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视域下校园文化的建设研讨范文

生态视域下校园文化的建设研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视域下校园文化的建设研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生态视域下校园文化的建设研讨

1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1)校园文化理念的缺失。目前很多的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没有核心理念,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将校园文化建设局限于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层次上,没有考虑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缺乏整体设计与长远考虑,没有树立全员共建意识。缺乏必要的组织、制度和物质保障,没有统一的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2)校园文化内涵贫乏。当前,有些高校校园文化内容相对贫乏,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要求认识不够,流于形式,急功近利,文化形态低层化,不能突出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宗旨,削弱了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出现了“通俗文化流行,高雅文化难觅;娱乐型活动膨胀,科技型活动式微”的现象。注重建设物质文化,忽视培育精神文化;注重张扬显性文化,轻视挖掘隐性文化。

(3)校园文化特色不显。许多高校校园文化单一,缺乏特色。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出现趋同的倾向,如学校的建筑风格、专业设置、组织体系、管理制度等都大同小异,学校的校风、校训、校歌、校徽等都缺乏本校的特色。此外,文化活动“跟风赶潮”现象严重,内容雷同,形式相似,缺少个性,一些活动参与性也不强,流于形式。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本校的学科特色、办学理念、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

2构建生态视角下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

生态学的理念正改变和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决定了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我们要从“导向”“、内容”和“机制”等方面加以创新,构建生态、和谐的校园文化。

2.1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将生态学理念贯穿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积极构建正确的生态价值观,以生态的眼光看待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学会尊重自然、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注重人与自然可持续协调和谐发展。必须重视师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高,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树立生态文明意识,维持生态平衡,让生态文明价值观扎根校园,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积极提倡精神生态与自然生态的良性互动,建构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从而始终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的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将校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地开展校园文化宣传工作,在全校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2.2构建和谐的内容体系

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让他们对环保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鼓励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科技竞赛等方式广泛传播生态文化,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生态实践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和生态行为。将生态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隐形课程“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文化氛围,培育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建立相对平衡、协调共进的高校学术生态系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因子。还要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生态,形成有效网络信息监督体系,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成才。努力实现建筑设计、设施构造、校园景观等的绿化、美化、文化化、现代化、生态化,积极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融入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精神。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还要从我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出发,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努力培育竹文化、茶文化、健康文化等特色校园文化。

2.3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制定出可操作的考核办法与评估细则,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用制度文化规范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发挥师生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教育引导,将管理和教育进行有机融合,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本体。给人以充分的自由和自主空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从而营造更好的管理文化氛围。积极构建多维的、开放的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一体化的和谐校园文化活动生态系统,对系统中的各种要素和资源加以科学协调、合理配置,使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发展的生态平衡。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叶斌单位: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