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同创新研究范文

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同创新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同创新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同创新研究

1“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同创新的必要性

1.1“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投入有限近年来,“中三角”湘鄂赣皖四省加大了对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的投入,在细分行业上也体现了一定的侧重,但与其他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2012年,在医药制造业,湖北省R&D内部经费支出和R&D人员投入在四省中最高,R&D内部经费达到12亿元,但也仅有浙江、广东的一半,江苏、山东的1/4。在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江西R&D内部经费支出和R&D人员投入是四省中最多的,R&D内部经费超过7亿,但也仅有上海的1/3,陕西的1/6,不到北京的1/2。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湖北R&D内部经费支出和R&D人员投入是四省中投入最大的,R&D内部经费达到40亿元,但不到广东的1/10,江苏的1/3。在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药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安徽和湖南R&D内部经费和R&D人员分别投入最多,但都远低于北京、江苏和浙江。

1.2“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创新效率不高依据DEA-Malmquist指数,本文对四省份2008~2012各年度各子行业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根据知识生产函数,创新过程产出是R&D投入的函数,R&D投入包括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投入,因此本文选择了专利申请数作为产出指标、R&D内部经费支出和R&D人员全时当量作为投入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年鉴》(2008-2012)(1)。依据Fareetal(1994)〔7〕,Malmquist指数可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和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综合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可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规模效率变化指数。Malmquist指数运用Deap2.1软件计算而得。整体上看,2008~2012年间,四省平均创新效率处于较高增长水平,平均增长27.3%,主要是综合技术效率提供了支持,平均提供了35.4%,综合技术效率中又是规模效率起了主要作用,提供了25.3%的增长;技术进步平均只有0.94,各年份来看,2009年、2011年体现了技术进步,2010和2012体现了技术倒退。从高技术产业各子行业看,医药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湖北投入最多,但投入产出效率均低于安徽和湖南两省;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江西投入最多,但投入产出效率低于湖北省;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安徽投入最大,但投入产出效率低于江西和湖北省;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湖南省投入最多,但投入产出效率低于其他三省。就全要素生产率构成来看,除安徽和湖南两省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规模效率低于1外,其他省份各高技术子行业都体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率;技术进步方面,仅安徽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和医药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体现了一定的技术进步,其他各省份子行业技术进步还有待加强。

1.3“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同创新的优越性上述分析发现,湘鄂赣皖四省在高技术产业的投入有限,且投入产出效率不高,创新效率的增长也主要是规模效率的推动,技术进步的贡献较少。而协同创新是创新能力和效率提升的最佳形式和途径〔8〕。因此,“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协同创新。首先,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日益复杂,如果仅仅依靠某一主体,科技资源分散,容易造成创新效率低下、周期长、技术重复开发等问题。而通过多部门、多专业的不同主体合作,能够实现各种学科、各种领域的知识融合,从而提升创新成果模仿的难度和速度,增强其独特性。其次,协同创新中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降低各组织的研发成本,各主体的有效协调、交流与合作能够降低各组织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促进市场需求的及时满足。最后,协同创新打破了学科阻隔、体系壁垒,实现了科技资源的全面共享,提高了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

2“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同创新的机制

目前,四省也开始了科技资源合作的探索。如在人才合作方面,四省会城市实行了专家共享、科技成果互评机制,实行了社保互认机制;在资金投入方面,四省跨区域投资活跃,联合发展具备一定的雏形。四省也加大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积极共建经济实体、研发机构,组建创新合作平台和联盟。但总体而言,湘鄂赣皖四省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同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需构建相应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和共享机制,引导、支持形成区域创新体系。

2.1动力机制“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同创新既具有内部动力也具有外部动力。从内部动力看,“中三角”武汉、长沙、合肥、南昌等地高校、科研机构云集,科教人力资源丰富,但各地的科技资源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从而企业技术的突破得不到快速满足,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也未能有效利用。从外部动力看,四省地理毗邻、交通便捷、人缘相亲、经济联系密切,具备天然的合作优势和意愿;各省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也具备趋同的经济利益诉求和政策扶持方向。此外,外部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内外需求的增长乏力、资源及产业的激烈竞争、产能过剩和成本上升的压力,都需要各地充分优势互补,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流动,确保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宏观政策层面需进一步给予支持和引导,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构建有效发挥内部利益驱动与外部政策推动作用的动力机制,激发各方的合作意愿和积极性。

2.2协调机制“中三角”湘鄂赣皖四省因存在行政区划不同、市场政策条件各异、经济互补性弱等原因,导致区域协调难度较大〔9〕。就高技术产业而言,四省虽在各子行业投入稍有所侧重,但存在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和相应的关联带动。因此,需建立沟通有效、决策迅速的区域协调机制,充分协调创新主体各方的关系。首先是各地政府充分沟通协调,建立跨区域的、统一的协调机构,发展和完善区域协调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各区域行政部门、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对接。其次,要确定各方成本分担、利益分配的规则和方法,确保成本分担、创新成果利益分配的公平有效,从而既降低各方风险也激发各方协同创新的积极性。最后,需建立信息充分沟通的渠道,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争议及时沟通处理,避免恶性竞争,损害区域共同利益。

2.3共享机制湘鄂赣皖四省的科技资源优势不同,通过共享机制的建立,实现不同主体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与合作,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创新的效率,加快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充分利用各地的科技资源优势,如集合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南昌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园区的优势,共同争取国家相关部门的科研攻关项目及相应的财政支持;②开放各省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共享武汉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长株潭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南昌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科技资源,节约研发成本;③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设备、科技文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对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给予相应的补贴和优惠;④共建共享平台,共享技术文献服务平台、企业技术需求项目库、各类专家库等,形成区域科技共同市场。

3“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同创新的框架

在上述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共享机制的基础上,构建如下“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协调创新的框架,从3个层面的协同提升“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

3.1行政主体间协同“中三角”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的协同创新首先需要区域内各行政主体的协同。各行政主体以协调机制为导向,以促进高技术产业领域沟通、合作为目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各行政主体的协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各行政主体要务实合作、加强沟通,扩大和发展现有四省会城市会商会的规模,建立更广泛的四省沟通协调平台;建立一个无体制障碍、无行政壁垒的共同市场,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二是各行政主体不仅要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提供资本支持,也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对创新投入的支持、对创新成果的保护,通过政策规划和宏观激励,促进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的有序开展。三是构建区域人才战略,建立四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互认制度,共建高层次人才统一信息平台,加大对科技人员的激励力度。四是各行政主体整合构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轮流举办“中三角”高技术成果交易会。

3.2政、产、学、研协同以动力机制、共享机制为基础,构建区域内高技术产业政产学研协同系统。政府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为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的协同创新提供动力基础和沟通渠道;高校通过与高技术产业企业、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让学科的科学研究更具前沿性,人才的培养更贴近市场和企业需求,从而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科研机构通过与企业、高校的合作,科研实力增强,促进在高技术领域更多科研成果的产生和转化;企业通过协同创新,提升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推动高技术产业领域政、产、学、研的进一步合作,应鼓励区域内高技术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共建研发组织,包括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流动站等机构,对产业内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形成区域技术创新平台;采取项目支持、资源配置、科研奖励等方式推动合作的进行,建立利益合理分配的机制和人才自由流动的措施,促进高技术产业的科技资源全面共享,提高区域协调创新水平。

3.3高技术子产业链协同湘鄂赣皖四省需结合自身的优势,做大做强主导高技术子产业链,加强区域内产业链企业间、上下游的合作,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如湖北可基于生物医药、光电子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协同创新,进一步打造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子产业链;湖南可结合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材料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江西的航空航天和光伏最具优势,围绕这些行业的发展打造相应的子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安徽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最具特色,增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形成优势产业链。此外湘鄂赣皖四省高技术产业也需加强京津翼、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境外企业的合作,建立协作平台,充分资源共享,探索联合开发;利用各省各自海外市场的优势,统一搭建对外合作平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即通过高技术子产业链的协同,建立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从而形成区域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格局。

作者:刘华 陈金勇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湖北大学商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