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完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慧活动能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慧活动则起促退作用。“在教学中,智力因素的发挥程度如何,关键在于对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展的情况,因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1]据调查得知,成人学生的年龄绝大多数在20岁-32岁之间,其中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落榜生)占有一定比例。这种年龄段的学生的可塑性、教育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成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完善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其中课堂教学是引导成人学生完善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渠道之一。成人教育的各个专业都有非智力因素完善的任务和可能性,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属于人文学科,其丰富的作家作品、饱含文化底蕴的汉语和语言学,在成人学生非智力因素完善方面可谓得天独厚。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开发或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一兴趣培养
兴趣和爱好是学生求知的起点和强大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集中注意,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参与。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2]有兴趣的学习会使学生精神振奋,乐此不疲,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称:“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并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加以表达,可以增强教学的魅力,吸引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主要有激疑引趣、内容引趣、情境模拟引趣和引发认知冲突等。好的设疑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种点燃思维火花,进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例如,在《金瓶梅》的教学中,教师在简介潘金莲的基本情况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么,我们如何全面看待潘金莲这个人物呢?她是尤物?是淫妇?是迫害者?是被害者?是西门庆害了她?是她害了西门庆?是社会欺凌了她?是她报复了社会?都是的,又都不全是。对潘金莲,我们痛恨她?厌恶她?鄙薄她?同情她?对的,又都不全对。”通过一系列带有矛盾性的问题的提出,一定会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促使他们课后去阅读《金瓶梅》原著,探讨潘金莲形象的塑造。并告诉他们可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应用写作课中,教师在讲合同的语言要严密准确时,可举“写别一个字,痛失百万元”[3]的例子,让学生辨析“定金”与“订金”的细微差别。讲新闻标题的拟定技巧时,可举这样一个例子:〈肩题〉妻子———不判离婚就自杀丈夫———判了离婚就杀人〈主标题〉法院怎么办?这种运用设问式造成悬念,易于引起读者诧异或注意的标题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机激发
亲和需要是保持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动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讲《诗经》燕飨诗中的《鹿鸣》、《常棣》等诗时,可激发成人学生的交往动机。《鹿鸣》是写国君宴饮群臣宾客的诗。君王礼遇群臣,既享以酒食,又赐以币帛,以换取他们修德爱民,尽忠于王室之心。全诗都用鹿的鸣叫声起兴,表示诚恳招饮之情(据说鹿觅得食物后,就呼叫同类,一起享用)。宴饮以“旨酒”飨客,不是目的,追求的乃是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实现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性目标。在指导学生批判地继承的基础上,可激发学生的交往动机。在讲到一些多产作家如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巴尔扎克、莎士比亚等时,可适当引发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
三意志磨练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条件。席勒说过:“只有恒心才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地。”坚持性往往是人们取得事业成功的保证。培养学生的意志,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用典型事例激发。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文学史上,古今中外有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和文学典型为我们锤炼意志树立了榜样。如: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5年;曹雪芹写《红楼梦》花了10年;歌德写《浮士德》花了60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37年。正是这些著名作家高度的坚持性,才使他们完成了一部部煌煌巨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在中国当代文学《红岩》中,区委书记江姐在赴华蓥山途中见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她悲痛欲绝,“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但她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自制力控制自己,化悲痛为力量,更勇敢地投入战斗。她被捕入狱后,受尽了折磨。面对酷刑,她宁死不屈,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顽强地坚守着党的秘密。教师在分析江姐形象时,应重点突出上述内容,让学生从江姐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理想、壮美情操、钢铁般的意志、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受到感染、教育和鼓舞。
2.强化挫折训练,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人生道路不可能平坦笔直,人人均会受到挫折,因此,必须多向学生进行“逆境成才”的教育。通过挫折教育和训练,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特定的困难情境或高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难题”,让他们经历一些磨难,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增强坚持不懈的毅力。调查得知,当今有不少成人学生的意志较普遍地存在软弱性,自制力弱,如虽然知道喜好或沉迷于上网聊天、玩游戏、打牌等并不好,它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工作、学习甚至家庭关系,但就是不能自控,或戒除一段时间后,又东山再起,死灰复燃,这就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对于这类难以抵御外界诱惑的意志软弱的学生,要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高尔基说:“哪怕是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增强坚持不懈的毅力,表现在学习上就要克服一知半解、半途而废的缺点,正如北宋学者张载所言:“学习如登山麓,……及到峭峻之处……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不能“苦难则止”。此外,树立高远的人生目标也是增强毅力的重要环节。斯大林说,伟大的目的产生伟大的毅力。从奥斯特洛夫斯基和张海迪身上,我们可以充分地看到,崇高的人生目的怎样有力地激发出坚韧的毅力。毅力与克服困难伴生。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增强毅力的过程。
四情感熏陶
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4]情感是人的灵魂,情感因素是一切语言学习成败的基础,因此,要学好语言,就必须培养情感。将情感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其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文学家笔下的“情”,是一个宽广的领域,既有丰富的情感表现,也有产生复杂情感的情境,更有千般妩媚、万种波澜的内心体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广厦”的“天下寒士”的深切同情,并表示宁可“吾庐独破受冻死”也希望“天下寒士”拥有“千万间”“广厦”“俱欢颜”。教师可由此引申,对学生实施社会同情感教育,激发他们对地震灾民、对残疾人、对贫困失学儿童深切的同情心,从而让他们懂得,在该伸出援手时一定要慷慨解囊。李白一生喜欢在名山大川间遨游,学习他的“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山花向我笑”等把大自然人格化的诗句,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生态情感。爱国主义这种高尚情感的培育与提升,可通过文学作品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熏陶、化育。例如,《诗经•无衣》中,秦国民众为了保卫国家,在军衣短缺的艰苦条件下,表示愿意共用,“与子同袍”,这种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应让学生受到深深的感染。《汉书•苏武传》中的苏武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宁愿肝脑涂地也不为情义、利诱所动,表现了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屈原震古烁今的壮美诗篇《离骚》,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许多作品,也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
五性格完善
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主宰人生。性格是出于自然的璞玉,关键在于打磨。成人学生的性格存在不少弱点,尚须不断完善,文学课可成为他们性格优化的重要载体。例如,在讲授现代文学专题中的“鲁迅研究四题”时,教师可以进行拓展,对学生进行性格教育。鲁迅是伟大的,然而,他也是一个少有的痛苦的精灵。鲁迅的一生,大半是浸泡在痛苦的酒浆里。家庭的变故,没有爱情的婚姻,兄弟失和,病魔缠身,敌人的攻击、诽谤,无一不在折磨着鲁迅。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5]。他在极度忙碌中,总是压倒强烈的痛苦,进行“绝望的抗战”[6],是一位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勇敢、最坚决、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再如,海明威的著名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超级“硬汉”老渔夫桑提亚哥的形象。在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硬汉性格”教育。值得说明的是,有的事例蕴涵着多种非智力因素在内,是非智力因素训练的综合体。例如,《三国演义》中的黄盖,为了诈降,为了骗取蔡中、蔡和、曹操的信任,不惜付出自己的血肉之躯,让周瑜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昏厥几次”。这位老将军顽强的意志、爱憎分明的情感、坚忍的性格能不使学生受到触动吗?《水浒传》中的武松是一位除暴安良的义士和叱咤风云的孤胆英雄。为了报答施恩的知遇之恩,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情节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性格能不给学生以震撼吗?
六信息技术的运用
21世纪的教育正在经历着由信息科学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为适应社会的变迁,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首先是教学手段的网络化,包括卫星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有线电视网和电信通讯网,使在时空上处于准永久分离状态的师生,在教学中却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进行适时可视的交互。其次是教学环境的数字化,如多媒体综合教室、网络型多媒体CAI教室的建设,多媒体计算机、光学数字投影仪、视频演示仪、光盘刻录系统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配备,以保证教学信息处理和传输的数字化。再次是教学资源的电子化,电大系统的教学资料电子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为此,地市分校应尽快建立电子图书馆和教学光盘库,让学习者能方便快捷地查阅相关的电子书报、杂志,也可注册进入一些专业的网络资源库,如中国期刊网等,查找学习任务和目标所需的相关信息资料,使教育真正实现现代化。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项基本的非智力因素应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培养途径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渗透、点拨,通过借助多媒体工具制作能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然后在面授课中付诸实施,以提高感染力和教育效果。
在课外,教师可利用校园网引导大学生正确地阅读。在校园网上建立“精品网址中心”,为读者提供集成化的阅读信息检索界面,内容包括精选的期刊、图书和报纸等,对这些信息分别记录其网址,描述其内容,介绍检索利用方法,为大学生提供积极、有益、健康的网站评价信息。学校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图书评介”、“新书预告”和“读书咨询”等网络热线,组织有关教师通过网络引导大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为大学生的成长服务。通过BBS、E-mail、QQ群、论坛、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交互,解答学生的疑难。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对症处方,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步实现教育方法的现代化,以求得最好的内化效果。我们完全可以相信,经过一两年的努力,成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完善也就会展现出令人振奋的情景!
总之,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而且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智力因素更为重要。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多数课程与非智力因素的相关度更高,收到的成效也会要迅速和明显一些。只要我们始终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注意“润物细无声”地渗透,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来优化教育过程,积极培养学生高尚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就能促进他们智能的发展,将学生打造成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