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现实主义绘画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该文通过梳理“现实主义”一词在绘画史上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欧洲、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演变,分析中国语境下的现实主义绘画的多样化内涵。
关键词: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实绘画
绘画者常将“现实主义”一词挂在嘴边,教学中、讨论中、笔记中随处可见,然而,真正面对画布时,却很难发现现实主义到底隐身于何处。推敲这一艺术词汇,笔者认为它全然不是随意的谈资,不可以泛泛而用。翻阅画史,笔者更是感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现实主义的面貌是如此多样却又特性鲜明。那么这些关于现实主义的样貌是如何混入中国的艺术词汇,定义着某种绘画(艺术)现象呢?
一、舶自欧洲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英文是Realism,在英文注释中有一个有趣的时间点,即“19th-centurypaintingmovement”。也就是说,“现实主义”这个词汇确实在历史上命名过艺术运动。这个艺术中使用的词汇常常让我们联想到一种照搬自然的方式,所以,在中文的注解中,现实主义又被称作写实主义,这种写实的技巧到底体现为画面上的哪种风格面貌呢?这个时候我们会不自觉地想到另一个词——自然主义,这是在文学、戏剧中常被提到的一个词语。自然主义,英文为“Naturalism”,法文为“Le-Naturalisme”。这个词和法国人较有渊源,作家左拉可以说是最为人熟知的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而左拉和画坛的关系在当时也是甚为紧密的。他曾是保罗•塞尚的挚友;他的形象出现在很多同时期的画家作品中,如马奈的《左拉肖像》;也有艺术家为他的作品创作插图,如德加为其《特瑞萨的噩梦》所创作的插画;在很多画家的作品中似乎可以看到其小说所塑造的形象,如劳特累克的系列作品中的舞女形象就像是《娜娜》中的主人公。因此,左拉的主张在当时应该是有一定的传播范围的。所以在画史研究领域,大多研究者认为自然主义的文学与印象派的绘画之间有着某些联系。于是,印象派可以被看作是在科学实验框架下的一种绘画艺术的存在。这样看来,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并没有约定俗成的对等关系,毕竟我们无法把印象派说成是现实主义运动。但是,为什么我们总会有种错觉,觉得自然主义的技巧就是写实主义的技巧,也就是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呢?在印象派诞生之前的法国,有一个比较另类的画家群体,就是生活在枫丹白露的巴比松画派。
从生活方式的角度来看,印象派和巴比松画派是一脉相承的。现今的很多评论中称巴比松画派的作品为自然主义风景画。可是有趣的是,这个画家群体的画风非常多样,卢梭、柯罗、米勒等人的共性只能被看作是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在朴素的乡村生活中体验心灵的感动,寻求生存的意义。而“实验性”唯一的体现是风雨无误的工作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象征主义、神秘主义的理论家更青睐那种变幻无常的自然力量。在唯灵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交织的时代里,“自然主义”一词被断章取义运用在不同的画派中,它指向题材、存在的规律抑或技巧。巴比松画派存在时间为19世纪上半叶,自然主义思潮兴盛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而且自然主义思潮流行的时间里包含了印象派的存在时段。那么,“Realism”的注释中所指向的19世纪绘画运动是哪个呢?在国内外的西方美术史研究中,认为绘画运动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法国。如果含糊地认知这个时间点,可以说巴比松画派和现实主义艺术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在美术史上扛起现实主义大旗的是法国画家库尔贝。其1855年的个展名称叫做“现实主义,库尔贝,他四十件作品的展览”。
他发表《现实主义宣言》,将现实主义艺术的政治属性作为该艺术形式的特性明确说明,称其是民主的艺术。这应该是历史承认的现实主义艺术的重要特征。我们知道库尔贝的师承来自写实技巧,虽然他有很多外光运用的经验、自然的观察体验,但他更为看重人类生活自身的意义。巴比松派对人类生活的纯朴关怀是不够的,浪漫主义的生活美化思想更是不入其眼,而自然主义的理性刻画中充斥的政治诉求或者说对人类的指正改造又太少。感情饱满的库尔贝将人类放在世界的中心,渴求人类世界的平等与爱意。所以,19世纪中叶的俄国作家们响应了这种现实主义精神,树立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大旗,在一个更为激进的层面上阐述人类社会的“真实”面貌。随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俄国出现了巡回展览画派,克拉姆斯科依、列宾等画家的画面展现了时代生活的面貌,他们旗帜鲜明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反映自己所看到的世界。
二、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成长
20至21世纪的中国艺坛对于国家、民族的存亡现状,一直是饱含政治热情的,即使是西方现代派风生水起的时期,我们依然选择性地学习俄国的写实艺术,希冀着延续延安鲁艺的政治激情。20世纪下半叶,“Hyperréalisme”一词出现在布鲁塞尔的一个展览标题上,后来在21世纪初由照相写实主义演变为超级写实主义。这个流派随着罗中立的《父亲》的巨大成功在中国被大众认知。而这次令人瞩目的成功在中国绘画语言中再次混淆了更接近实验性的“自然主义”的技术研究与具有突出的政治觉悟的“现实主义”之间的界线。直到20世纪末,当现代派、现代派之后的艺术浪潮过后,欧洲画坛被表现主义(时称“新表现主义”)占领,这使欧洲的油画技术令人瞩目,向其学习的中国画家层出不穷,我国的现实主义艺术在技巧上出现了多样性。如,向英国画家弗洛伊德学习的刘小东等画家,以及被称为“玩世现实主义”的画家。而且,艺术家群体开始涉猎更广泛的题材。
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地域,现实主义艺术的生存需要观众理解的土壤,需要以视觉生理的惯性作为画面与心灵之间的纽带。但是,就艺术本体的研究而言,抽象艺术、表现性艺术等的发展打开了人们对于视觉艺术的理解范畴,现实主义艺术就可以以更为自由的手段表达我们眼前的世界,从而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转述”(丹纳语)。
作者:范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