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统戏曲教育创新分析范文

传统戏曲教育创新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传统戏曲教育创新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传统戏曲教育创新分析

作者:刘国新单位:张家口演艺集团口梆子艺术剧院河北张家口

目前在戏曲界有两种观点,他们是对立的:一种是要原汁原味保持戏曲传统的艺术特征,最好不宜做丝毫改动,仿佛这样才是对戏曲艺术最好的继承;另一种则是鼓励大胆地吸收当代的艺术元素,让传统的戏曲融入当代的意识,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进行力度较大的、创新改造,也就是说要尽颠覆之能事。客观地说,这两种意见都有局限性。保守派不了解戏曲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与时俱进:从南戏到元杂剧,再从元杂剧到宋杂剧,就连现在我们看到的京剧也和“同光十三绝”时期的京剧、四大名旦时期的京剧有极大不同。激进派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之人,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对话剧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戏曲。他们在戏曲振兴工作上所做的努力,有的出于自身专业的需要,有的则出于对民族戏剧艺术的情感,而对底层社会的生活状况以及草根阶层的审美要求则了解甚少。在当今的戏曲艺术创新当中,尤其是地方戏曲艺术的创新,一些问题不容忽视,而且在这其中,夸张风和颠覆风尤为更甚。

先说“夸张风”。现在的一些新创剧目,大部分都是由一些剧协主席、副主席或者一些演出团体的团长、副团长一干人撑台,他们或多或少都掌握有一定的“行政权”和“推荐权”,尤其是在一些带有国有性质的演出团体里,请名编剧、名导演、名作曲、名舞美、名灯光师,成了新创剧目的通用手法。殊不知,这些“名人”难道就真的那样精通所有的地方戏曲吗!不是的,而是这些“名人”大部分都是执掌审评大权、决定可否获奖的生杀者,只要请到,必定获奖,这似乎成了一条潜规则。随之,便会应声刮起严重的夸张风。

那么,夸张什么呢?又怎样夸张呢?也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剧目还没有开始排练,舆论就已经开始升温,如果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这样做也未尝不可,关键是夸张到了离谱的状态,那就有些不好了。剧目编排如何新颖,导演手法如何大气,音乐制作如何诱人,舞美灯光如何灿烂,服装头饰如何耀眼,真可谓是“未见其人,笑声已到”,直钩的戏迷和观众争相观往,而实际情况又是什么呢?可想而知。另一个则是舞台呈现的无度夸张。

夸张风的直接危害是严重降低了戏曲艺术的道德水准,不切合实际的自我吹嘘,实际上是浮躁风的延伸,而夸张手法的展露,则大大破坏了戏曲艺术的写意特征,把上好的戏曲艺术当成了随意戏耍的“活报剧”。

再说颠覆风。这个问题表现的特别严重,比夸张风的危害,更为不可低估。颠覆风的主要表现是不成熟地创新流派,打乱百年形成的戏曲音乐曲牌体系,制作出不伦不类的音乐节奏和怪腔怪调,弄的演员气喘吁吁,弄的戏迷和观众排斥演出,尤其不能让戏迷和观众接受的是对韵味十足、支撑戏曲听觉美感的吐字发声追求完全普通话,动不动就大喊大叫某某地方戏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当然,戏曲艺术是大众艺术,受众面越广,应该越好。但是,之所以叫地方戏,就是因为它有它的服务区域和服务对象,如果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那么,它还叫地方戏吗!实际下来,与其说创新,实质上不如说是在自我毁灭。

毋庸置疑,带有颠覆性质的戏曲,不是戏曲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国家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实条件下,嗜好颠覆风的编剧、导演、音乐、舞美、服装、灯光及其演员们,是不是该叫停了!为什么当代一直出不了戏曲大师而却出了那么多的戏曲大腕呢!在此,确实值得提请业内外人士都来静心思考一下。今日的戏曲虽然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但作为真正的民族艺术,作为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戏曲无处不体现着我们民族的观念与审美趣味,早已与我们这个民族建立了无法割舍的感情,成了民族生命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增强戏曲艺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帮助其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特别是戏曲工作者们共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