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讨滑稽戏的现实主义观范文

探讨滑稽戏的现实主义观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探讨滑稽戏的现实主义观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探讨滑稽戏的现实主义观

摘要:苏州滑稽戏“冷隽幽默、爽甜润口、滑而有稽、寓理于戏”的艺术风格根植在现实主义土壤之上,体现为苏州滑稽戏从形成之始就具备的对于底层社会的透视与关照,噱头作为滑稽戏灵魂依性格而表现,以及噱头为情节服务的现实主义逻辑目的。

关键词:苏州滑稽戏;现实主义;噱头

如果说噱头是滑稽戏的灵魂,那么苏式滑稽戏的灵魂之花则开在现实主义土壤之上,闪烁着写实派的光辉。苏州滑稽戏“冷隽幽默、爽甜润口、滑而有稽、寓理于戏”的十六字艺术风格,在奠基人张幻尔看来就是四字诀:“情、理、趣、味”。“情”与“理”两个字是指滑稽戏表演要符合情理,必须立足现实生活,以现实主义为圭臬;而“趣”和“味”,一个是滑稽调笑引人发笑的本质特点,另一个则是笑过以后还能让人有所思考。即所谓“于嘻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相反,没有真实生活体验和趣味的所谓超越往往会变成媚俗的哗众表演,势必将滑稽戏这个剧种带入庸俗的泥潭。

一、依性格出噱头的现实主义表现

滑稽戏要引人发笑。但这种笑不仅仅是一个笑话,更是通过笑表现角色的性格特征,以此来塑造人物。滑稽戏作为一个剧种,必然要塑造人物,否则就是为笑而笑、毫无意义的搞笑表演。《琵琶记》作者元人高明曾语“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一语道出以取乐为目的和以感动别人为旨向的难易与高低之别。虽指传奇的创作,但也适用于滑稽戏。“要是胡言乱语可以引得人家发笑的话,那么有神经病的人也能卖三角钱的门票了。”也应了那句老话“穷苦好写,欢乐难工”。能否在娱人、乐人的同时做到动人、感人?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自张幻尔以来到当代以顾芗为代表的苏州滑稽戏表演艺人群体一直孜孜以求的艺术目标。回顾苏州滑稽戏的经典代表剧目,从《满意不满意》到《小小得月楼》,从《快活的黄帽子》《一二三起步走》再到《顾家姆妈》等,可以发现苏州滑稽戏一贯反对“硬滑稽”,主张“肉里噱”。所谓“硬滑稽”就是没有性格支撑和情节铺垫,以强行诱使观者发笑为目的的搞怪、耍宝等夸张表演;而“肉里噱”则是指有性格依据、情节烘托的包括语言动作的滑稽表演。如《一二三起步走》里的安小花,在被问到年龄时,数着手指头说“13、14、15……没有了,还有要到明年”;听到孙爸说“BP机”时,以为是让她烧的菜,疑惑地问:“BP鸡?不会烧!”;她热心地掏出自己的手帕,给听到自己的故事伤心落泪的王老师。后者擦完眼泪有一个下意识将手帕揣进裤子口袋的动作,安小花马上一脸认真地指出:“手帕是我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最后一个剧情里,如果哭是正剧表达,那么一句“手帕是我的”则将表演拉回了滑稽戏。这样的表演安排合情合理,既符合安小花的年龄层次,也符合她诚实、执着的品性。主演顾芗曾说:“如果放在成人身份的话,虽然也可以这样说,但就是纯粹噱头,它是没有性格生命的硬噱头。一百个我也不要。”这样的噱头表演完全是现场磨戏磨出来的。滑稽戏的这类出彩点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也是滑稽戏与其它戏剧种类的区别,即滑稽戏的灵魂——噱头,它的产生是有人物性格依据的,大概率是现场磨戏的火花绽放。不可否认的是,噱头还和滑稽戏演员的天赋有关,这同样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滑稽表演戏份,主要指由语言与动作构成,以引发观众哈哈一笑为目的的甩噱头、抖包袱。它与演员颜值无关,一名成功的滑稽戏演员并非一定要是帅哥美女,也不需要是。甚至它与演技也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演技很好的演员并不意味着演滑稽戏就能演好。要知道让人哈哈一笑的滑稽表演,需要的是天份基础上表现出的电花火石般爆发性的东西。一方面演员要有天赋,或者叫悟性,能在表演过程中具有松弛有度的张力和说来就来的爆发力,顾芗就是有这样天份的演员;另一方面,噱头或者叫出彩戏份都是在磨戏过程中迸发出的,是思维语言交流碰撞中的灵感绽放。天份与灵感这两者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和其他剧种是有区别的,并不是说滑稽戏不需要演技和基本功,滑稽戏一定是需要演技基本功的,但不止于此,因为真正使其出彩的,是基于此之上的滑稽表演、点晴噱头。没有了这些,滑稽戏也就无异于正剧。而苏州滑稽戏正是把噱头建立于塑造人物的基础之上,以塑造人物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的。既要勇于突破程式化的表现语言,又不能偏离人物性格支撑,塑造令人信服的典型形象。可以说,依人物性格出滑稽噱头,提升了滑稽戏的品位,也成为了苏州滑稽戏一贯的艺术风格。从《小小得月楼》里的女青年乔妹,《快活的黄帽子》里的活泼黄毛,《一二三,起步走》里的山村女孩安小花,《青春跑道》里的马老师,《钱笃笤求雨》里的徐四娘,《顾家姆妈》里的扬州保姆阿旦这一系列角色当中,我们逐渐感受到顾芗对于滑稽的仰视,而台下观众亦会不由自主地仰视舞台,因舞台上表演的是称得上艺术的滑稽。滑稽戏表演并不是靠哗众取宠、甚至耸人听闻来吸引眼球,也不会无病呻吟而自我陶醉,更非扭捏作态来博取怜惜,而是用心在演,用语言动作形态来表演诠释。也许这样的滑稽并不能带来太多哈哈大笑或是无厘头傻笑,但顾芗淳朴无华的表演却透着精湛和老辣。顾芗在滑稽表演艺术道路上的选择是听从内心,按性格出牌来刻画演绎角色,表现滑稽艺术。同时也大量吸收沪剧、话剧、舞剧等姐妹艺术的养分,从舞台表演中寻找艺术灵感和表现张力。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来塑造人物,坚持以情动人,所以她的冷面滑稽能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开怀大笑、含着眼泪笑。笑声未落处,泪水又涌出。在同时代众多(女)滑稽艺人为了流量、关注度等而乐于走搞笑甚至媚俗路线时,苏州滑稽戏的表演风格坚持走依性格塑造人物之路。在前者捉襟见肘犹如强弩之末的时候,后者却越发显出艺术上的成熟和大气。顾芗也由此成为国内滑稽艺术界公认的优秀性格演员,正是“情深爱极方能笑,优孟原来是可人”。观众在笑过之后有回味,有辛酸,有反思甚至还会有泪水。

二、噱头为情节服务的现实主义逻辑

苏州滑稽戏的源头之一是文明戏。所谓“文明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话剧碰撞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过渡形式。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巨变,戏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改良运动,因不同于中国传统戏曲,所以也被称之为新剧。作为当时的全国文化中心,上海职业新剧活动如火如荼地向全国铺展蔓延,而苏州因为有着离上海最近的地理优势,总能很快受到其经济文化的辐射和影响。两地演出频繁,艺人们群星闪耀、各领风骚,进而苏沪剧社间艺人穿梭不绝,交流演出此起彼伏。因此,苏州的滑稽戏舞台演出不可避免受到了沪上文明戏的影响。从剧种角度来看,苏州滑稽戏诞生之始即受文明戏影响,它注重的是剧本结构、情节完整和人物性格的塑造,逐渐形成了具有重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冷隽幽默、爽甜润口、滑而有稽、寓理于戏特点的苏州滑稽戏流派。在与上海为主的长三角城市交流演出中,苏州滑稽戏界形成了以张幻尔为代表、以文明戏为底子的独树一帜的冷面滑稽表演风格。张幻尔先生是演文明戏出身,在其滑稽戏从艺生涯中,自觉不自觉地将文明戏的舞台剧结构和表演艺术特点融入滑稽戏的表演。“他(张幻尔)主张‘出噱头’一定要从真实出发,合情合理,要有助于人物性格的深化,并具有一定的思想和艺术性。要含蓄,要含而不露,不温不火,要有幽默感,要让观众在笑声中感悟人生,获得有益的启示。”苏州滑稽戏讲究剧情,以理性的现实主义来统领整部戏的表演(噱头),而噱头必须是为情节服务的。既事事在情理之中,又处处在意料之外。那种没有情节支撑的外插花噱头也是有的,但绝非必须的硬指标。对于苏州滑稽戏而言,情节营造紧密和角色刻画细腻才是一直以来秉持把握的方向,并以此享誉业界。如果说营造情节和甩噱头的关系可以比作篮球场上的组织进攻与投篮,那可想而知,情节的烘托和递进、以及角色塑造都是传球运球,是为了噱头即投篮服务的。篮球场上比赛越精彩,越离不开传球运球等组织进攻。虽然说凌空三分球也有,但那毕竟只能偶尔成之,就像是外插花噱头,是在滑稽戏中起点缀作用的,既不能多,也绝不可强求,需要演员的天赋和临场发挥。另外,依性格而出的噱头同时也是为情节服务的,这和文明戏讲究情节、结构,依据剧本表演不无关系。而演员之间的现场磨戏,情节的推敲、修改甚至添减,同样和文明戏的幕表制脱不了干系。我们现在看到的苏州滑稽戏中很多情节和噱头其实并非原剧本所写,而是排演场上的迸发显现。恐怕直到现在,苏州滑稽剧团的剧本也并不能完全摆脱仅有一个脚本纲目下的即兴口头创作。特别是笑料的安排,少不了演员的磨戏与发挥,不过现在通常是在排演场上,而不是演出当场在台上见罢了。以脚本作为基础,尊重剧情发展,并根据剧情安排转换和人物刻画描写的需要,在一搭一档的对手戏中,一个情节、一句台词甚至一个台步都需经过数十次甚至上百次的排练磨戏,不达最佳的舞台表演感觉不会罢休。即顾芗所说的那种“使演员自己演舒服自然,台下观众看得认可适意”的艺术表演状态。正是几代人孜孜不倦向着更完美的方向打磨,使得苏州滑稽戏笑料的幽默隽永,大笑之后还有回味,时隔多日回想还要发笑,具备鲜明的“滑而有稽、寓理于戏”艺术特点。也正是在不断的磨戏排演中,苏州滑稽戏取得了《一二二,起步走》(2003-2004)和《青春跑道》(2007-2008)两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荣誉。

三、关注底层、透视社会的现实主义关照

苏州滑稽戏除了表演具有现实主义特点,在剧本创作和选题上也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在时代背景下关注现实社会的底层生活,成为了苏州滑稽剧团的优良传统。建国前,苏州滑稽戏演出剧目大部分来源于文明戏(趣剧)和独脚戏节目的改编,如享誉业内的《约法三章》(《阿福上生意》)、《骗术奇谈》等都是反映当时社会民生的现实主义作品;建国后,苏州滑稽剧团在建团之初除了恢复排演传统古装滑稽戏,也创作了一批反映社会真实生产和生活的当代滑稽戏,如表现农村建立公共食堂的《想想好笑》、讴歌人民公社渔业生产的《女状元》等。其中1958年创编的一个现实主义题材滑稽戏非常优秀,它就是《满意不满意》,反映的是当时服务系统开展“五好六满意”活动的情景。这部戏成为苏州滑稽戏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因为它不仅一如既往地延续了苏州滑稽戏贴近时代关注社会的题材风格,还成功开创了苏州滑稽戏走向现实主义的新时代。该剧不仅在60年代好评如潮,它的意义更在于文革以后,苏州滑稽剧团以《满》剧作为恢复演出的第一部现代戏,并创作了《满》剧续集《小小得月楼》,在80年代风靡全国。此后,苏州滑稽剧团一路高歌猛进,以关注现实、反映民生的优良现实主义传统为标签,创作了《快活的黄帽子》《一二三、起步走》《青春跑道》《顾家姆妈》《探亲公寓》等一系列紧扣时代命脉、反映真实社会的既叫好又叫座的滑稽戏经典作品,造就了被学者专家们津津乐道的“苏滑现象”,即小剧种、小剧团、大影响、优效益。从20世纪90年代起,苏州滑稽剧团推出的《小城故事多》《一二三起步走》《青春跑道》等大型滑稽戏创下了演出超千场的战绩;多年来,苏州滑稽剧团坚持高频次剧场演出,坚持优质剧目创作,坚持关注凡人小事中的闪光点,以小人物视角记录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时代携手共进,终取得社会声誉和市场效益双丰收。这一切光环与荣誉伴随着鲜花和汗水,也映射着现实主义的光辉。比如2009年的苏滑大戏《顾家姆妈》,遇建国六十周年,此片具有了献礼祖国的荣幸与重担,而此片剧情也大开大阖、跌宕起伏地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祖国的风雨六十年。把顾芗演的主角阿旦放入近半个世纪以来小市民阶层命运的长河里,既用独有的滑稽戏思维张扬了角色本身的幽默性,又还原了六十年波澜壮阔历史下底层社会的生存状态,演绎出种种别样的现实人生,令人亦笑亦哭、亦喜亦悲、亦思又亦叹,在一出出亦晦亦明、亦真亦假的人间欢喜剧中体悟人生。这样的笑与泪与滑稽戏中人物性格塑造及剧情构造密不可分,如果只讲滑稽动作、滑稽套子、滑稽噱头,是不可能有笑与泪这种状态的。同时在笑与泪的混合体验中,感受到滑稽戏剧种关注底层与苍生社稷的独特表达。正如上世纪50年代著名戏剧家李健吾在看过滑稽戏《三毛学生意》的体会:“……顶要命的时候,是你正要哭,偏又要笑,两下里一‘矛盾’,于是一边流眼泪,一边嘴张开了笑不合拢,舌头上咸咸的(不是盐水,是眼泪水),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台上的收放自如,能让底下观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而又毫无违和,这应该是苏州滑稽戏表演艺术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让观众笑到极致泪自流。

综上所述,苏州滑稽戏对于现实主义的把握,首先体现在滑稽戏的本质噱头的本体与定位——它的由来与目的,即它是怎样产生、它为谁服务的。苏州滑稽戏历来认为噱头和笑料都要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并为剧情发展服务,对于脱离人物性格的硬噱有了先天的免疫力。笑料和噱头是滑稽戏的本体艺术特点,也是滑稽戏的独特艺术手段,而塑造人物和发展剧情却是目的。手段一定是服务于目的的。因而苏州滑稽戏交出的答卷是噱头依性格而产生,为剧情服务。其次,现实主义题材的剧本创作与演绎,苏州滑稽戏一次次自我突破,从《满意不满意》到《顾家姆妈》,每一次亮相都在众多扣合时代主流精神的现实题材中显得与众不同,即始终关注跟随时代脉搏跳动的社会底层的脚步。同时,苏州滑稽戏的现实题材创作将舞台艺术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完美演绎,营造根植吴文化底蕴又紧扣时代的审美意象,最终呈现出融古出新并赋予时代特质的舞台表现。

作者:韩勤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