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小议校园文学对国防生的重要性范文

小议校园文学对国防生的重要性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议校园文学对国防生的重要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小议校园文学对国防生的重要性

1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社会亚文化,是由诸如学校地理环境、校内景观建筑等有形要素和诸如学校学术氛围、办学理念等无形要素共同构成的,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和管理模式。校园文化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实践创新思维和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的根本任务是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根本任务决定了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育人机构,其育人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又要符合高校育人目标的内在要求。高校校园文化和军事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都从属于社会文化之中,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地方高校和军校的育人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服务。正是因为这两者的高度一致性,为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后备军官提供了理论支撑。

2深刻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对国防生培养的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与国防生培养在原则和目标上的共性是国防生培养得以存在和实现的先决条件,但是高校与军校在文化氛围、育人理念以及人际交往原则上存在的重大差异,导致大学生和军人在精神面貌和作风气质等方面迥然不同。在学校中形成的自由、民主、平等观念,与军队中强调绝对服从和严格的上下级观念存在矛盾。因此国防生培养必须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矛盾,提高国防生适应高校宽松氛围与军队严明纪律这种文化差异的能力,要在满足军队合格人才需求和国防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双向要求中找到平衡点,尽快的接受军队文化,投入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当中。

2.1高校校园文化对国防生培养起到的积极影响

高校校园文化由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学术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制度文化诸要素构成,对国防生价值观念、学术道德、精神品质的形成发展起到熏陶作用。表现如下:

(1)校园良好的科研教学氛围和丰富的学术资源有利于培养国防生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进而激励他们秉承这种科研精神投身于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实践活动中。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高校作为创新的主阵地,在推动创新的过程中鼓励国防生冲破旧思想的束缚,以新视野、新观点、新思维去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各种教学和科研活动提升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3)高校的科研育人功能决定了高校内思想的活跃性和多样性,为了避免封建愚昧落后思想和资本主义腐朽堕落思想对国防生的侵蚀,马克思主义必须占领高校思想阵地,用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去教育国防生,培养其优良的政治素质。

(4)校园优美的环境,独具人文特质的景观,富有寓意的建筑雕塑,这些物质条件有助于愉悦国防生的心情,促使他们去追求美好热爱生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2高校校园文化对国防生培养起到的消极影响

高校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时刻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对国防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铁饭碗”思想造成进取精神不足。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国防生作为后备军官,毕业后要定向分配到军队工作,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不存在就业压力。因此,部分国防生在暗自庆幸的同时放松了对自身学习的要求,降低了对自我发展的定位,导致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自我提升的动力,严重影响了国防生自身潜能的开发。此外,高校用于国防生军政素质培养的物质文化和条件与军队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地方高校在军事训练的场地、培训人员、培训力度以及领导的重视程度上是无法和军队相比的,在这一劣势的存在下,如果国防生还秉着得过且过的思想,不切实加强对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不仅严重影响了国防生的自我发展,而且也无法满足军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使国防生培养的目标难以实现,使国防生培养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

(2)功利主义导致好逸恶劳。由于国防生毕业后工作地点和工作性质的不确定性,使得国防生对于未来处在一种矛盾的心理当中。这种矛盾心理表现在:其一,军队能够为国防生发挥自己的才智,实现自我的价值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机会,这对国防生的学习生活具有正面的激励作用;其二,毕业后的分配去向、工作岗位等与自己的理想与期待有可能产生落差,例如分派到艰苦地区、专业与工作不对口、得不到领导赏识,这严重影响了国防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当前国防生的成长环境导致了国防生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上,容易产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错误倾向,因此他们在人生选择上往往趋利避害、急功近利,只看到了逆境对人的负面影响,而忽略了其对人的锻炼与磨砺。

(3)理想信念的缺失导致动力不足。国防生群体是年轻群体,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初步形成的阶段,加之高校文化环境是一种开放式的环境,这两方面导致国防生极易受到外界负面思想的感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部分国防生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认识比较模糊,仅仅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一种知识和课程来学习而没有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换言之,没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信心。理想信念是人们追求实现的根本目标,影响着国防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的精神状态,更是对实践活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理想信念的缺失不仅使得国防生在学习训练中丧失斗志和动力,而且还淡化了国防生为国防而生、从军报国的理想和志向。

(4)模拟营连队骨干建设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国防生模拟营连是按照军队的建制,用于国防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连队骨干是选培办与国防生之间的纽带,除了要带领全体国防生切实贯彻上级指示,还要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活动、负责日常管理和思想作风问题。通过模拟营连的形式,可以使国防生逐渐适应军队的管理模式,养成军人的作风,形成军人的纪律观念,全面加强国防生的军政素质。连队骨干是通过民主的形式从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国防生中选拔出来的,但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仍然暴露出作用不强,能力有限的问题。一是由于国防生连队骨干缺乏基层管理经验,因为校园文化与军队文化存在差异,国防生大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军队内部的管理模式很难套用到国防生身上,严格按照军队的管理模式往往会导致连队骨干与普通国防生产生矛盾。二是连队骨干的主动意识不足,在组织军政训练过程中,训练内容缺乏创新,不能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在贯彻上级指示上,只是被动的传递,而没有结合连队实际对国防生培养工作起到有效的支持。

3努力消除校园文化对国防生培养消极影响的策略思考

校园文化的消极影响制约了国防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当前国防生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现象,我们应当结合校园文化和国防生心理的实际,加强国防生小环境的文化建设。大力培养国防生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以增强国防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投身军队建设的决心。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落实奖惩机制,激发学习热情

学校和选培办应当引导国防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使国防生更加明白学习的本质、学习的作用和学习的意义,从而激发国防生奋发向上的学习劲头。要坚持并不断完善国防生的培养和奖惩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来提高国防生的积极性。奖惩机制就是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来保证国防生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于表现优秀的国防生应当予以物质与精神的奖励,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对于未达到国防生培养要求的,应当给予严肃处理。在制度建立和运行的过程中,还要坚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以弥补制度的缺陷。在军事体能方面,提高国防生的自信心,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不断提高国防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学习方面,按照班排建制成立学习小组,定期组织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与大家交流学习经验,实行集体自习制度,使国防生互相监督,互相激励,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切实增强他们学习的实效性。

3.2把握微观环境建设,提高思想觉悟

通过环境建设,加强对国防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评价标准,增强国防生的自我认同感。国防生学习生活的小环境是对国防生进行培养的客观物质基础,把握小环境就是要凸显国防生的军事文化特色,借助这种文化特色对国防生的培养发挥导向、强化、熏陶作用影响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军人意识和军人作风。校园文化建设,要努力降低社会大环境中不良的价值观念对校园文化的渗透。在国防生小环境建设中,首先,利用校报、广播、宣传栏、公告牌等,大力宣传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国防生受到感染,自觉的抵制不良风气。其次,积极开展有利于培养国防生吃苦奉献、献身国防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国防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主流的社会思想传递给国防生。

3.3贴近工作生活实际,加强连队骨干建设

连队骨干的培养对于国防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日常管理工作涉及到国防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从工作生活实际情况出发,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连队骨干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连队骨干在日常生活、学习、训练中时刻保持和增强先进性,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成为连队骨干的基本要求。具体而言,连队骨干应该要增强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切实提高带兵能力。国防生自我意识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这要求连队骨干端正思想,要以平常心态对待同学,保持既严肃又活泼的工作作风,以情带兵,在和同学们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同时又要保证自己的主导地位。此外,模拟营连中要实行连队骨干轮换机制,使每一位国防生都能得到锻炼,了解基层连队的基本管理模式,培养其组训能力,通过这些途径提高国防生对于未来工作的自信心,提前锻炼他们的岗位任职能力。

作者:张晨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