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博物馆与校园文化建设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博物馆与校园文化建设均涉及城市或大学的软实力。博物馆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大学文化建设是多元化的平台,如何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研究优势、馆藏优势、专业优势、教育资源优势,夯实文化育人之基,铺就文化育人之路,是很多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博物馆是大学的文明之窗,作为教育领域中的独特平台,其经历了多年历史与文化积淀,传递着大学的文脉,植根于大学的土壤,在塑造大学精神、繁荣校园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博物馆与国内著名大学相联系,基于本身专业教育和研究优势,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彰显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其先从本校独特和优势专业教育入手,又逐渐步入校内文化建设的轨道,再融入城市与社会文化建设,发挥专业、文化、社会教育中的融合功能,这正是国内著名大学的优势所在。粗略概览北京、上海、广州部分著名大学的博物馆,可以窥见其知识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累累硕果。北京大学的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位于校园中的鸣鹤园,是国内高校中一流的考古类博物馆。目前,馆藏品有出土、捐赠、筹集或其他途径获得的文物上万件,包括石器、甲骨、陶器、铜器、瓷器、碑帖、书画等。清华大学的美术博物馆与艺术博物馆正在建设中。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博物馆,地质矿石标本等藏品丰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在业内赫赫有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航空博物馆,藏有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北京一号”飞机。中央民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都结合本校的专业教育和研究优势,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发展。在上海,复旦大学的博物馆,展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脉,陈列历代教学书籍的标本和藏品,展出不同朝代的石、玉、竹简、铜、陶、瓷器等教育文具,其有关台湾高山族民俗文物藏量居内地之最。上海交通大学的航运博物馆与钱学森图书馆,展出国内近现代航运与交通发展等文物。上海海洋大学的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博物馆,有世界上稀有的抹香鲸标本等海洋动物标本。华东师范大学的古钱币博物馆,是陈列和收藏着战国、秦、汉以来各个朝代货币的博物馆。同时,还拥有中国最早的贝币和刀形币,其中汉朝的“五铢钱”最具亮点。上海音乐学院的东方乐器博物馆,共设中国古代和现代乐器、少数民族乐器和外国民族乐器四个展区,有乐器约500多件(套)。馆藏珍品中“历史最悠久的是距今已8000年的贾湖骨笛”和“明清时期留传下来的瑟与古琴等”。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医史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展现中医变迁与发展历史的博物馆,拥有一些医药典籍孤本。上海体育学院的中国武术博物馆,展示与传承拳术、刀法、棍术等十八般武艺的发展历史,是世界上第一家全方位陈列与展示中国悠久武术文化的博物馆。在广州,中山大学的人类学博物馆是广东最早的博物馆,其中明清的人骨标本是全国最齐全的。同时,该校博物馆群已显雏形,近期将有医学博物馆、地质博物馆、生物博物馆等建成。广州中医药大学拥有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医药类博物馆。广东海洋大学的水生物博物馆,拥有水生物标本近3000种,有来自我国西沙、南沙群岛等海域,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域,还有一块水生物化石标本来自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北京、上海、广州是国内的经济中心城市,大专院校多,科研实力强,校园文化积淀厚,高校博物馆也多。从规律上看,通过高校博物馆的建设,将经济、教育、文化特性等融合得更好。高校博物馆的建立,与大学的教学科研水平、馆藏实物等存有内在联系,也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互补关系,即博物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校园文化推进博物馆建设。
二、在国内,无论是百年老校或只有短短十几年历史的地方大学,都注重设立博物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14年,是我国西南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目前拥有30多个门类的馆藏珍贵文物5万余套、8万余件,因其馆藏“综合性强、精品荟萃、地方特色浓郁”而享誉海内外。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博物馆,以“水成论和火成论、固定论和活动论、进化论和突变论”的三大成因之争为地球科学史研究的基石,展出由“地球的物质组成、关于地球的运动、地球上的生命史”等珍贵的藏品和标本,力求实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涵融合。厦门大学的人类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将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融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著名博物馆。藏馆文物陈列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中外民族文物”三大部分。其中,“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展示了从猿到人发展的路线全景,以及原始社会生活全景等,为博物馆最精彩的展区。建校仅30年的南京审计学院,建设完成了一家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性博物馆———审计文化与教育博物馆。此馆以审计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审计科学与技术优势学科为依托,以研究和推广审计文化,传承和引领审计教育为己任,是重要的审计文化和教育研究基地。兰州大学博物馆馆藏各类藏品逾23万件,建筑面积和展厅面积居西北之首,内设六大基本陈列,包括兰州大学校史展、历史文物展、古生物化石展、动植物标本展、黄河古象厅及民俗厅。全馆建筑形似展翅高飞之苍鹰,视野高远,雄踞长空,寓意“自强不息,独树一帜”。兰州大学博物馆的馆铭为“巍巍金城,悠悠萃英。喜逢百年之庆,乃建博物馆以志之:一为传承兰大百年学脉,彰显名师巨擘之风采;二为展示吾校百年收藏,虽敝帚而自珍;三为典藏研究西北文物,保存自然与人文之DNA”。同时,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文脉,彰显风采;典藏文物,展示文化”等育人经典鎸刻于馆前的巨石上。高校博物馆作为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主要展示场所,以有形的物品向大学生直接展示历史与现实的变迁,这是一种形象与鲜明的教育展示方式,是校园文化的深度延伸。据推测,就藏品数量而言,近200家高校博物馆拥有各具特色的藏品,从数量上甚至超过故宫、国家博物馆等几大著名博物馆的总和,高校博物馆已经成为校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高校步入发展新阶段的见证。
三、博物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与教育有密切关系
博物馆教育受众面可窄可宽,年龄层次可小可大,教育内容可浅可深;陈列内容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植入学前或基础教育内容;通过专题展览,系统研究,知识集合,可与大学专业或行业教育对接。从深层次要求,博物馆教育是大学间接教育的重要补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课堂。国外的高校博物馆,也是传承大学血脉和校园文化自信的最好平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有收藏着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等地区考古学瑰宝的人类学博物馆;匹兹堡大学有一流的卡内基博物馆、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耶鲁大学有享有世界声誉的美术馆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东部的规模不大的佛蒙特大学,也有一个藏有2000多件美国土著人美术作品的佛兰芒人博物馆等等。在人类文明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的城市或大学博物馆众多,一个博物馆就是一个教育集聚点、一个文化集合区、一个旅游风景线,就是一个思想交流与知识传授的空间。从整体上看,高校博物馆是作为大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发展起来的,随着大学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前面所述的国内外大学的不同类型博物馆,从教育层面看,在人类学、地质学、民族学、考古学、历史学、地方志学、交通科技等方面,与大学同类学科的教学科研密切相关,既是教学科研的产物,又是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层面看,没有相关学科理论的支撑,没有相关学科研究的深入,没有馆藏实物的文化提炼,其博物馆功能的发挥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博物馆教育与文化,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而同步发展,已成为校园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学是知识的殿堂
其博物馆是殿堂中的最精华部分,具有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佐证理论教学,及传播德育知识、美育文化、智育知识等功能,并将馆藏实物等“冷文化”变成可亲且可敬的校园文化。实践中,课堂教育与博物馆教育在知识结构上是不同的,课堂教育是公认的、权威的“论证后的阐述”,是理性的、规律的总结;而博物馆教育则强调“实证”和“物证”,是感性的、具体的展示。在博物馆,受众吸收文化和传递知识的兴趣很高,自愿和自我导向明显,大都自然地完成集知识教育和文化传递于一体的教育过程。引导学生走进博物馆,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重视直接与间接的体验,有助于让受众进行自我学习,有效地接受课堂以外的更多更直接的知识信息,达到实践教育的基本目的。德国科学技术博物馆的陈列以实物为主,辅以图片和文字,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面貌。如“动力”部分的陈列,展示从原始的人力、畜力、风力、水力机械,发展到蒸汽机、水轮机、发电机、内燃机和汽轮机等的过程;又如“加工机械”部分的陈列,展示从手工工具、人推马拉工具、天轴皮带车床,发展到自动机床、新式数控机床,以及现代化的自动联合生产线;“运输工具”部分的陈列,展示从原始的雪橇,独木舟以及各种畜力车开始,经过机动车、机帆船,一直发展到新式轮船和气垫船等等。走进博物馆,可以模拟再现历史的场景,让参观者参与其中。在澳洲巴拉瑞特淘金博物馆,参观者可进入100多年前开掘的淘金坑道,体验过去的采矿、选矿、锅炉、冶炼等最原始的生产程序,可见昔日淘金镇上马车、店铺、旅馆、邮政所、剧场和警察署等场景。走进博物馆,参观者直面历史场景,从而加深对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文物的直观认识。综上所述,高校博物馆与大学文化建设异曲同工,推动了校园文化的阶段发展;高校博物馆成为传承大学血脉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场所,积淀了校园文化的历史厚度;高校博物馆正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第二课堂,拓宽了校园文化的展示广度;高校博物馆成为集知识教育和文化传递于一体的殿堂,延伸了校园文化的育人深度。由此,应将高校博物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将其发展列入国民经济教育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中,进而从深层文化的高度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来自于《教育评论》杂志。《教育评论》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谢文静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媒体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