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契诃夫戏剧思想对国内戏剧文化进展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樱桃园》选材自当时俄国社会变更的常见现象——封建贵族阶层逐步衰亡,讲述了女地主朗涅夫斯卡娅等旧式贵族,尚空谈而不务实际,最终卖掉樱桃园的故事。在人物选择上,无论是朗涅夫斯卡娅、其哥哥加耶夫,还是商人罗伯兴,都是当时社会真实人物的代表。在情节内容上,虽以买卖樱桃园为中心事件,但描写了众多生活琐事,如朗涅夫斯卡娅与加耶夫追忆往事的闲聊,打台球、举办舞会等,却使戏剧主旨更加明确——樱桃园正是在他们无助的幻想、慨叹中悄然易主。契诃夫十分高明地把没落封建贵族被新兴资产阶级代替这一社会趋势,融入到普通事件中、体现在平凡人身上,真正“把生活写得跟原来面目一样,把人写得跟原来面目一样”②,让人丝毫不觉得这是戏剧,而是真实的生活。
传统意义上的“戏剧性”主张通过外部事件和人物的矛盾冲突推进剧情发展,甚至极力追求冲突的漫画化、夸张化,人物的内部心理只起辅助、陪衬作用。契诃夫则认为,真正的戏剧性不是来源于刻意追求的、轰轰烈烈的外在矛盾冲突,而是存于人物内心变幻莫测的思想跌宕和感情波澜之中。因此,契诃夫全力“去外在化”,最大限度削弱外部环境、事件的描写,只将其作为人物内心活动的背景和动因,转而着力挖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心变化,通过一个小动作,一句台词,甚至一声叹息勾勒人物复杂的心境,推动剧情发展,使其作品始终呈现“内在的”戏剧性特征。契诃夫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艺术化处理,我们从《樱桃园》中可以找到答案。一方面刻意放缓情节节奏,把更多笔墨施于人物自主活动和内心描写。《樱桃园》中,女地主朗涅夫斯卡娅和哥哥加耶夫,在得知樱桃园将被出售时,依然平静地喝茶、聊天,回忆,剧情就像凝固了一般;第三幕,朗涅夫斯卡娅和女儿、朋友们跳了一整夜舞,才得到樱桃园被拍卖的消息。就是这样缓慢的剧情,使观众更多关注到人物丰富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另一方面,独具匠心地淡化外部冲突、特别是人物间的冲突。契诃夫没有直接演绎樱桃园的拍卖过程,而是把它推到幕后作暗场处理,舞台上只表现主人公举办舞会的欢乐场景。这样,观众只能想象争夺樱桃园的紧张场面,而看不到人物激烈的动作。人物间也没有剧烈的冲突,就连购买樱桃园的商人罗伯兴,也曾为旧主人朗涅夫斯卡娅挽救樱桃园出谋划策。
使用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人物的情绪,是契诃夫向传统戏剧掷出的“杀手锏”,包括革新语言形式,营造相应的舞台气氛和“情调”等。一方面,契诃夫创造了“潜台词”式的对话方式,即在人物对话间加入长时间的“停顿”,用沉思、枯坐等静止动作中展现人物内心活动。《樱桃园》中有30多处“停顿”,人物没有台词和显著的外部形体动作。这些“停顿”作用不同,表现出人物或悲伤、或快乐,或绝望、或期待的不同心情。塑造罗伯兴这个形象用了5个“停顿”,把他由农奴子弟向资产阶级商人转变的心态展示得活灵活现。另一方面,契诃夫运用布景、灯光、音乐和舞蹈等手段,营造舞台气氛和“情调”,外化人物的情绪。《樱桃园》第一幕的布景是幼儿室,朗涅夫斯卡娅在那里表达了无限的感慨,希望永远生活在儿时的美好世界中。这一布景,让女主人公的幻想与现实形成了鲜明反差,精准地勾勒出她复杂的心理活动,也让观众从中看到了旧式封建贵族的彷徨与无奈。音乐舞蹈上,《樱桃园》的第三幕描绘了朗涅夫斯卡娅举办舞会的场景,主人公与客人们翩翩起舞,全然不顾在同一时间她的樱桃园正在被拍卖。契诃夫将音乐舞蹈设计得美轮美奂,鲜明地反衬出人物的心理——既然无法改变樱桃园的命运,还不如用谈笑风生、轻歌曼舞麻痹自己。
当前,我国戏剧文化蓬勃发展,但也遇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继承和发扬契诃夫的创新精神,借鉴其戏剧思想指导戏剧创作,有助于推动我国戏剧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1.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增强戏剧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戏剧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创新为引擎和动力,正如契诃夫以敢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推动世界现代戏剧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这也是一代文坛巨匠留给我们的最重要财富。然而,目前我国戏剧界却普遍缺乏创新品质,主要表现在:全新的戏剧作品匮乏,剧院上演最多的仍是《茶馆》《雷雨》等经典剧目,体现时代特征的精品作品却是凤毛麟角;戏剧的一些核心元素创新程度不高,情节、内容、表现方式等陈陈相因,与观众日益增长的欣赏需求逐步脱节;剧作者的创新意识有待提升,部分人固守惯性思维模式,文化心态衰老,导致笔头艰涩、缺乏灵气,精品剧作鲜有出现。我国戏剧文化发展要实现新突破,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必须鼓励各类创新活动。广大剧作家应按照时代需要,开拓视野、更新观念,用全新视角透视戏剧的思想本质,在戏剧体裁、美学样式、创作风格等方面大胆变革,多维度、全方位地推动戏剧创新,增强戏剧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2.着力体现生活化特征,夯实戏剧文化发展的基础
戏剧文化是一种民间文化,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产实践活动,孕育、发生、发展和递嬗均在民间实现,其本质特性就是生活性。简言之,生活化是戏剧文化发展的基础。契诃夫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作品始终是“生活般”真实,因而被广为传颂、经久不衰。但是,目前我国戏剧文化时常出现“非生活化”的状况,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商业化气息浓郁,戏剧的文化品质和艺术属性日趋下降;一是过分追求品质格调,在剧本内容、表演形式等方面只强调“阳春白雪”,使戏剧越来越成为“小众的艺术”,与广大民众的距离越拉越大。因此,我国戏剧文化发展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题材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人物形象反映时代特点,表现手法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戏剧回归生活本源。二是走“精英戏剧”与“大众戏剧”结合发展之路,做到雅俗共赏。既要强调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艺术性,弘扬时代主旋律,提升文化品位,展现艺术美感,又要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需求,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主题、最关注的情节,用最符合他们口味的方式表达出来,使戏剧文化始终植根于最广大民众之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3.着力展现时代精神,增强戏剧文化的先进性
戏剧文化是一种无形却强大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戏剧文化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符合时代要求,以此获得人们的价值认同和思想共鸣,实现薪火相传、遗韵不绝。代表时代精神也是契诃夫戏剧思想的精髓,《樱桃园》反映的新兴资产阶级代替没落封建贵族的历史趋势就是很好的例证。当前,我国戏剧文化发展面临困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时代精神的缺失。一些戏剧缺乏思想性,与时代主旋律不符,表现手法难以符合群众的新需求,自然难以吸引观众,戏剧文化发展举步维艰。因此,我国的戏剧文化必须植根于新时期土壤,洞见时代的云蒸霞蔚,唱出民众的大风歌,才能不断增强先进性和发展活力。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创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要让作品展现新形势下社会关系、公众心理的变化,折射时代的特征与变迁;要善于从最平凡、普通的细节中挖掘生活的要义,提高作品的正面教育引导作用。(本文作者:李哲、刘琳单位:石家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