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戏剧艺术教育的文化诉求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宋存学
当下,全国的大学生戏剧正呈方兴未艾之势。据统计,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相继举办了大学生戏剧节。2008年教育部、文化部与中国剧协因势利导,设立并举办了全国大学生戏剧节。
这对于自主活跃的大学生戏剧无疑是极大的鼓舞与鞭策。人们开始关注这方繁荣戏剧文化的热土,关注这些热爱戏剧的人群。在全国的专业戏剧院团并不十分景气的状况下,何以有如此众多的大学生热爱戏剧?是什么原因成就了大学生戏剧的繁荣?他们有怎样的文化诉求?这就是我要阐释的话题。
一当代大学生戏剧始于21世纪之初。他们以自愿结社的形式,成立以演出经典剧目与自创剧目并举的学生剧社,例如长春就有三十多个分布于各个大学的剧社。有的大学有好几个剧社,学生们自任编剧、自任导演,在全校招聘演员,课余时间排练,租服装、借道具……像过年一样,辛苦着并快乐着。吉林省的大学生戏剧节,从2004年创办以来,已举办了五届,而且一届比一届红火,共上演了一百多台经典与自创剧目,十几万大学生参与了观演活动,盛况空前。
追溯历史,大学生戏剧由来已久,1907年的春柳剧社,就是留日学生创办的,也由此开始了中国话剧的历史,这些青年学生目睹了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站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土地上,泣血长啸,向黑暗的旧中国发出了阵阵怒吼,向侵略者的洋枪利炮发出了不屈的声音。他们用话剧的形式呼唤民众要奋起反抗,要挺起民族的脊梁,同时也赋予了话剧在民族危难之时的战斗品格,这种品格蔓延于20世纪的前半叶。建国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转变,大学生戏剧逐渐衰呈微的态势,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大约沉寂了50年。究其原因,一是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的大学生们,一心想学好本领,为社会主义建功立业,潜心学习,别无旁骛;二是专业戏剧院团的兴起,人们对戏剧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三是随着社会的安定,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直抒胸臆的思想需求在弱化;四是在当时阶级斗争的高压下,随意结社是不自由的,唯恐被戴上什么帽子;五是由于青年学生单纯而热情的品质所决定,他们坚定不移地听党的话,跟党走,正如对青年学生讲话时所说:你们朝气蓬勃,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确,那时的青年学生简单而快乐,也没有像当今学生这样有那么多心理疾病,需要疏导,需要释放,也没有必要寻找一种艺术形式去完成心理转换。上世纪60年代有一部话剧《青年一代》就反映了当时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
历史走过五十年,专业团体不仅走向了成熟,而且颓势明显。代之而起的是校园戏剧的兴盛。话剧诞生于校园,兴盛于校园。仿佛我们又在历史的原点上起步。可历史是不能重复的。今天校园戏剧的复兴有着深重的时代背景与文化诉求。
第一,自由结社成为必然。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宽松而自由的。思想解放的大潮,一波又一波地冲击着板结僵化的思想围城,特别是个性解放的思潮,渐次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个人奋斗不但不再被视为资产阶级思想,而被认为是合理的人生追求。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念,影响着当代经济社会的生活方式,人们尽情地呼吸着自由新鲜的空气,在此背景下,自由结社,同道交流,共同抒发内心的情感就成为必然。
第二,情感释放的需求。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十分复杂,他们面临着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社交与择友、恋爱的压力、腰包贫困的压力等等。有压力就需要排解,与其在操场上大声呼喊还不如把自己的郁闷排成有声有色的话剧释放出去。
第三,个性表现的需求。当代大学生都充满个性化色彩,都有极强的表现欲,如同唱卡拉OK一样,人人都想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艺术天赋,达到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目的,从而证明自己并获得心理满足。
第四,对现代主义的青睐。追求时尚与创新是当代大学生的普遍追求。他们不满足于现实主义传统,开始寻找新的形式寄托,于是在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蜂拥而来的时候,产生了求新求变的心理。后现代并不指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而是反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一种态度与主张,反对秩序与理性权威,以一种无目的的叙述,表达朦胧的意愿,去寻找非现实的理想。他们试图通过先锋戏剧的模式来表达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吉林省的前两届大学生戏剧节,曾出现过几部先锋戏剧,表现人的浮躁、彷徨与无所适从。这种实验与探索是大学生戏剧的客观存在,我们的态度是包容与引导,肯定其艺术探索的积极因素。
第五,做成功者的尝试,肯定自我价值。作为剧社的社长,需要多方面的才能,对上对外的协调能力,全盘操作的组织能力,包括组织创作,招募演员,服装、道具的制作等事务性的工作,这的确能锻炼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大学生们自己说,我看重的不是表演的好与坏,看重的是过程体验,需要的是享受成功者的喜悦与初试牛刀的快感。
第六,对经典的热爱。如果说大学生喜欢先锋戏剧的形式感,那么对经典戏剧的重排,却反映了他们血脉里的人文追求,因为经典是思想与艺术的精华,具有净化心灵的审美品格,从吉林省五届大学生戏剧节排演的经典剧目看,排演最多是《雷雨》、《日出》、《青春禁忌游戏》、《萨拉姆女巫》、《茶花女》、《倾城之恋》、《求婚》、《悭吝人》等等。经典剧目给他们思想与艺术的滋养的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人文理想的追求。
第七,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设置成就了大学生戏剧的发展。现在不仅有专业的艺术院校培养话剧人才,而且许多综合性大学都增设了影视表演专业。他们的基本训练课就是排小品、排话剧。相对业余来说他们是专业,相对专业来说他们又是业余。这部分人群壮大着大学生戏剧队伍的形成。
二怎样评估大学生戏剧的艺术得失,是理论界必须给予回答的问题。因为大江南北的大学生戏剧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大学生的激情宣泄。它在艺术层面上已经影响了当代戏剧的走向,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理想,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选择。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回到戏剧的本体上,在艺术审美上给予评估与引导。首先,从题材上看,大学生戏剧基本上是经典剧目的重新演绎与当代大学生原创剧目并举。
我认为大学生演绎的经典剧目是非常成功的。一方面这与他们的文化素养有关,他们对经典剧目里人物的理解比较透彻,能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另一方面,话剧强调呈现生活的本真面貌,在表演上排斥雕琢和修饰,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同样可以成功地呈现一部话剧的艺术要求,有时这种质朴、鲜活、率真的表演要比话剧腔更接近生活,更受人欢迎。如吉林大学“紫焰”剧社演出的《雷雨》,其对剧中人物的刻画,甚至胜于专业院团的表演。另外,他们搬演经典剧目的时候,一般都做删减改编,但都恰到好处,可见学生们的艺术见解不可小视。从全国校园戏剧节的剧目看,大学生们更为关注的是现实,把他们自身的忧患与追求,现实与理想诉诸笔端,编成故事,开辟自己向往的人生之路。如吉林农业大学的“鲲鹏”剧社,十几年来,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把大学校园里的人和事编成话剧,经常不断地上演,丰富滋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大学生对戏剧表演形式的追求与探索同样值得肯定。他们常常借鉴现代派的一些手段,否定与消解传统的表演形式。演员甚至坐在观众席里与台上演员对话;电子屏幕打出的内容与演员的表演相映成趣。舞台设计灵活地运用积木等等,都表现了大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另外,大学生戏剧尽管总体上简单粗糙,但不乏追求艺术完美之作。这主要体现在对经典剧目的演绎上。他们在表演上,道具、布景的制作上,整体舞台呈现上,尽可能地效仿专业话剧团的样子,令人刮目相看。吉林省大学生戏剧节上出现的《雷雨》、《倾城之恋》就在很多方面达到了专业的水准。如果我们不放宽衡量戏剧艺术的尺度,大学生戏剧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最突出的问题是简单与粗糙。大学生戏剧一般为话剧。从创作上看,他们把话剧看成仅仅是对话。而对于“剧”的理解较为浮浅,“剧”孕含着思想,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几条线索的纠结,起承、转合、高潮,人物的最高行动,幕后戏,必须场面等等。由于没能掌握“剧”的艺术内涵,就造成了剧本构思简单、表演直白等问题。搬上舞台的剧目仅仅是毛坯,还没有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另外就是布景过于简单,有的还没有布景,就几把椅子,优点是留下了大片的表演空间,缺点是观众在视觉上难以进入戏剧情境,不能烘托气氛。再有就是服装过于生活化,不分人物、不分角色,一律穿着平时穿的服装上台表演,这确实有点像20世纪西方流行的“贫困戏剧”所追求的舞台简约化。我想用质朴来解释是疏离“戏”的内涵的。对此,人们并无贬意并以理解的心态说,看到大学生戏剧就看到了话剧的原始状态。也许,话剧的初创时期就是这个样子,它仅仅是由对话、呼喊、演讲与一个简单故事所构成,仅仅是“话”而不是“剧”。但它能直抒胸意,痛快淋漓。在向“三座大山”激情宣战的革命时期,这就足够了。当代大学生的“贫困戏剧”并不是他们自觉的追求,而是受到经济条件与艺术能力的制约,不得已而为之。但不管怎样,大学生戏剧给我们带来的质朴清新、热烈鲜活的艺术感觉,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我突然觉得,我们专业院团生产话剧的浮华与奢靡、“十全十美”,是不是前行的负累?
三毋庸置疑,大学生戏剧是当代社会与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艺术气质所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怎样估价都不为过。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世界文化交流交锋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必须用多种形式宣传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举办大学生戏剧节,不仅仅是把无序变成有序,提高他们展示戏剧才华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开辟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新渠道、新方法,寓教于戏,使大学生们在戏剧舞台上领悟生命的价值,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如前所述,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国话剧诞生于校园,发展于校园,尽管在20世纪上半叶校园戏剧有所停滞,21世纪校园戏剧的复兴却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正所谓“百年沧桑,归去来兮”。民主革命时期的话剧带有浓烈的战斗风格与政治色彩,注重话剧外部形态的张扬。当下的校园戏剧更多地走进人的心灵深处,是思想的需求与审美的需求,由呼喊走向静思,有着隽永绵长的哲学韵味。
话剧是一个城市高端文化的象征,承载着高迈的人生理想,纯洁崇高的情感世界。校园戏剧的繁荣的确会陶冶青年知识分子的情操。
在大学生戏剧节中,我们发现了一批优秀的编剧人才与表演人才,虽然他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他们以其知识结构优势,已经可以熟练地驾驭话剧。从大学生队伍里发现人才,培育大师,皆有可能。大学生戏剧的繁荣,也在培育着话剧观众、拓展着话剧市场,每次大学生戏剧节,都有几万名学生参与观演活动,那份执着,那份纯粹,那份质朴,那份热情,感染着、震撼着每位从业者的心灵,淡化了你对戏剧市场的担忧,忘却了专业剧场的冷清与无奈。青春如火的花季,他们放飞着青春、爱情与理想,呈现多姿多彩的青春世界与艺术世界,使你仿佛坠入爱的海洋,忘却了他们的叛逆、调皮与乖张。大学生戏剧节是一代知识分子的青春记忆。
艺术是通过美的体现来完成的,人生是作为过程展开的。在戏剧舞台上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大学生演员将终生难忘。一百多年来,中国话剧尽管起伏多变,但不变的是话剧人一直秉持的民族复兴、启迪民智、审美愉悦的戏剧精神。一脉相承的大学生戏剧,留给社会留给自我的青春记忆,值得咀嚼,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