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设计的宏观构想
协同创新是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有效协作,获取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优势,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③高职校企合作在推进协同创新方面,要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企业规模大小、专业特性和可利用的资源等。
(1)打破利益分割局面,建立“产业集群式”的协同创新机制。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建立产业集群,围绕地区产业发展特色,企业性质发展专业,开展教学活动,或着进行科研创新带动新型产业发展,使得与地区产业相关联的学校、企业及其其它机构形成关系紧密的产业网络,并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有效协作等渠道,加速知识生产与知识运用的过程,获取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优势,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集群内企业由于行业相关、地理接近,专业化分工合作频繁,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渠道会大大增加,校企合作才能更深入地发展。比如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例,这里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生物、环保、高端装备产业和高技术服务业五大产业的产业集群,辉瑞公司、华大基因公司、药明康德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加速了光谷生物城的建设;以数控机床、清洁能源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较好基础;在高技术服务业领域,光谷软件园、光谷金融港、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化载体建设迅速,集聚了一批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和原创型中小企业,形成了武汉光谷“资本特区”和“人才特区”的两大特征。④产业集群的发展带动了以光谷为核心的周边职业院校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改革,也为职业院校的就业带来优势。同时,各职业学校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活动,又将助推产业的完善。各主体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以自身的需求和目标、资源和优势为导向,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赢互利”的原则,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的结合与互动,共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改革创新。同时,光谷产业集群式的发展,又产生了一种集群式的文化影响力。光谷文化鼓励青年人的创新思想和冒险精神,再加上资金渠道和人才落户的利好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海归和北上广的有志之士来汉创业,而这正是集群进行自主创新的源动力,激励着地区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也激励着青年人不断地创新实践。基于集群化的思路,政府的政策导向可倾向于促进区域内企业和学校之间长期合作关系的确立。
(2)创新管理机制,为协同创新开好头。校企合作原则上,应以政府的战略发展规划为纲领,以地区产业为龙头,学校本着做好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为宗旨,在管理创新上做到几个观念的转变:一是协同创新并非一蹴而就,有序对接需要修炼“内功”,即企业要发展核心竞争力,学校要有相应的人才培养和科研的优势。二是协同创新管理应考虑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既不能超前很多,又不能滞后,超前意味着管理成本的上升,而滞后意味着落伍和被淘汰。⑤考虑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进行布局的协同创新管理机制,面临两种情况,一是以科技研发带动的企业发展模式,比如华中理工大学于1971年设立了激光教研室,1978年才设立了激光专业,全国第一个民营激光企业——楚天激光集团最后于1985年才诞生;二是以企业带动的学科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比如阿里巴巴集团于1999年在杭州正式成立,但当时几乎没有几所学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现在,电子商务专业成为了各个高职院校和学生的香饽饽。电子商务专业不仅在本科院校走强,在高职院校更体现出它应有的活力,表现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从无到有的变化,体现在其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持续上升。不仅如此,由于电子商务的社会影响力,它还带动了一批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这些表现不仅让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还在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了改革。就管理体制和机制而言,两种情况在具体规划上都必须走“先打地基后建房”的稳建发展模式。第一步集合各方力量共同引导整合各类资源。对于第一种科研带动式的,高职院校需具备进一步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科研资源的整合能力,只有拥有了较高的技术平台和优势资源的基础上,才能来引导区域内的集群发展,形成自发式的发展模式。对于第二类企业带动式的,由企业的影响力去引导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落实。第二步由学校或企业创造的产业影响力影响政府机构从政府层面来实现区域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第三步,以区域集群为圆心,向周边的区域、企业和学校辐射,形成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上、下游产业链条,共同发展产业集群。第四步,巩固产业集群品牌效应。
2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的微观设计
(1)突破制约“瓶颈”,明确合作主体间责、权、利关系,率先实现企业内部和学校内部的协同创新,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实现与外部的产学研联动。(2)以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为契机,协同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可以利用学校开展人才培养的外包模式,具体除了采用订单班的模式,企业还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学历、技能培训,合作承担科研项目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学校可以利用企业实现学生的就业和知识的转化。双方可以充分利用行业协会提供的平台,加快合作的进度与深度。(3)在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中,学校不妨以创业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企业以获得可持续发展优势为目标,双方共同来夯实协同创新的成效。
作者:洪恩华 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