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把握文学批评的学科性质和特征,追踪文学批评学科学术研究的前沿
作为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活动,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是由理性思维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这两种思维融合而成的,是用理性思维的方式对感性活动成果的研究以及用逻辑思维方式对艺术思维方式成果的研究,具有实证性、思辨性、审美性等特点,强调从特定的文学、文化事实出发,发表评论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强调在评论文学作品时一定要投入,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心理距离,需要对情感加以理智的控制。文学批评所关注的对象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化现象,其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独特的认识,而不是象一般科学研究那样去寻找某种共识,这就是文学批评思维方式上的求异性。
文学批评有两个特征:开放性和多声部。文学批评的开放性是说,文学批评是没有终点的,文学批评不是到今天就定型了。今天有可能出现一个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明天又可能出现另一个批评方法,甚至后天还可能会出现另一个批评方法。从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到英美新批评,法国的结构主义批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批评,到后来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再到今天方兴未艾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文化研究批评等等,新的批评方法和流派是一个接一个不断涌现。今天是后现代社会,那么过了后现代社会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曾经有人拿这个问题去问当代评论家杰姆逊:后现代社会后我们会面临什么样的社会呢?是后后现代主义社会么?杰姆逊说问这个问题的人是杞人忧天,到时肯定会出现新的名词,不需要现在去想。社会总是在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后现代之后怎么面临的问题到那时肯定会有新的说法。文学批评也是这样,它的开放性是没有终点的。
文学批评的多声部特征,是相对于独白来说的,就像我们的高考,还有很多的其他考试都是独白式的,是答案只有一个的考试;多声部就是说一个问题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也可以从那个角度去理解,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比如有这样一篇评论文章,是用多声部来评价武松的,一个方面说武松是“伟哉,武松”,另一个方面从女权主义去评论武松,说武松是“英雄气短”,说武松有某种程度的“厌女症”,把英雄豪迈和“厌女症”集中在武松身上了。对某一个故事你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可以用这个角度去理解,也可以用那个角度去理解。还有像《西游记》中唐僧这个人物,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既可以把唐僧理解为一个很有献身精神的人,也可以把他看作是压迫的象征,可以把他的紧箍咒理解为一种隐喻,是对人的自由的一种束缚。这就是文学批评的多声部,文学批评多声部特征就是说文学批评允许有不同的声音。
把握文学批评的学科性质和开放性、多声部的学科特征,有助于加深对文学批评课程当代性和实践性的理解。曾经有学者对大学课程做过这样的研究,认为大学的课程不能像一个建筑物而应该像一个机构,就是说大学的课程不能像建筑物一样百年不变,而应该像一个机构那样不断地进行调整。现在的大学课程应该是基础课程和前沿课程的结合,哪些课程是前沿课程,哪些课程是基础课程呢?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文学理论就是基础课程之一,而文学批评则是前沿课程之一。
因为文学批评课程努力追踪当今文学批评的最新发展,有鲜明的当代性特征,知识结构是相对稳定性的,这种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需要经过一些碰撞才得到不断改善。比如,“文学是什么”的问题,文学理论中说文学是一个审美意识形态,是一种用语言来反应生活、塑造形象的审美意识形态,这是文学理论中已成定论的东西。在文学批评中,我们会知道很多新的定义,对于“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在文学批评中,弗洛伊德说“文学是白日梦”,因为在弗氏看来文学就是写幻想的,把自己幻想的写出来就是文学了;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是在读者手中才最后完成的;而在文学理论中,读者的因素在文学的命题中并不是这样突出的。最近,新历史主义批评形成后,认为文学是谈判,这确实让人很难理解。文学怎么会变成谈判呢?是作家要跟当局谈判,作家要写当局说不能写,这就需要作家与当局谈判,确定哪些可以写那些不可以写,通过谈判最后创作出作品。文学是作家与当局谈判中互相妥协互相让步最后才形成的,像春节晚会就是最典型的谈判出来的文学艺术。像这样对文学的理解还有很多很多,这些理解在文学批评之外的其他课堂是很难看到的。这说明,在文学批评中对文学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多种多样的可能性,这就把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变成了一个动态的结构,这种动态的知识结构正是应用型人才的突出特征之一。
二、了解当今文学批评的哲学背景,关注本土文学、文化的现状和发展
培养应用型评论人才,仅仅靠动态的知识结构还远远不够,还应了解当今的文学批评的哲学背景。当今的文学批评不是很纯粹的文学批评,它可以与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联姻,其哲学背景是分析哲学、现象学和科学哲学。这些20世纪西方哲学的共同倾向—是终极真理的否定,二是都具有语言学转向的特征。无论是分析哲学对语言的强调(意义即用法),还是现象的悬置理论,抑或是科学哲学的证伪理论都是对终极真理的否定,都表现出对语言的关注,语言问题也成为了当今文学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当今的文学批评无论是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精神分析还是新历史主义等都与语言有关。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所强调的“陌生化”,除了技巧的陌生化外,最根本的就是语言的陌生化,小说也好,诗歌也好,都要“化腐朽为神奇变习见为新知”。这种陌生化如何体现?靠语言来体现。结构主义是从语言的角度来研究语言,解构主义是从文本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精神分析是从梦的语言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新历史主义是从历史文本的角度来研究语言。这种对语言的关注和推崇给文学批评带来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它扩展了批评阐释的空间,对于文本既可以这样理解又可以那样理解,通过语言的差异使批评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度。另一方面,这种对语言的标举也使批评陷入一种逻辑困境。由于批评语言的狂欢,差异的极端化,将可能造成对话和交流的困境。
了解地方性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批评课程的教学对应用型评论人才的培养来说尤为重要。既然地方性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学术和教学梯队建设、人员结构与职称结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等方面都难以与一些老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提并论,生源质量与一些老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应用型评论人才,在文学批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深入了解当今的文学批评的哲学背景,理解20世纪西方哲学对语言的关注和推崇给文学批评带来的“双重效应”,努力追踪文学批评学科学术研究的前沿,并在此基础上,联系本地文学、文化的现状和发展,用当今文学批评的理论、观点对本地的文学文化现象作出迅速的回应和解释,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当代文学批评理论评论当今文学、文化现象的实践应用能力。梧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批评课程的教学立足于培养服务于梧州及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应用型评论人才,应该紧密联系有梧州地方特色的西江文化、龙母文化、骑楼文化、舜帝文化、水文化等等,用当代文学批评方法论进行深入的观照,用当今的批评理论和观点予以阐释。比如,采取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西江文化各方面的事实和数据进行梳理归纳,可以采取一些田野调查方法、案例分析、比较分析、类型分析,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视野,对西江流域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行为模式、社会生活形态、人群组织、风俗习惯、宗教、伦理、教育、娱乐艺术、思想观念等进行研究;对整个西江文化的起源、成长、变迁和进化的过程进行研究,以发现西江文化的普遍性以及个别的文化模式,从而总结出西江流域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对西江文化的概念系统定位、历史发展的背景、文化精神、民间宗教、精神性格以及西江文化发展与珠江文化发展的关系、西江文化发展与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西江文化发展的未来展望等方面作整体性的文化阐释。
(一)通过对西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发展特点、优劣势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等问题的研究,建构西江文化的发展概貌,完成西江流域文化学理论,为西江文化风格作出文化学上的阐释与定位。
(二)通过对西江文化中的神话仪式、西江流域民族文化心理、西江流域文化特征、西江龙母文化与禅宗文化等思想资源的挖掘,对西江文化的本土潜质作出独到的阐释。
(三)借助文化人类学理论,对西江流域文冲突与变迁、族群关系等若干问题作出语义阐释、文学性描述、心理学解释,为西江流域文化建构一个理论框架。
(四)通过对西江文化的发展研究,努力为西江文化在当代及未来的发展构建一种理论设想,为当地政策制定和经济、社会、文明的发展提供文化学上的思想和实践设计的资源,为泛珠三角和泛北部湾经济圈的连接和西江黄金水道的重建作出学术回应。通过文化人类学的批评理论观照具体的地方文化,学生对文化人类学批评理论的理解再也不是那种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了,取而代之的是具体的“西江文化历史发展的现状”、“西江文化的历史起源”、“西江文化历史发展的特点、形势和优劣势”、“影响西江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西江文化精神与西江人的文化性格”、“西江龙母文化与禅宗文化的思想资源:民间宗教与精神性格”、“西江流域的风俗生活、社会形态和艺术文化”、“西江的码头与航道、西江的农产与市场及经济模式”、“泛珠三角与泛北部湾经济圈地带的积极连接”、“重建西江黄金水道的可行性和前景”、“关于建立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基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研究”、“西江流域物质资源、物流交通与市民经济的现状与进一步开发”、“西江流域的生活方式与民间活力”、“西江流域的文化教育、艺术生活与社会文明的升华及新经济的创造力”、“西江流域的本土文化优势的发扬”、“西江文化发展的前景展望”、“西江文化发展的策略”等等一系列可操作性的研究课题,抽象的概念和相对稳定的理论知识变成了动态的知识系列,通过西江文化深层内涵和价值的文化人类学阐释,积极服务于西江流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性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批评课程应用型评论人才的培养,仅仅靠灌输书本的知识远远不够,必须紧密联系有地方特色的文学、文化现象,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动态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面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文学、文化现象迅速作出反应的文学评论实践能力。
三、缩短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的距离,构建应用型评论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体系
地方性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批评课程应用型评论人才的培养,把抽象的批评理论化为动态的具体的知识体系,缩短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之间的距离,使相对稳定的知识结构变成了一个动态的结构,必须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梧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几年的实践,把文学批评课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建构四个专题,形成相对完整的文学批评教学内容体系,应用于文学批评课程的教学。
(一)文学批评的哲学背景和世纪特征专题:通过研究当今文学批评的文化语境和现代性意蕴,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当今文学批评不是很纯粹的文学批评,可以与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联姻,其哲学背景是分析哲学、现象学和科学哲学的共同倾向和特征。
(二)文学批评模式与流派专题:通过本专题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社会历史批评、印象批评、文体学批评、文本批评、原型批评、文化人类学批评、文化研究批评、心理分析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0世纪以来在中西学界流行的文学批评模式与流派的理论基础、理论特征和批评的内容范围以及操作方法,建构当今文学批评的理论知识体系。
(三)中国和西方当代文学批评案例专题:通过本专题的教学,运用相关的批评理论指导学生的批评实践,包括对王安忆、莫言、鬼子、东西、林白、池莉、陈染、池子建、余华、史铁生、格非、海子等中国当代重要作家的批评实践和对西方重要作家及批评大师如艾略特、福克纳、海明威、纳博科夫、卡尔维诺、陀斯妥耶夫斯基、巴赫金、荷尔德林、庞德、布鲁克斯等的批评,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梧州本地的文学、文化现象,突出当代文学批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通过学习和实践训练,把握当代文学批评的时代脉搏,让学生通过文学“实践性的研究”,掌握从当代文学现象看文化现象和文化发展的研究方法,把抽象的批评理论化为动态的具体的知识体系,运用“立足作品反应—概括文学现象—阐释文化背景”的方法和思路,对变化中的本地文学、文化现象迅速作出反应,从而培养学生参与文学评论活动的实践能力。
(四)当代文学批评的表述专题:通过本专题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当今文学批评文章的分类、写作步骤、写作技巧和不同类型批评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写作文学批评文章的技能。通过上述四个专题的学习和实践,建构起一个相对完整的当代文学批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为当代文学批评的教学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内容范本和模式,突出当代文学批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训练,对运动中的文学现象迅速作出反应,从而培养学生参与文学评论活动的实践能力。
总之,地方性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批评课程应用型评论人才的培养,应该在充分把握文学批评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征及其思维性质和思维特征的基础上,追踪文学批评学科学术研究的前沿,明确文学批评学科的发展方向,在关注当代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上,结合本土文学、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建构起文学批评学科的教学内容体系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有可能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和较高业务素质的应用型评论人才。
作者:梁复明单位:梧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