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协同创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协同创新过程中图书馆的战略定位
实施“2011计划”,推进协同创新,既是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又是协同创新体联合行动的系统工程。[7]为跻身“2011计划”之列,国内各高校都积极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充分释放人才、信息、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活力,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广泛集合、多元异构、开放资源和创新力量。协同创新是将“政、产、学、研、用”各创新主体要素进行系统优化、协作创新、以知识增值为核心进行无障碍整合流动的过程。当协同创新模式、协同创新中的知识形态、知识交流与知识处理机制发生着深远变化,以及科研工作流的关键知识瓶颈发生深刻变化时,由此,呼唤新型知识联盟模式的出现。而作为高校知识和信息集散中心的图书馆,如何将自身纳入协同创新的轨道,将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转化为支持以政府、高校、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协作学习、协作研究,以知识增值为核心的多元异构知识协同交互分析利用与交流的新型联盟,将成为一种战略态势。
2基于协同创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
2.1联盟网络“2011计划”主要调研起草人之一、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强调:“2011计划通过瞄准更深层次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来设计,不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情,而且涉及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找到深度契合点,转化成生产力。”因此,“2011计划”实质是通过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换、共享、集成,实现知识增值。如果说传统的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之间通过合作协议建立起来的联合体,那基于协同创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则是在政府和市场适当参与下,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以提高创新能力与实现创新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知识获取、转移、组织与运用等促进知识的流动、共享与协同,增加各创新主体的知识存量,从而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联盟网络(如图1所示)。
2.2联盟路径“2011计划”的目标追求在于提升高校集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在其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基于信息检索与获取的传统信息服务已无法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基于对各类资源的知识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为科研过程的数据挖掘、信息分析、知识创造提供知识型产品的服务新模式。图书馆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服务模式及路径,在“2011计划”建设的背景下,通过知识联盟使知识资源的视角,从点拓展到条线、块面和区域;使知识服务和知识管理,从孤立的点转移聚焦于条线的交流、块面的联系和区域的互动,以实现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的路径选择。“2011计划”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面向各类高校,广聚科研院所、行业产业、地方政府甚至国际社会的创新力量,形成多元开放动态的组织运行模式。笔者通过对“2011计划”的目标追求及其运行模式的战略性梳理,提炼出基于协同创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的3个路径点。即图书馆联盟→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联盟→企业、市场;图书馆联盟→政府、其他(如图2所示)。
2.3服务匹配协同创新是一个基于知识及其动态分析处理的科技创新过程,其涉及到知识、资源、行为、绩效的全面整合。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的匹配度是影响绩效的重要原因,联盟内知识、资源、行为的匹配度都将影响到创新绩效的高低。整合能否实现取决于联盟内不同要素的互动和匹配程度。因此,图书馆如何利用强大的信息交流工具与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知识服务能力及知识服务专家队伍,与“政、产、学、研、用”创新主体和需求特征进行有机匹配?笔者根据上述3个服务路径(如图2所示)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承担的不同作用,深入分析其需求特征,通过知识节点进行匹配,并规划出可能存在的服务方向,以求提供一系列深层次加工后能匹配的知识增值产品(如下表所示)。
3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实践研究
3.1构建大气科学知识库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在江苏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联盟工程建设项目(JALIS)支持下,历时两年完成了大气科学知识库的建设。该库对大气学科资源进行组织、揭示和整合,共录入数据21万条,构建了11个子数据库。
3.2重点开展大气科学学科服务笔者在“高校‘学科特区’的学科服务路径选择以大气科学‘学科特区’为例”一文中提到“考虑到该馆的实际人力资源,以及学科服务在该馆还属新兴服务,需要一个不断尝试、探索,并与用户需求逐渐磨合和对接的过程。”因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依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尝试先以大气科学学科为切入点,结合大气科学三类用户群(学习类群体、科研类群体、决策类群体),重点优化学科信息资源、强化学科信息素养、嵌入学科信息服务、深化学科战略情报。
3.3图书馆-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真切感受到单凭一馆之力已很难满足协同创新中高水平知识结构用户的特色化、个性化、一体化的知识服务需求。如何以图书馆联盟作为主体,将各个成员馆的知识资源进行整合,深入挖掘,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知识增值服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牵头的“南京江北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由此悄然诞生。该联盟汇聚南京江北地区各高校图书馆,利用区域地理优势和联盟资源优势,实现一馆办证,各馆通用;一馆有求,多馆响应;一馆咨询,多馆服务;本馆不足,他馆来补。
3.4图书馆-企业知识服务联盟近两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分别与南京市、兴化市、宁波市及无锡市的多家企业签订了知识服务合作协议。协同创新过程中,该馆通过提供知识服务得以体现与企业的知识联盟:(1)在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过程中,主动推送科技文献服务、专利信息服务和动态知识服务。(2)在企业技术成果、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提供关于科技成果加工、检索与转化及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的科技成果服务;科技查新服务;专利分析和科研评估服务。(3)在产业化、市场化过程中,提供市场情报服务;竞争情报分析和评价服务。
3.5图书馆-政府机构知识服务联盟2012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分别与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和宁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签订知识服务联盟。前者隶属于江苏省气象局,主要承担气象灾害防御、公众气象服务、行业与专业气象服务等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后者隶属于宁波市科技局,主要从事科技、经济信息的采集、分析、研究、等相关社会公益事业。作为国内收藏大气科学类文献最齐全的图书馆,与上述机构联盟,一方面集资源与技术优势扩大气象信息共建共享的范围;另一方面以“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为支撑,推进该校的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并加强与学校气象行业专家、学科专家的联合,提高专业化知识服务能力,提供知识交流服务。
4协同创新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的思考
从联盟网络(如图1)和联盟路径(如图2)可知,基于协同创新的图书馆知识服务联盟实现的核心是基于群体创新的知识服务模式。而从实践中可看出,该馆更多的是嵌入式参与协同创新某单一主体中为其开展知识服务。但是,基于协同创新的图书馆知识联盟是集跨领域研究人员、信息内容和分析过程有机融汇起来的价值创造过程。它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螺旋式进化的、阶段性渐进的过程,需要“政、产、学、研、用”的通力协作联盟。毋庸置疑,后续研究更需结合宏观和微观层面来思考。(1)在协同创新大环境下,如何组建国家层面(以CALIS为典范)、区域层面(以JALIS为基础)的协同创新知识服务联盟并确保其可持续性发展。(2)为实现协同创新过程中知识服务增值、知识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的共享、交易和协作,构建支撑“政、产、学、研、用”的新型多元知识协同交互平台成为必要。(3)建设协同知识服务的灵活管理机制,评估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知识服务能力。(4)基于协同创新,图书馆仅作为保存机构将现成的数据集中存储到机构知识库进行长期典藏是远远不够的,集搜集获取、整理提炼、组织存储、评估分析、开发、转化再利用等一系列过程为一体的科研数据管理才是关键所在。
作者:聂峰英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