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现实主义下微电影审美特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当今,学者研究微电影主要体现在概念界定、艺术特征、广告营销、传播方式等方面,但在现实主义视角下研究微电影审美特征的文章较少。微电影在新媒体领域发展下,迅速进入人们视野。本文从现实主义的视角下研究微电影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现实主义;微电影;审美特征
移动通信技术和网络宽频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使我们进入了以信息碎片化为特点的微时代。微电影短小精悍,制作成本低,有较强时效性,是当下的热门艺术。微电影已形成一种潮流文化现象,深受大众喜爱,对社会影响巨大。微电影不仅体现传统电影在新传播媒介影响下的发展,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美学体系。微电影的创作与现实紧密相关,现实主义视角对微电影的审美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及特点
1.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
现实主义又称为写实主义,主要详尽阐述说明自然或当代生活。首先,它是对社会的真实客观反映。微电影从现实出发,对社会生存的状态真实表现,充分体现对社会和人类的关怀。其次,现实主义具有众所周知的典型理论。典型理论是现实主义的核心内容,典型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物之间的一般关系和特殊关系等。微电影需塑造一个典型形象,代表现实中的某一类人,这个典型形象需要把个性与共性完美结合。最后,现实主义的一个可行准则是历史性。主人公所处的背景,是对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真实再现,主人公所处的现实社会是具体的,也是不断发展的。微电影在现实主义影响下需对社会进行分析,揣摩其社会经验和社会本身构架,从而充分阐述人们之间的真实矛盾和社会与人的辩证关系。越深入详细的社会观察结果、越透彻的事件矛盾和相互关系等,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2.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
现实主义的创作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对细节的真实描写。利用具体、历史的人生图画确切描述社会现实。现实主义视角下,微电影人物形象要真实、具体,才能感染人心,引起共鸣;其次,要塑造一个典型形象。采用典型手法,提炼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揭露社会某方面的本质特征;最后,描述方式要有客观性。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不要从自己或他人之口说出,而要使感情思想融入作品的情境中,从而对人们起到警醒教育作用等。
二、微电影的审美特征
微电影在现有市场需要情况下已有进一步的审美展现,在现实主义要求下,微电影的审美特征也逐步顺应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微电影模式也要进一步完善与提升。微电影属于一种全新的电影模式,这样的电影模式将逐步引入到电影市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全新的乐趣与审美观念。
1.微电影的审美主体
从被动向主动转化现实主义影响下,社会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使观众能自主选择播放微电影,而非像传统银幕电影,一不留神就错过重要情节。观众可选择微电影的观看顺序、时间等,不再受审美对象控制。同时,加大了审美主体的参与互动性。在新媒体时代这一现实背景下,观众不仅是欣赏,也开始评论、转发、收藏微电影,或与其他网友交流等。
2.审美过程
开始从单向审美向自由审美转变随着时展,人们对美是什么,如何审美的问题有各不相同的回答。当下,大多数年轻人偏向于用微电影来理解美、创作美。多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电影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特定背景之下,解读塑造的人物、情节和背景,有的人会感受到对社会的讽刺,有的人会感受到人物的价值观等。如《老男孩》这一微电影,作者用主人公成长为主线,把观众带入90年代的初中校园。解读这部作品时,一种是现实主义解读,解读80后生活中遭遇的结婚、就业、买房等问题,利用这种怀旧方法规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另一种是从两个主角看出80后整个群体对青春的怀念。这两种都是正确的,说明审美过程开始出现百家争鸣的景象。
3.审美结果
开始从深度审美向浅度审美转化文化微电影利用MV形式,采用数字媒体技术,丰富观众感官,不再要求观众对其作出思考、批判等深度审美,而是着重于商品消费,鼓励观众多评论转发,受现实主义影响,观众消费指向出现浅度审美的趋向。微电影碎片化的叙事方式,明星代言的消费性,商品性的发展趋势,广告商和视频网站的推波助澜,都让审美结果向浅度审美转化。
三、结语
微电影的迅速崛起,是对社会大众文化需求和消费的体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电影成为影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众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电影的创作立足于现实主义,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对社会做出真实客观反应,且客观描述细节,感染人心。微电影的发展,不仅使大众改变观影方式,更推动了电影事业发展,为电影事业发展开拓新的审美领域,将会成为大众审美的重要内容,必将在生活中充分展现美。微电影的发展推动了艺术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伟.视觉文化语境下微电影对城市文化的表达和传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王娣.“微时代”传播语境中励志微电影的叙事分析[D].合肥:安徽大学,2015.
[3]陈圆.“微时代”语境下的系列微电影的价值取向探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4]奥丹.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困境及发展对策研究[D].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大学,2015.
作者:肖罕 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