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区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范文

经济区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区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经济区学科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

一、学科集群、产业集群与协同创新的内涵及意义

(一)关于学科集群学科集群不同于学科群。学科群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6]而学科集群则是针对产业集群的需要,在具有不同属性的较大跨度学科之间形成的、服务于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发展的、形成长期共享平台和机制的一种学科聚集和聚合。[7]汪馥郁等认为,“学科集群”具有许多不同于“学科群”的新含义[8]:第一,学科集群是顺应产业集群的需求而出现的。产业集群呼唤学科集群与之相配合,学科集群则必须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第二,学科集群中的各学科,不受“具有某一共同属性”这个规定的限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第三,学科集群必须建立起共享共用的信息交流平台和科学技术平台,形成了集群共享的规则、机制和制度。区域内学科集群,有利于促进学科间的相互交叉、融合与渗透,使学科互补优势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促进学科自身发展;有利于增强开展学科前沿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能力;有利于实现与区域产业产生紧密的联系,为产业集群的链条式和分工式发展提供更为匹配的服务契机。

(二)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协同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协同创新是指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结网、互动、人才在当地企业之间的流动等各种要素进行组合、整合与融合,以及学科集群内部各学科之间人才、资源、信息打破障碍,进行交流、渗透与融合,在此基础上,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围绕创新目标,多主体、多因素共同协作、相互补充、配合协作。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协同是学科与产业在战略层面的结合,两大集群系统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进行双向创新的整合,构成更高一级的协同创新系统,系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有机整体,创新效率大大提高,能使企业和学科持续创新,自我升级到具有更强大竞争优势和更持久生命力的新高度。通过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加强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形成科技创新整合力。

二、蓝色经济区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现状

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经济全球化和经济竞争科技化的必然趋势,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抉择。在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9]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制定规划实施意见,把海洋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协同创新作为推进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积极打造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等8大海洋优势产业集群;构建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等9大特色工业集聚区;构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海洋船舶研究院、国家海洋新能源研究院等18个海洋科技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等。

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等地都建设有产业集聚区,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围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将产业与学科结合起来,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同各科研院所、高校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科研机构的学科建设与完善。产业集群与学科集群协同创新的雏形初现,产业集聚区的集群效应对蓝色经济区经济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但是,在集群协同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突出问题。第一,海洋产业集群较少,科技含量低。山东半岛产业集群多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电子家电、建材、新材料传统产业为主,产业集群度偏低,科技含量低,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而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以及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等。海洋产业属于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海洋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力量的支持。第二,学科集群内部各学科之间协作不足。蓝色经济区内虽然存在机械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群等学科集群。但学科集群内部各学科之间协作不足,优势学科集群整合力度不够。面对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更多地表现为单学科与企业点对点结合,缺少多层次、多类型学科与企业的全面协作,阻碍了学科集群整体合力的发挥。第三,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对接程度不高。蓝色经济区大多产业集群孤立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科集群功能外,学科集群和产业集群匹配度不高,还没有形成集群特有的创新功能和技术创新服务网络;以多学科、集群式服务于产业的模式发展程度较低,缺乏长效机制,没有形成学科集群———产业集群良性循环的集群创新模式。第四,学科集群不能有效支撑现有产业集群。蓝色经济区有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现代海洋化工产业、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等多种类型产业集群:面对众多专业化的产业集群,现有学科集群难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第五,学科集群难以适应产业的转型升级。蓝色经济区产业发展转型呈现出专业化、高端化、区域联动化。而学科专业化发展缓慢,高新技术学科集群的培育与建设滞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缺乏相应学科集群支撑,区域间学科集群分布差异使得产业联动受到诸多限制。因此,必须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引入学科集群,并通过二者的协同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三、推进蓝色经济区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对策

(一)构建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协同创新是一种新出现的协同创新模式,这种协同创新模式是知识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技创新中攻克复杂性难题的基本手段,是迅速提升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途径。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学科集群与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能否协调整合为创新联盟,形成协同效应,关键是突破集群内外部体制机制壁垒,构建协同创新的机制。一是协同的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指通过利益驱动、优势互补、发展需求等因素,激励集群双方产生结盟意愿,提高结盟兴趣,巩固联盟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度和运作方式。形成相互协作的意愿是推进协同创新的前提。二是协同的运行机制。要实现协同创新的可持续,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发展理念为指引,构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从组织结构上讲,要建立协同主体之间人财物的合理流动与调配机制,围绕协同目标的实现,在组织管理、人事制度、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构建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三是协同的沟通机制。在长期分散、封闭、孤立的惯性思维和实体运作下,要推进协同创新,需要牵头单位与协作单位之间建立畅通的交流机制,牵头单位要善于调解互相冲突的各种力量、利益和诉求,把原本相互竞争的关系转变为协作关系,把各创新联盟主体的优势整合为整体优势,最终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四是利益分配机制。即按照公平、客观的原则,科学确定联盟各方利益分配情况的具体规则和分配方法。产学研联盟的利益分配的主要依据是各方对联盟贡献大小,因此,设计或选择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与方法是联盟成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发挥政府在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中的主导作用综观世界各国成功的集群发展经验,几乎所有集群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政府。无论是美国硅谷电子产业集群、底特律的汽车产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还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政府在政策引导、公共服务和管理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政府在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中应发挥积极的规划引领和支持作用,有效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倡导协同创新理念,增强集群合作意识。政府应引导联盟主体认识到,产学研协同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运行的基本模式和基础。坚持协同创新理念,切实建立起以创新为导向,以合作共赢为基础,以集成超越为手段的集群创新联盟。二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为联盟提供信息支持。政府要加强区域信息网络建设,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也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以便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发展动态,高校及研究院所的优势科技资源,尤其是科技成果信息和技术需求信息;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加强产学研政策的宣传、加强产学研合作与联盟的典型案例和示范项目的宣传,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创新联盟提供借鉴和参考。三是构建区域创新平台,推动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政府要积极构建区域知识创新平台、区域社会创业平台、区域成果产业化平台、区域科技条件共享平台、区域科技投融资平台,推进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完善引导和支持创新联盟的政策,优化集群的发展环境。政府应积极引导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发展,做好发展规划,实行导向发展战略,并在资金与技术等的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对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进行鼓励与推动,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五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要进一步调整政府投资结构,扩大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集群的发展资金扶持,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富有活力的多层次、特色化的金融服务。

作者:苗慧珠 刘龙海 孙波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