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丹尼尔·笛福价值观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重要意义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从劳动创造历史与价值角度阐述丹尼尔·笛福的价值观,以及由此涉及的社会历史根源,思想来源,价值观念等。以探索劳动创造对人类新思维的文化走向。
[关键词]丹尼尔·笛福价值观研究
笛福的价值观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创新意蕴之一,它反映了积极的人生观及对生活的哲学理念、证明了劳动创造历史与价值,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创造历史与价值
《鲁滨逊漂流记》的出现是西方文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它摈弃了旧的古典主义束缚,开创了全新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再现,鲁滨逊的资产阶级思想和阶级本质是适应西方历史文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特定产物,笛福在作品中弘扬了人的智慧与劳动创造能力,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新兴的资产阶级典型,把劳动作为人类生存和幸福的新的价值取向,赋予了劳动这个概念以具体的内涵。在对神学思想荒谬理论和宗教教条的不断否定中,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的本质和创造能力,文中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哲学思想。研究笛福的价值观必须了解鲁滨逊身上所体现的进步思潮与劳动创造价值等有关理论,这样才能揭示出笛福价值体系所蕴含的时代倾向和进步意义,才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
作为笛福思想意识产物的鲁滨逊这个文学形象是18世纪资本主义自由贸易上升时期进取开拓精神和人格化的体现,在他的身上蕴含了劳动的乐观和以自我发展为中心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主客体关系的哲学新观点。鲁滨逊在与世隔绝情况下,没有坐以待毙;“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逊·克罗索,在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孤岛上……我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住在必须能防御野兽或野人在夜间对我进行突然袭击……二十六日至三十日我埋头苦干,把全部货物搬到新的住地,虽然有时大雨倾盆。三十一日早晨我带枪深入孤岛腹地,一则为了找点吃的,一则为了查看一下小岛环境……十一月一日我在小山下搭起了一个帐篷,我第一夜在帐篷里睡觉。”[1]鲁滨逊运用作水手时得来的知识:地理方位标量、天气观测、日移与潮夕变化等,开辟山洞,杀羊捕鱼,种植农物,与奥妙的自然界搏斗,着重揭示了劳动创造奇迹。劳动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就是主体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改造客体,把自己的能力、智慧和要求等因素物化在被改造客体对象之中。鲁滨逊的这种面临困境毫不退缩,以实际行动求得发展的精神,表明了人的价值与生存权不是与生俱来的。早在17世纪,培根在散文的主题中就表达了人类通过知识和创造来支配自然这种全新的思维。鲁滨逊的荒岛生活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即:受自然支配到回归自然,与之溶为一体的过程。笛福把自已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认识及所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全部倾注在鲁滨逊身上。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可见鲁滨逊对人性及其欲望的种种探究与反思的背后,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他面对大自然的顽强斗志和巨大勇气成了人类伟大创造力的象征。笛福将西方社会大力提倡的人性本体发挥到了极至,这也是文艺复兴以来人们所继承的古希腊优秀文化的进一步发扬,把人的勤劳,智慧,勇敢,毅力和创造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资产阶级开始以理想化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历史地位。从此,理性精神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打破了传统的价值体系,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新的价值观念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推动了技术革命,为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确定了总的文化方向,令欧洲人民耳目一新,看到了人类开创世界未来的潜力和希望。
二、超越自我的主观能动精神
从劳动创造力角度揭示鲁滨逊的形象。进而揭示人的本质,是过去的文学作品中所没有的,也是欧洲传统文化土壤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进步现象,鲁滨逊进入荒岛后,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凭个人的力量,向大自然索取,挑战。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西方社会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正当我在帐篷后面的山洞口忙着干活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发出了可怕的爆裂声,我惊慌失措,等到我下了梯子站到平地上,我才明白发生了可怕的地震……六月二十五日发疟疾,很厉害。发作一次持续七小时,……六月二十六日好了一点。因为没有东西吃,就带枪出门。身体十分虚弱,但还是打到了一只母山羊……六月二十七日疟疾再次发作,口里干得要命,但身子太虚弱,连爬起来弄点水喝的力气都没有……七月三日病完全好了,但身体过了好几个星期才完全愎原。”[2]
在那荒凉、充满危险的环境里,鲁滨逊战胜了恐惧,知道应该努力活下去。地震摧毁才建成的窑洞;疟疾让他差点儿丢掉了性命。可是鲁滨逊不气馁、不放弃,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战胜了自然,也战胜了自我,在这片荒岛上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的”。[3]鲁滨逊充分发挥和调动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众多困难,获得了能在荒岛上生活下去的比较丰富的物质资料。表明神治人的时代已经终结,个人劳动创造力与智慧已转为积极的因素,人观念上的劳动创造价值获得了源泉与力量,确定了时代意义上的生存权,即不仅仅为了活下去,而是要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他在荒岛上制造工具,与山水林木为伴,孤独与自然对话。尝试种植大麦,终于第一次在荒岛上吃到了自已烘制的面包,造出了可以绕荒岛划行的独木舟。在一系列创造性劳动中,充分反映了西方文化中所包含的那种重视现实人生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进取精神和笛福对人类存在价值的哲理思考。人类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它包括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以及积极入世的传统精神文化和不断更新发展的时代因子。在笛福的笔下,以文学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鲁滨逊形象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过程的历史微缩。把远古的传说变成了具体的,看得见的现实生活,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作品分析了劳动对人类所起的作用,劳动是人的生命自我产生、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全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创造自我生命的根本途径。笛福总结出了创造性对人类新思想、新观念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鲁滨逊的向未来世界不断开拓奋力进取精神的进步意义已超出了所处时代。研究鲁滨逊精神对民族性格和民族行为方式的影响及其对当今时代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为解构传统文化,塑造民族新的精神文化,探索劳动创造对人类新思维的文化走向等方面提供了思想文化资源,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笛福的价值观对欧洲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层面的,在形式上继承和发展了先前的文学传统、显示了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但是,由于所处时代关系,笛福作品中有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有一些糟粕思想,例如,殖民主义思想和一些非理性的人文因素等,所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待作者及其作品。
注释
[1]王慧君译,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2]王慧君译,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1923
参考文献
[1]王慧君译,笛福《鲁滨逊漂流记》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2]元鹏之,《丹尼尔·笛福与鲁滨逊飘流记》《现代语文》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