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协同创新探析范文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协同创新探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协同创新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党建与大学生协同创新探析

一、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着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跨越。高校党委应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正确的轨道前进。具体而言,应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解放思想,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抓好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以服务学生为本,建立群众座谈会制度,自觉主动地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接受并正面回应师生的质疑,使大学生切实看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实效;应切实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建设,建立各级党组织定期学习制度,与时俱进地以党的理论回应不同阶段的教育变革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态,探讨学风建设的保障激励机制。

2.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水平。高校党的制度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常运转的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党委和行政的相互支持、有机协调。党委应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方向,制定重大方针政策,校长则要执行党委决策,负责具体实施,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党组织生活会等党组织管理制度。完善党员思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创新性地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允许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大学生列席学生党员民主生活会,同时经常性地深入企业、社区等基层组织进行调研,引导大学生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需要结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建立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建立学生党员量化考核标准,以学生党员自评、普通大学生民主测评、组织鉴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公平公正。

二、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载体,增强高校党建的生命力

1.丰富内容,完善高校党建体系建设。一方面,应与时俱进,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纳入“两课”教学、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党课培训之中,渗透到其它各门课程中去,并以主题讨论、社会实践等形式巩固高校党建内容。另一方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2]以此为基础,使高校党建体系既有理论内容支撑,又有实践内容保障。

2.建构协同创新平台,加强高校党建的阵地建设。第一,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场所,使党建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一定场所能交流工作,增强两支队伍的归属感。第二,建立制度化平台,通过建立规范性平台建设制度,对协同创新平台的形式、内容、作用、评估等方面加以约束,实现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管理。第三,建构具体的操作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和项目研究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以社会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基地资源为依托,形成资源充足、协调统一的社会实践平台;项目研究平台以项目团队为基础,通过申请课题资助、举办有关论坛和讲座、发表论著等形式,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综合性、前瞻性的项目研究平台。

3.拓展形式和载体,实现高校党建工作的方法创新。第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应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人性化的校园环境为基调,在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中渗透体现时代特征和校园历史传统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高校党建工作要把校园文化精神凝练内化为学生自身行为,增强党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吸引力。第二,积极引导、有效利用网络载体。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一切网络资源,密切关注学生网上思想动态和反映的实际问题,及时予以引导和答复;通过建立主题网页、网上党校等形式拓展党建渠道、普及党建知识,允许学生自主甄别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党组织要对其予以积极引导。第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关注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党建工作走进班级、学生公寓和学生社团。同时,强化心理疏导,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全过程中,“从个体的心理层面的问题处理开始,把心理问题的处理看成是进行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起点和切入点”[3]。

4.加强领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力。加强党的领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确方向的政治保证。加强党的领导,转变工作理念,要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方向等方面做出宏观规定,对其载体、方法、途径等操作层面予以微观放权,以发展的眼光有效推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目标的实质化、具体化,使其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推进。同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学校、家庭教育应密切关注社会环境、社会形势的变化,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置身于高校党建、社会现实的背景下,以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坚持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学校、社会教育应时刻关注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给家庭教育创设良好的教育场景。家庭、社会教育应密切配合学校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以高校党建为引领,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良性双向互动,使得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合力,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方面相互协调。

作者:唐新格 齐秀强 单位:保定学院后勤资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