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文化建构思考范文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文化建构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文化建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文化建构思考

摘要: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构建相对欠缺,“互联网+”时代,新观念、新思维促进大学生对创业的学习,引领创业教育的革新,影响着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业文化。高校可从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大学生创业文化,一是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思维方式,铸造大学生创业文化之魂;二是借势“互联网+”,创新打造大学生创业“文化场”;三是学习“互联网+”资源整合思路实现创业教育育人。

关键词:创业文化;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

一、大学生创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大学生创业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长期的创业教育实践中创造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群体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思想意识和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方式、行为举止等,并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变化。具体包括大学生创业制度文化、大学生创业精神文化、大学生创业物质文化、大学生创业行为文化等四个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培养摇篮,厚植大学生创业文化,有助于推动双创教育改革,提升校园文化的品质和学生创造力,利于引导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培养敢于创新、直面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其主动了解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

二、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工作发力不足

当前,国内高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举办创业大赛方面投入力度较大,但对校园创业文化的建设重视程度不高。更侧重于从工作实效性来评价创业教育效果,如立项多少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多少资金支持和重要级别的奖项,创立了多少企业,一年赚到了多少钱等,这些指标固然重要,但若缺乏创业文化的视角和高度,往往会导致具体实践偏离大学创业教育最根本的育人宗旨,不能正确把握大学创业教育的本质,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高校单一维度地大力宣传商业成功代表,对大学生创业思想观念、道德、心理品质的培养重视不够,或在创业教育中和校园文化中崇尚“锦标主义”,都易造成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解的偏差,对创业“促进学业、促进就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理解不到位,一味地追求财富,淡化社会价值。

三、“互联网+”带来的时代新特征与新思维理念

“互联网+”是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简单来讲,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并非简单的二者相加,而是发挥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深度融合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打造新型发展生态。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的信息技术时时刻刻作用于人们生存的环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是“互联网+”时代的宝贵财富。“互联网+”具备六个明显特征,即尊重人性、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开放生态、重塑结构、连接一切。“互联网+”当中的加号,带有融合、重塑、开放、变革、跨界的寓意。互联网思维倡导共享、求变和自我革命,宣扬大胆跨界,寻求创新的机会和可能,主张通过融合发挥出群体的智慧。“互联网+”的文化有着以人为本的文化基因,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原有社会经济结构和地缘文化结构被互联网业打破,如UGC(用户生成内容)、分享经济等,都是对人性的尊重和对人的创造力的重视。在“互联网+”的时代,生态变得更加开放,所有的一切作为“网”中的点,都可能被连接起来。与此同时,上述“互联网+”时代的种种新特征和新思维理念,都深刻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各个层面,新时代的高校,需要立足于新的时代特征,充分结合“互联网+”的思维和理念,来进一步建构大学生的创业文化。

四、“互联网+”时代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的影响

创业随时代而变化,创业文化也会不断更新迭代。以传统的思维理念建构大学生创业文化,无法满足新时代对高校及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在“互联网+”浪潮改变人们社会生活的时代,大学生创业文化也受其影响,呈现出新的特征。

(一)“开放”“连接”与“共享”的观念促进大学生创业学习如今,大学生每天都能够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福利,可以足不出户吃到热腾腾的外卖餐,可以通过手机登录相应的平台洗衣服、洗鞋子,可以学习慕课,骑共享单车,还可以参与各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上的社交娱乐,同样也多了更多的可能性去了解创业、感悟创业。“互联网+”所带来的开放思维、共享思维、万物互联思维等多种新思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原本对创业内涵的理解,也影响着他们对创新创业的态度和行为,众多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大学生生活中出现,用真切的事实改变着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习等都被“互联网+”模式刷新,视野更加宽广,思路更加开阔。校园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被紧密连接,大学生也有了更多条件去学习和尝试创业。大学生创业文化实现了校内校外开放共享,推动着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与社会实践相连接,理念的更新带来了积极改变,创业文化相关课程与其他学科互通有无,与社会各行各业进行共享。创业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校园,诸如慕课等在线教育方式也成为教育的新生力量,许多高校纷纷通过App,推出高质量的创业教育课程,探索“互联网+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二)“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引领创业教育的革新传统高等教育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而“互联网+”时代,这种理念和做法已经收效甚微。社会上的企业在转变服务观念,强调用户思维、以人为本,提升服务质量,赢得口碑,如某互联网企业提出的创业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强调做产品要做到专注和极致,以用户体验为本,这种良好健康的创业宗旨、风气和导向,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对大学生创业文化是一种引领和补充。高校创业教育在时代推动下,也聚焦服务思维和以人为本,在创业教育中逐步寻求以学生为核心,探索翻转课堂,提高大学生创业课参与感和体验,如四川省在每年举办的“导航名师”高校创业教学大赛中,重点评价教师的课堂互动、学生参与效果,并邀请学生评委参与教案和课件的评比,都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是从教育管理部门、教育者的层面,面向时代要求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的积极表现。

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文化建构的“三条路径”

对任何文化进行建构的过程都需要系统化,要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角度寻求切实有效地方法,在“互联网+”的浪潮驱动下,建构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同样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打造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模式,这里可总结为“三条路径”,即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铸造大学生创业文化之魂,通过“互联网+”创新打造大学生创业“文化场”,学习“互联网+”资源整合思路实现创业教育育人。

(一)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思维方式,铸造大学生创业文化之魂“互联网+”的时代,大学生创业文化的建构应首先夯实精神文化根基,在强化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基础上,聚“创业之魂”,塑造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新创业型的价值,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高校应搭建创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在制度层面保障落实,做好顶层设计。厚植校园创业精神,形成鼓励学生开拓进取、敢于冒险、大胆质疑、敢于试错、积极直面失败的氛围和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在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打开事业和人生的新局面,同时,围绕“互联网+”所推崇的连接、开放、跨界、创新、共享、发烧、服务等思维,革新创业理念,在高校中时刻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改传统教育“教师为主”的思想观念,以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得清楚的方式,做到“一切以学生为本”,大力宣扬开拓创新、自强拼搏、积极进取的创新创业文化。

(二)借势“互联网+”,创新打造大学生创业“文化场”高校创业文化质量的提升,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大环境,大学生在充满创新创业浓浓味道的良好气氛中,才能耳濡目染,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各类创造活动。良好的大学生创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产生巨大影响。高校应面向“互联网+”时代特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的校风、校训和学风里,鼓励大学生创造未来,使创新、创业、创优的视觉、听觉、触觉符号,充盈大学生的生活,成为普遍接受的生活理念、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成为大学生自主选择、主动追求的精神境界。要建立“创业文化场”,构建“互联网+”新型创业文化,使“互联网+”时代的思维观念深入人心。构建“畅玩、分享、开放、包容、求变、参与”为特征的文化环境,帮助大家崇尚开放包容、跨界融合、以人为本、创新求变的互联网思维,形成敢于冒险、勇敢试错、容忍失败的心理认知,鼓励尝试,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包容的氛围和环境。同时,还应借助网络传播,充分运用校园网、微博、微信等平台,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立体、原创、融合的宣传网络体系。

(三)学习“互联网+”资源整合思路实现创业教育育人“互联网+”使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教育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互联网+”是先破再立的重构过程,为传统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自我革新,主动求变,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全面整合资源和渠道,这些都是值得高校借鉴的。大学生创业文化的构建,根本落脚点在于“育人”,高校应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从自身寻找变化的可能,思考如何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构建中,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的效果,形成高校创业教育特色文化。为此,高校应通过资源整合,办好校园创业文化活动,打造校园创业明星人物,善用朋辈效应引导学生从“互联网+”时代中感悟人生,促进大学生对创业者精神境界的认同。在大学生中多层面开展创业文化培训,传授创业基础知识,产生创业激情,为学生提升创业精神及核心竞争力。“互联网+”时代,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实施者,更应提高创业文化构建的意识,高校应大力加强创业教育者讲创新、敢创造、能创业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和地方优势平台,举办创业沙龙、创业论坛、创业教学交流研讨会等,并将“互联网+”的内容作为重点,设立专题,形成讨论热点,引起重视,要让每位教育者充分理解时代规律,擅长从互联网的视角看待创业文化现象,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业教育水平。面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95后”“00后”大学生们,广大教育者更须善用创业型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手段,与大学生探讨创新、创业、创造的话题和具体实践,从学生特质出发,掌握“互联网+”时代的特质和思维模式,融入这种新型社会文化。

六、结语

高校大学生创业文化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理解创业、参与创业、用创业精神指导未来人生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高校面向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新思维、新理念,须用“互联网+”的优质思维方式铸造大学生创业文化之魂,借势“互联网+”创新打造大学生创业“文化场”,学习“互联网+”资源整合思路实现创业教育育人。

【参考文献】

[1]朱广华,陈万明,沈召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文化与创业政策的反思与调适[J].高教探索,2015(6):122-128.

[2]俞海宝,冯元.中国近15年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劳动,2015(12):33-37.

[3]徐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49-55.

[4]胡晗,蒋斌.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O2O模式创业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8):321-323.

作者:张鸿飞 单位:成都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