中的技术、人才、风险资本、产权交易等服务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实现优化配置。科技服务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量。科技市场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成果拥有者非常熟悉技术性能,而使用者对该成果却了解有限。科技服务机构可对企业所购买的技术产品进行信息搜集、技术评估等服务,如科技咨询业可以为企业在科技信息、成果转化、市场调查、发展规划、战略运筹、财务分析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技术买卖双方获得有效信息,降低信息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二是推动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技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凸显。从社会微观层面观察,科技服务业可通过为社会具体产业或行业提供高新技术产品与技术服务,增加原有产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所服务对象的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智力保障。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分析,现代科技服务业以其最新科技产品的高端投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实现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随着各种创新要素的不断重组和深入对接,新的服务业态和模式不断涌现,如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大型跨国公司多种核心或非核心业务的外包、检测服务等,可以说科技服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机会,众包、创客、科技博客、创业苗圃等新型商业模式,为小微企业或个人进行创业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援助。三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创新能力的持续积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能力稳步提高,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但是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科技成果大量沉淀沉睡于研究院所中,没有很好地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借助于现代科技服务业,上游研究院所和企业研发的隐性技术可顺利转变成下游企业可以使用的显性技术,增强下游企业的运行质量和竞争力,实现上游研发主体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下游企业的需求信息可及时通过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反映到上游,使创新理念更具有实效性;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可促进上下游互动交流,最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二、当前我国现代科技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科技服务业连接生产方和学研方,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重要参与者,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国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态势良好,服务内容、模式不断丰富,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现代科学技术服务业总体规模小、竞争力弱、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一是全社会对科技服务业在协同创新体系中作用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热门话题,创新成为经济内生动力的关键因素。但培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能力,需要采取扎实的措施。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对此全社会并没有高度重视。在对外开放格局中,相比于制造业,我国服务业开放时间较晚,市场化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知识性服务机构在整个创新体系中作用的认识不足,特别是现代科技服务机构先天不足,服务能力不强,服务范围和空间有限,社会影响力不大。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和管理大师杜拉克等都高度重视企业家的伦理精神,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根本职能和本质属性,“创新是企业家伦理精神的核心”[2]。受传统文化影响,企业家的伦理精神普遍匮乏,社会信用缺失,社会成员对以现代科技服务机构为代表的中介机构信任度普遍不高。同时,受传统观念束缚,创新知识提供方的科研工作者缺乏对科技服务业功能价值的认同,在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和研究成果市场化转化等方面仍然存在误区。高新技术行业及其产品具有高风险、高效益并存的特点,这些不确定性必然会影响到科技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二是现代科技服务业体制不健全、发展不平衡。基于特殊的历史现实原因,科技服务大部分资源仍然掌握在国有单位手中,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服务能力和效率不高。调查研究表明,许多科技服务机构是从政府行政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的,受思维和体制惯性影响,其管理依旧采用旧的行政管制办法,缺乏活力。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科技行政管理虽然逐步向服务与事务、政务相分离的方向推进,但科技管理部门职能转变还不够彻底,该由社会承担的服务和该放下去的事务等还没有与政务完全脱离,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从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部沿海地区比较注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构建和有效运转,市场运行和发展环境良好,具有科技服务机构类型多样、数量大、从业人员多等显著特点;中西部不发达或欠发达地区科技服务机构种类少、人员少,难于担当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重任。从科技服务业开展的业务领域看,行业总体布局和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发展较快,但旨在推动现代金融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服务机构发展缓慢,还不能满足社会和行业发展的相关要求。
三是科技服务业总体规模过小、自身定位不准、服务内容单一。科技服务面向科技成果的社会化产业化,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劳动,是全过程、全系统和全方位服务。从新产品研发环节中的技术咨询到社会融资,新产品生产环节中从标准、工艺到知识产权,新产品市场流通中的策划和推广,这种高技术智力型服务,需要众多专业、技术和设施的良好集成与配套。科技服务中技术要素处于核心地位,技术转化服务须形成服务链。在我国科技服务市场上,势单力薄的小微机构大量存在,服务内容形式单一。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必然不同,个性化、小众化的服务,要求现代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持续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有关实践调查和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现代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服务对象定位不准,主要业务和精力集中于关注大型知名企业和政府部门,对广大创新型小微企业关注度不够,导致小微企业难以获得稳定可靠的科技服务。“任务上级给,经费上面拨,披着服务衣,干着垄断活”。服务机构的业务大量来自政府或行政机关,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就会弱化。某些地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示范区的创业孵化中心,还停留在为相关企业提供普适性的用房、水电、物业管理等低端服务,高端人才技术和投资融资服务严重不足。四是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标准匮乏。科技服务机构要想在协同创新各主体间起到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服务技术是核心,人员素质是关键。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科技服务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定和业务培训等系列制度,现有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知识背景单一,部分从业人员满足于写材料、做“说客”,复合型的懂科技、懂市场和懂法律的人才奇缺。现代科技服务业存在大量信息咨询和推广公司,但它们无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专业确认、筛选及评估,对知识技术转化规律、技术开发市场化运作等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或蜻蜓点水,无法为成果转化和推广提供深层次服务。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前置审查门槛低,除专利人等实行资质管理外,广大从业人员缺乏资质准入管理,缺乏系统的市场开发服务培训,不能承担应有的职责。
三、选取适宜的创新模式是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的重要抓手
随着科技创新的向前推进,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科技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科技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集成化、专业化和线上线下服务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和资金链的紧密结合,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大力推动现代科技服务业向创新链深度拓展,推动单一服务向综合性服务转变;围绕新兴战略产业和产业集群的研发外包、技术交易、创业孵化、融资等,着力培植综合实力较强的科技服务机构提供“一站式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和创新通用型服务的模块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满足不同类型市场客户需要;要积极研究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动力、模式、领域和方向等方面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推动现代科技服务业业态和模式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程度较高,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发展模式[3],德国大力发展技术转让中心或办公室,美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打造良性循环的区域产业链,日本政府则采用直接干预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模式创新是推动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发达国家发展现代科技服务业一般在初创时期由政府出资建设管理,并逐步形成网络,随后社会组织和普通民众采用市场机制提供服务。我国的现代科技服务业在具体运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4]。一是打造创新平台模式。把提高科技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充分整合科技服务活动中的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共同探索事关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解决办法,并积极为进驻到该创新平台系统的各种企业提供协同创新的机会。推进社会的创新平台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支持和监督作用,谋划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推动创新平台资源的多样化。针对产业创新平台,推动制定行业准入、运行和资金投入等准则措施,引导鼓励业内企业聚集,培育重点企业。二是创新生态模式。创新是一个包含各种要素的生态系统。具有强烈互补特性的各种研发组织或个体、创新型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和风险投融资组织应该共同努力,为实现共同的创新目标和社会效益营造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创新生态模式的构建,关键因素是实现优势互补,要在充分考察合作伙伴的信誉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下科学筛选。以建立创新利益共同体为起点,借助于契约和共同价值追求,着力构建创新命运共同体。三是创新外包服务。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以商业形式为本企业以外的一家或多家企业以外包合同方式提供信息、技术、专利申请与保护等科技服务,推动核心竞争力长入传统企业的价值链中,实现创新效益的最大化和共赢。四是创新知识管理。现代科技服务业以第三方形式为市场中的各种创新型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信息管理服务。科技服务供应商从企业和企业客户那里采集知识信息,并进行有效筛选、挖掘和研究,为接受服务的企业的创新全过程持续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客户关系等知识资源。五是创新行业标准模式。俗话说,“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标准”。科技服务供应商以创建行业标准为目标,引导企业创新活动,向服务对象提供技术产品或检测标准服务。现代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要积极引导服务对象明确战略目标,使其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或标准制定参与者;帮助服务对象培养和吸收高层次人才、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持续提高服务对象的创新能力。青岛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独具特色,在实践中形成了“公共研发服务”和“第三方专业服务”等科技服务业发展模式[5]。青岛市依托国家家电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化家电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基本建成了“特色产业集群的科技服务生态环境”。其一,通过建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科技专项自动评审系统,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其二,创新“众包+众筹+创客”的服务模式。借助创新众包平台,企业将产品研发设计分发给众多方案提供商,方案提供商通过在线社区提交解决办法,所有参与方案提供者评出最优方案或设想,最终最优方案提供方获得奖励,企业则获得该方案所有权。其三,借助于完善的创业导师、辅导员和企业联络员有机结合的多层孵化体系,为青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孵化服务。
四、以现代科技服务业为纽带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现代科技服务业掌握着大量的技术供给和需求信息,适应当前“制造业服务化”大发展的时代环境,促进知识创新链与市场开发链的顺利对接,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各主体合作绩效,为产学研各方建立合作的桥梁,为协同创新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重要保障。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并采取相应发展策略。
(一)发展战略一是坚持行业协会化。知识密集型特征决定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需要具有多学科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地区行业协会为主要依托,进行网络信息服务、技术转让、区域科技需求分析,提供资金支持信息,开展人才培训等活动。行业协会构建基于信息平台和技术市场的人才流动、供需平台,通过资格审查、市场监控和预测等,规范科技服务主体的行为,保障良好的市场运行秩序,实现市场主体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二是坚持政策法规完善化。政策法规由知识产权法案、反垄断法、资本市场规范法及研发和技术转让政策等组成,保障市场和平台的公平性,既确保风险投资者的权益,又保障创新主体和技术购买者的利益。通过明确各类科技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组织制度和发展模式,形成法律定位清晰、政策扶持到位、监督管理完善、公平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三是坚持服务主体多元化。非营利性科技机构、独立科技机构、营利性科技机构是科技服务业主体的主要形式,它们共同进行创新活动以及信息交流、资源配置、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现代科技服务应基于自身功能和个性特征,进行市场定位,制定、优化和实施发展战略。四是坚持服务网络的复合化。基于全球化的信息交流,现代科技服务业以市场和科技发展为导向,识别和挖掘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创新成果,整合原有服务流程,开发动态客户服务界面,参与创新过程,特别是在创新项目的立项、研发、融资和管理等层面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突出重点现代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既要四处开花,更要突出重点[6]。一是完善科技服务业市场法规、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适合科技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市场机制。二是加快建立现代科技服务标准体系,完善科技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三是全面落实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等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健全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机制。四是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地方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探索以政府购买、后期补助等方式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健全科技服务业职业资格制度,完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体系和科技服务业人才评价体系。六是推动组建以专利技术和标准为核心的创新服务联盟,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走出去”战略,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服务业集群。
(三)协同创新以现代科技服务业为纽带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健全现代科技服务业行业管理体制机制。按照“调结构、转机制、分人员”的原则,加快各类科技服务业从业机构与原挂靠单位脱钩,加快职能机构的重新调整合并,大力推行公司制改革,实行企业化运作,实现优胜劣汰。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科技服务业市场培育,使政府对技术市场的管理向扶持与规范并举、奖励与惩罚并用的方向迈进。科学研究、统筹规划、点面结合,分步推行科技服务业的准入退出制度和相关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加强对科技服务业市场的培育、管理和激励。二是完善与科技服务业有关的财税金融政策。创新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创新,探索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偿、绩效奖励等方式,引导资金重点投向科技成果转化和初创期科技企业。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新型贴息扶持政策,支持各金融机构扩大科技服务业质押物范围。改革和完善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社会风险投资体系、融资担保体系,实施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支持天使投资、众创众筹平台等社会各种资本资金的投入。鼓励支持科技服务主体多元化,扩大技术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发挥专利商标事务所与研究院所及企业有广泛接触的优势,推动最新专利技术成果和企业开发产品优势的结合。三是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业行业及从业人员考核评价机制。遵照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改进科技奖励办法,探索建立科技服务机构的信誉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推动信誉监督管理社会化,促进行业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在涉及国家重大科技决策、科技专项计划实施和重要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中,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信用评级的作用。科技服务从业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要加快专业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对科技服务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尽快建立并完善科技服务机构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加快技术经纪人队伍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平台体制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对新科技的需求复杂多样,需要借助知识共享机制来建立一个知识创新资源平台,需要社会各方面专业人员的积极参与。要优化创新生态,充分利用大学学科和人才优势,引进聘用知名专家学者,保障知识共享机制良性运行。营造开放环境,促进参与机构的多样化。在全社会营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参考文献]
[1][6]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4-10-29.
[2]李宁,李隼.创新:企业家伦理的核心价值———论熊彼特和杜拉克的企业家伦理观[J].学习论坛,2008,(8):41~43.
[3]张前荣.发达国家科技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借鉴[J].宏观经济管理,2014,(11):86~87.
[4]祁明,赵雪兰.中国科技服务业新型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2):118~121.
[5]许晓伟,等.青岛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1~36.
作者:梁红军 单位:河南行政学院 科技文化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