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大学语文课程群及地方文化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地方综合性大学具有研究地方文化、促进地方文化精神塑造,参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促进地方文化活动高效开展的天然优势与职责。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其与地方文化相互助益、共同发展的态势,发挥课程群的科研与教学优势,利用课程文化资源,加强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把握地方文化活动契机,提供文化需求的有效供给,实现深化教学改革与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双赢目标。
关键词:大学语文;地方文化;文化建设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高校推动社会服务方面提出要求: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对地方综合性大学而言,教育教学改革与地方文化建设的关系更显得尤为关键。地方综合性大学,立足地方,也对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大学语文是关注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课程,回顾自1978年秋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至今,高校大学语文课一般都关注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养成:一是提升文化素养,二是提高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大学语文同时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属性。围绕大学语文课程往往还会设立相应的通识课,形成“大学语文课程群”。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大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也是省级精品课,有专属教学机构——大学语文教学中心为全校学生提供专业的、稳定的授课资源。大学语文教学中心面向全校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课程,有必修课大学应用语文、教师应用语文(面向师范专业,内容为教师教育基本功的训练,以“三字一话”训练为主),选修课有大学美育、演讲与口才、名著赏析等,形成以大学应用语文为主的课程群。在近年来教学改革中,课程群逐渐将地方文化引入教学活动中来,如在编写《教师应用语文》教材时,针对本省生源数量较多的情况,在普通话语音、方言辩证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吉林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包括调值偏差的程度,为本地学生提供直观的数据,为外地学生了解本地语言面貌提供更真实可感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地方文化属性的课程内容设计对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学生而言,本土性给本地学生带来亲切感和自豪感,也能给省外学生带来新鲜感和探索欲,此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他们燃起了进一步了解地方文化的热情,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效率大大提升。依托大学应用语文形成的系列课程群,均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放教学资源,既将地方文化引入课程建设为教学增色,又将教科研成果积极转化,为地方文化建设尽绵薄之力,做到教育反哺地方。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研究地方文化,促进地方文化精神的塑造“高校的基础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①2011年我国提出文化强国战略,高校及地方更要抓住契机,实现部门联动,研究、继承、发展、传播优秀的地方文化,推动地方文化综合实力发展。地方综合性大学立足一方水土,具有研究、传承、发展并传播地方文化和为地方输送实用型人才的责任。地方综合性大学具备研究地方文化软硬件条件,也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地方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两方面的资源,系统梳理区域文化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总结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提炼出既有历史底蕴又体现发展趋势、既有地方特色又体现时代特征的地方文化精神……促进地方文化精神的塑造。”②如延边大学,依据自身独特的地域优势,发展起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专业,如朝鲜语专业、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等,并建立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基地、设有长白山天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院、图们江开发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既将学校建设成国际上有影响、国内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又建设起更有针对性地位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的基地。
2.参与地方文化资源开发,推动地方文化活动开展地方综合性大学拥有完备的教学设备和丰厚的师资力量,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人才的培养者、思想文化建设的推动者、社会文化繁荣的推进器等积极作用。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对地方文化研究、保护、传承、开发的过程中,逐步明确文化研究的方式方法和开发文化资源的规划策略,为整合凝练地方文化精神、保护文化遗产、开发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持。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开展,在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更应主动承担起社会服务的职能,有针对性地提供师资力量及技术、场所支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造福一方水土。如笔者所在学校从校情出发,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继承和创新、引领和辐射社会文化的功能,助推省市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立足本土文化、经济建设的科研项目开立及研究工作,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以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形成了冰雪文化研究、满族民俗研究、东北流人文化研究……的研究群落,切实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
二、大学语文课程群促进地方文化建设的途径
1.利用课程文化资源,加强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与传播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大学语文课程群作为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相应技能的教学主体,从教材编写、选择就要充分考虑地方性因素,教学手段可以更加丰富,引导学生从地方文化中汲取“养分”,变不知或被动接受地方文化到主动探索,一定程度上消除大学语文课程“同质化”的倾向。作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网站对外开放,将课程组这些年来对地方历代文学、地方名人传记、古建遗存、民间风俗及传说故事等地方文化遗产的整理和研究分门别类地予以展现。吉林市独特的“船厂文化”、“流人文化”、满族和朝鲜族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吉林方言特点等内容都会在丰富地方人群文化知识、开阔学生文化视野的同时,增强市民和学生的地方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
2.把握文化活动契机,提供文化需求的有效供给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利用国际马拉松赛事、全国推广普通话活动周、雾凇冰雪文化节以及河灯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契机,借助最新网络信息技术,开设微信公众号,建立主题微信群、调动学生与市民参与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服务地方人群。如,在市政府开展“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及“推普周”期间,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平台普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发起实时方音方言正音活动,课程组有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可为广大市民及学生答疑解惑。市民和学生也可以将街边巷口的招牌、广告宣传栏等不规范书写情况与课题组精通书法艺术的教师探讨勘误,如上述情况得以及时修正,必能为加快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此外,由学校派出的各类赛事、活动的志愿者教师及学生也都是活动的文化名片,为地方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综上,大学语文课程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应充分使用好地方综合性大学与地方多方位合作机制,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地方文化与课程教学的长效融合发展机制,提供地方文化需求的有效供给,实现深化教学改革与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晓晓.谈地方高校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引领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5.
[2]刘钢锁.浅谈地方高校对区域文化的引领作用[J].中国高校科技,2016,4.
作者:王红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