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英汉称谓中的中西方文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众所周知,称谓,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在汉语和英语中是有区别的。汉语称谓复杂而繁琐,英语称谓则简单而宽泛。而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英汉称谓的差异则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不同。
一、宗教信仰差异
中国起源的学派众多,但影响最大的则是儒家学派。和为贵,是儒家倡导的道德实践的原则。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贵在能够和顺。意思是,按照礼来处理一切事情,就是要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都能够恰到好处,都能够调解适当,使彼此都能融洽。因此,中国人在日常交往中,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努力保持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对不大熟悉的人通常也会用亲属称谓来称呼。西方国家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Christianity)。基督教徒相信,上帝(God)是圣父(theFather)、圣子(theSon)和圣灵(theHolySpirit)三位一体的独一真神,是至高无上的。"TheChristiantraditionbeginswiththeassumptionthattheworldisrealandmeaningfulbecauseGodcreatedit.HumanbeingsaresignificantbecauseGodcreatedtheminhisimage.GodhasaspecialrelationshipwitheachpersoninthatGodseesandhears,rewards,andpunishes.Eachpersonisimportanttohim."(基督教的传统认为,上帝是真实存在的,创造了世界并使之充满意义。上帝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因而人类史伟大的。上帝能够看到、听到、奖励和惩罚任何一个人,因而他与每一个人都有紧密联系。每个人于他都至关重要。)①由此看来,可以说西方人推崇独立平等,以及称谓中体现出的自由平等都源于对基督教的信仰。
二、语境文化差异
文化与交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文化具有语境性,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区分的标准则是信息的编码依赖于语境的程度,即“高语境事物具有预先编排信息的特色,编排的信息处于接受者手里及背景中,仅有微小部分存在于传递的信息中。低语境恰好相反,大部分信息必须处在传递的信息中,以便弥补语境中丢失的部分”。②高语境文化强调了沟通所在的情境;非常注意含糊的、非言语的信息。高语境文化的成员倾向于高语境信息,间接交流,因为维持群体内的和谐一致是十分重要的;强调非言语沟通;强调集体的主动性和集体决策,倾向于以一种人文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在称谓语中则表现为中国人对不太熟悉的人也会使用亲戚称呼。低情境的文化不太强调沟通的情境(例如,隐含的含义或是非言语的信息);它们所依赖的是明确的言语沟通,强调言语沟通远甚非言语沟通;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和个人决策。德国,美国,瑞士等西方国家都属于低语境文化的国家,他们所使用的称谓因而也就简单直接。
三、等级观念差异
受到中国古代等级观念的影响,汉民族人际关系中提倡长幼有序,尊卑有序,敬重别人,自己则要谦虚,甚至要自我贬低。这样,汉语称谓词中相应就有了大量的敬语和谦词。比如,汉语的敬语中有许多是以“尊”、“贵”、“贤”起头的颂扬性词语,如“尊兄”、“贵府”、“贤弟”等;而谦词多带“鄙”、“贱”、“拙”,如“鄙人”、“贱内”、“拙荆”等。③方国家主流思想是追求自由平等,在英语的称谓语中并没有过多地体现出等级观念。在西方人的日常生活当中,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之间可以直呼名字,上下级也可以不用称呼职务,而直接称呼他(她)的名字。这样的称谓不会被理解为是不尊重,而会使得关系更加亲密,体现民主和平等。
四、宗法制度差异
中国的宗法制度有悠久的历史。宗法制实际上是以种群为区分的缺乏自我存在意识的团体,这是一种原始的组织结构,但就是这种原始的结构至今还影响着现代中国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等诸多层面。④中华民族重视人伦、亲情、家庭生活,追求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长辈和兄姐,中国人不能直呼大名,而是要有体现“叔伯、哥姐”之类的辈份称谓。
西方的封建社会时间较短,资本主义社会的时间较长,并经历了一段较长时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人民的自由和政治精神的民主是军事民主制的最主要的两大特征,其影响也渗透在西方文明的方方面面。西方国家重视平等,不看重血缘,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朋友关系,因而他们之间的称谓也就更加随意。⑤综上,在与世界不断接轨的当代社会中,跨文化交际正成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有必要更多的了解不同的文化,才能与外国友人进行更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并更好的实现个人的发展。
作者:黄文苑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