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师现代文学论文范文

高师现代文学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师现代文学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师现代文学论文

一、基本品质的培养:回归文学现场的现场教学模式

在现代文学史上,许多文学现场都承载着作家的生活记忆和文化记忆。个体生命经验是作家初入文坛的主要创作素材,这些文本中的生活记忆在作家的生活居所等文学现场中都能寻得痕迹,而文化记忆又将他们的作品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这些带着生活记忆和文化记忆的文学现场多为名家故居、山水故园以及地域风俗场域,如鲁迅在绍兴和北京的故居、郭沫若在北京和乐山的故居、老舍在北京和山东的故居、曹禺在天津的故居、张爱玲在上海的故居等。这些名家的故居遍布祖国各地,既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的文化教育基地,又是现代文学专业文学现场的勘察和回归的教学基地。虽然不能在每一位作家的故居都进行现场教学,但是可以结合文学史有计划地就近选择。如讲第二个十年文学史中“东北作家群”作家时,哈尔滨地区的学校便可以选择地处阿城区的“舒群故居”进行现场教学,通过对故居的考察,了解舒群早年家庭生活的艰辛,以此来分析其小说中浓重的阶级意识和民族意识形成的原因。也可以选择呼兰区的“萧红故居”,通过对后花园、磨坊、储物室等处的游览来走进萧红的精神世界,以儿童视角体味童年萧红眼中的乐园,再现吃黑天天、帮爷爷踩格子、爷爷锄草她锄苗的捣乱、和小朋友烧鸡蛋的乐趣。而在讲萧军时,锦州地区的学校则可以选取萧军故居来现场教学,为学生再现“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的萧军精神和各种义举。同样,在讲述这些作家作品时,其笔下的秀美山水也同样可以进入现场教学。根据所处地域,组织人数或多或少、行程或长或短的郊游、笔会,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中,如湖南学生可选湘西凤凰古城,浙江学生可选绍兴水乡,北方学生可选长城关隘,东北学生可选白山黑水、松花江畔。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有益配合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这种回归文学现场的教学模式,“是以文学家个体或群体的文学生产空间及其地理位置为坐标,以处所带动时间和空间,展开作家心灵、写作状态、文学地貌变迁的寻觅之旅”[2]。其作用在于,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理解,从而达到对高师学生学科品质的养成。

二、基本技能的训练: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教学模式

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是学科素养的核心内容,“技能是一种个体体验,但是这种体验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3]。在文学的学科素养中,基本技能指的是心智技能,是一种智力活动方式。“语文基本技能主要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和听话能力”[4]。在高校中文现代文学课程教学中,基本技能培养主要是文学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是中文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需分类进行精读和泛读。教师要列出读书目录,对于重点作品必须精读且要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要发现问题,养成思考和研究的习惯。对于泛读作品的文本,只需要了解作品梗概内容、主要人物关系、主要人物语言即可。对于泛读文本可以以学习小组或寝室为单位共同阅读,即每周小组或寝室每人读一本作品,周末以座谈的形式交流讨论。这样,便实现了对泛读文本的多人多本阅读计划。相比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则更加重要。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中,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教学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法。回溯式同题训练写作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某一作家的作品为范本,回归既定的文学场域,设若置身于该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中,以其生活及文化心态来面对同一题目进行创作。如对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戴望舒的《雨巷》、李辉英的《最后一课》等篇目同题训练写作,面对同一题目写自己的慈父、熟悉的雨中巷道、某科的最后一课等。而后将自己的作品和同题作家的原文比较,找出二者的差异。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推理、比较、鉴别和分析,提高了审美趣味,形成了独立的判断力、深邃的思想见解”[5]。通过比较,学生既能看到自己作品的优点,又能发现自己写作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达到提高基本技能的目的。

三、基本经验的获得:师生位置互换式实践教学模式

对于高师学生,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众所周知,高师学生的教育实习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技能,获得从教的基本经验。事实上,高师每一门课程都应该配合教学法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教学经验。对于高师学生来讲,课堂教学是一种手段,它可以使学生得到知识,而学生又可以把知识传授给他们的学生。因此,基本教学经验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大学教师有“‘教学自由’和‘研究自由’的权利,求取新知的学生则拥有‘学习自由’的权利”[6]。就中国现代文学来讲,课堂师生位置互换教学就是一种基本经验获得的一种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变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是真正还原学生的“学习自由”。师生位置互换式实践教学,是指教师在现代文学课堂上有计划地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教授预先准备的教学内容,而教师则以学生和评委双重身份提问并总结。对于学生,采取自愿、择优的原则。对于学生教授的作品,要选取难易适中、有代表性的篇目。师生互换的课节不宜过多,并且只能占每节课的不超过一半的时间。学生在教学时,要完全按照正规的教学步骤进行。在教学结束后,班级同学要就其所讲课程的教学内容、板书、教态、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最后,师生再一次置换位置,由教师对该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点评并总结,点评既要包括学生所讲的作品内容,又要包括学生的教师教学技能。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点评一定要以鼓励、赞赏为主,不足则是在鼓励基础上的建议。师生位置互换式实践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多方面的。首先,它能促进讲课学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掌握所教授的文学作品。为了讲好课,学生势必要较以往更认真地阅读文学文本。为了使所讲内容有一定深度,必须要查找尽可能多的相关研究资料。如在讲老舍的《骆驼祥子》时不仅要认真研读小说,还要查阅研究该作品的相关文章,了解老舍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的意义,分析虎妞身上的恶魔性因素等。而在讲沈从文的《边城》时,还要查找湘西世界的材料,阅读相关的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分析沈从文边城世界中的“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讲好这二十几分钟的课,所看的资料要较没有讲课的学生多出很多,其收获自然也是最多的。其次,教师在点评的时候还能进一步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教师不仅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没有讲清楚、弄明白的地方,还能帮助学生纠正教师技能方面的不足,如板书、教态、语言表达等。同时,学生在教学时的某些优点也能给教师以一定的有益的启示。再次,其他听课的学生也有收获。他们必须认真听讲,只有这样,才能按教师的要求为讲课的学生提出建议,才能从讲课学生的身上发现优点和不足,用以取长补短,修正自己。在这里,“学生一半靠教师教一半靠自己学,师生互相促进,教学彼此相长”[7],师生位置互换式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印证了这一教学规律。

四、基础知识的学习: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式教学模式

作为学科素养核心成分的基础知识,是构建科学、完整、合理的学科素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不可缺少的学科成分。高师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与非师范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不同,与教师的学科知识相近,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科知识内容本身,二是外在的学科教学法知识”[8]。在现代文学教学中,主要是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法知识可以通过教法课程和师生位置互换的实践教学模式得以完成。通常,我国学校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获得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讲授,二是学生的自学。然而一些高师院校的课堂教学却与之恰恰相反,仍然是教师讲教案、学生记笔记、考试考笔记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又扼杀了学生学习的自由权利。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混淆了课堂教与学的主次关系。针对现代文学的学科特点,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规避这一现象的发生。现代文学是一门文学史,是文学的历史,主要包括文学史、作家论、作品论等三个部分。对于各部分,教师可以采取教师讲授,指导学生自学、讨论和考核等不同形式。文学史和作家论部分多为客观基础知识,这部分在教师简单指导后由学生自学,高师学生必须具备自学能力。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要定期通过提问、考试等形式考核学生自学效果,并通过评价体系量化为平时成绩。对于作品论部分,教师在讲解后还要与学生进行讨论,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术研究,并以此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真正做到“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①。

五、结语

根据现代高等师范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要求,优秀的师范生在接受良好通识教育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合理完整、要素齐全、符合学科要求的学科素养。现代文学的学科素养是指在现代文学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一种处理问题的习惯或思维方式。因为中国现代文学独有的文化启蒙和革命救亡的特征,加之所处的新民主主义时间范畴,使得通过“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构建起来的现代文学的学科素养具有爱国主义的因子,这一学科素养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立志教育事业的卓越师范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穿着合适的鞋可能会夹疼另一个人的脚,没有一个生活的处方适用于所有人”[9]。现代文学学科素养的构建模式也如是,它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学科、所有专业。正如还原现场教学这一模式在没有名人故居的学校不能实行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而有不同的选择。本文对现代文学学科素养培养模式的探讨目的仅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罢了。

作者:宋喜坤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