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西餐翻译中探索西方文化范文

西餐翻译中探索西方文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西餐翻译中探索西方文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西餐翻译中探索西方文化

一、西餐的历史和文化悠久

西餐是中国人对欧美各国菜肴的总称,常指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各国的菜肴。古代西餐起源于公元前5000年的古埃及。中世纪古西餐指中世纪欧洲西罗马帝国灭亡至文艺复兴开始阶段,流行于欧洲意大利、法国、英国的菜肴。近代西餐则是从欧洲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末盛行于欧洲的菜系和菜肴。现代西餐是指二十世纪初开始直到当今法国、意大利、英国和俄国结合世界各地食品原料及饮食文化,制成富有营养、口味清淡的新派西餐菜肴。我们现在所说的西餐多指现代西餐。西餐传入中国可追溯到13世纪,据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中国旅行,曾将某些西餐菜肴传到中国。多少年来西餐在我国的发展很不平衡,许多中国人把城市里的洋快餐店提供的洋快餐当成西餐来看,认为西餐的历史不如中餐那样源远流长,饮食文化不发达,其实不然。每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是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西餐受西方文化影响,同时又能反映出西方文化的特点。西方人重视理性思维,做事态度严谨,以个人为社会本位,体现在西餐中的特点,首先非常重视各类营养成分的搭配组合;其次,选料精细,用料广泛;第三,讲究调味,注重色泽;第四,工艺严谨,器皿讲究。如鹅肝是法国的传统名菜,法语称为“FoieGras”。法国的鹅肝不是普通的鹅肝,挑选在春天出生的鹅,用混合了麦、玉米、脂肪和盐为主的饲料进行“填鸭式”喂养,4周后取重达700克至900克的鹅的肝脏。法国鹅肝的吃法通常是用小火微煎后,佐以波特酒或深色的调味酱。在小火微煎鹅肝时,火候掌握通常是一大考验,另外厨师只能将鹅肝翻一次面,这样才能充分保证肉质的鲜嫩和营养价值。

二、从西餐菜肴的翻译探索西方文化

西餐菜肴也被称作欧美菜肴。欧美菜肴千千万,每份菜肴都是最早起源于某位勤劳聪慧的家庭主妇或者厨师,以后又经过其他无数主妇们或厨师们的多次重复、改良、发展,如此一代一代地传下来,才形成了今天作为人文宝藏之一的难以数计的西餐菜肴。

西餐菜肴从英文翻译成中文与中式菜肴译成英文相比较更容易一些,这是因为西餐菜肴命名比起中餐来可谓是相当直白。一般的模式不过是“配料命名的菜肴”、“烹饪法命名的菜肴”、“人名或地名命名的菜肴”,如caviar鱼子酱、seafoodsoup海鲜汤、beefsteak牛排是用原料命名的菜肴;西餐的烹饪方法比较简单,一般使用boiling煮、roasting烤、simmering炖、frying炸、steaming蒸、baking烘焙、smoking熏、flambée焰烧等方法,如roastedlegofmutton烤羊腿、grilledrib-eyesteak扒肉眼牛排、smokedsalmon熏鲑鱼;Scotchmuttonbroth苏格兰羊肉汤、Annapotatoes安娜土豆、Spanishomelette西班牙蛋卷等则是地名和人名命名的菜肴。

菜肴命名简单明了,并不意味着西餐缺少文化内涵。一些菜肴的来源、典故、历史背景、民俗风情非常深厚,翻译时如果忽视了它们,再丰盛的佳肴也是枯燥无味的。翻译不单单是个语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与文化因素有着重大关系,受其影响和制约。翻译时查阅一些文学典故,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对我们认识了解西餐很有必要。

1、Roastturkey烤火鸡的来历。这道西餐菜肴与北美洲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感恩节(ThanksgivingDay)联系在一起。感恩节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初叶。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到达北美洲,在历经了饥寒交迫,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依靠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帮助,1621年秋季,英国新移民们获得了丰收,为了感谢上苍赐给肥沃的土地和在新大陆取得的生存胜利,他们便用当地盛产的火鸡制作成大菜烤火鸡(roastturkey),还有南瓜馅饼(pumpkinpie)、玉米面包(cornbread)、布丁(pudding)等来表示感恩和庆祝,这一习俗逐渐扩大并且延续下来。感恩节是美国人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每年的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合家欢聚的节日。节前在外地的子女都匆忙地赶回家来,与父母同胞共享天伦之乐,其盛大、热烈的情形,不亚于中国人过春节。因此美国人提起感恩节总是备感亲切。美国人吃火鸡时通常是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用烧烤袋包好,放到烤箱里整只去烤。香味扑鼻的烤火鸡是感恩节的主角。

2、LobsterThermidor法国焗龙虾里的历史事件。这道法式菜肴以龙虾壳做外衣,内盛奶油熟龙虾肉、蛋黄,加入一点白兰地或雪利酒,菜肴的做法不复杂,但是这道菜却大有来历。1894年巴黎一家叫玛丽的餐厅制作出了一道龙虾菜肴。餐厅附近的剧场此时正在举行话剧《热月》的首场演出。剧中表现的是1794年7月27日(法国共和历八月九日,这一月也被称为热月)发生的政变,史称热月政变(TheThermidorreaction),大资产阶级推翻了雅各宾派罗伯斯比尔政权,结束了在法国的恐怖统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热月党人掌权。这道菜由此得名热月龙虾,也叫焗龙虾(LobsterThermidor)。由于这道菜肴准备时间长,价格昂贵,在有特殊情况的场合,人们通常才会点这道菜。

3、Tilapia罗非鱼《,圣经》里提到的鱼。罗非鱼是一种蛋白质含量很高,野生数量少的淡水鱼,肉味鲜美,肉质细嫩,无论是红烧还是清烹,水煮还是烧烤,味道俱佳。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在《圣经》里,它的名字叫做“St.Peter''''sfish”,译成“圣彼得的鱼”。《圣经》里描述耶稣基督选出传布福音的十二个门徒之一彼得抓住了一条鱼,当时鱼的嘴里叼着一枚谢克尔,谢克尔是古希伯来的钱币名称。谈到Tilapia,有数量不多但很珍贵之意。

4、Stonesoup石头浓汤,文学典故里的菜肴。这个古老的文学典故讲的是一个乞丐,除了随身带的一只锅,一无所有。一天到一贵族家门口行乞,遭其仆人的拒绝。于是,这个乞丐灵机一动,心生一计。他向仆人讨些水,准备做石头浓汤,这可是件稀罕的事。乞丐煞有介事地往平底锅里放些水和一块大石头,然后讨了些盐和胡椒。他一本正经地放在火上,搅了一锅。别人问他在做什么,他说正在做石头浓汤。搅拌完了以后,乞丐就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汤里再放些肉末和蔬菜味道就更鲜美了,仆人拿给了他。最后,他又讨了些番茄酱和别的佐料。接着,乞丐就请仆人品尝石头浓汤。仆人赞不绝口,连连说:“石头浓汤味道鲜美!”今天没有人真的去烹饪这个石头浓汤,典故的意义在于,人即使是在物质特别缺乏的时候,不要忘了团结协作,有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切才有可能。

5、Borsch罗宋汤,最早流行中国的西餐之一。罗宋汤是在俄国和波兰等东欧国家处处可见的一种羹汤,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也很常见。俄罗斯的英语为RUSSIA,在十月革命时候,有大批俄国人辗转流落到了上海,带来了俄罗斯的菜肴和美酒。这种汤的主要成分有甜菜(Beet),有圆白菜和土豆等其他蔬菜,有的里边还会有牛肉,汤上面点缀酸奶油,肥而不腻、鲜滑爽口,当时上海人把这个汤称为“罗宋”。历经几十年的兴衰,罗宋汤在中国,尤其在上海,并非只是吃西餐时食用,家庭以及中式菜馆,也是屡见不鲜。

总之,在翻译西餐菜肴时,会遇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探索研究这些故事,其实学习了西方的文化。当前中西方文化交流这样频繁,这种学习应该是习以为常,不足为奇的。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