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英美文学特色课构思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大学入校新生的英语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很多同学能在大学一年级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这使得大学英语四级后续教学的重要性突显出来。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四级后续英语选修课。英美文学欣赏课便是其中一门主要的课程之一。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师可能是教英语专业文学课的或曾在学生时期上过英语专业文学课的现任大学英语老师们,因此,他们授课的内容和方式或多或少地延续了传统文学课的教学模式,即单独教授文学史或者直接研究文本来欣赏作品。这种方式很难适应目前课时量较少的四级后续拓展课英语教学。而根据文学课的性质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沿着文学发展史的脉络研究文本将使这门课成为“学习英国语言,欣赏英美文学作品,了解西方文化”的一门双赢课程。
一、文学的多层次性
可谓文学?有人说,“‘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说它似,似在它的确说出‘文学’定义的一部分,说它不似,不似在它仅仅说出文学定义的一部分。”可以说“文学”的定义,呈现着多层次状态,是一个多层次结构。”〔1〕文学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息息相关,它不是一个独立体。英国文学有其漫长的发展史,而美国文学又只有二百多年的急剧发展史。欣赏哪部名篇佳作都离不开时代的脉搏和反映时代的焦点问题。
(一)作品反映现实
D.H.劳伦斯是20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他的创作基本属于现实主义文学范畴,他的小说大多选择他的故乡诺丁汉郡作为背景,这让他的很多作品有着浓重的写实意味。《菊花香》就继承了这种写作特点。劳伦斯借《菊花香》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矿工家庭的血与泪。而作者本身就出生于一个矿工家庭。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劳伦斯童年生活的地方。这个令劳伦斯极其厌恶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工业革命给广大工人阶级带来的巨大影响。所以,“每一位伟大作家的产生,每一部文学精品的问世,大多是由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造就的,而这些伟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反过来从各个方面折射出各自特定的时代风貌。”〔2〕“作为读者,在读作品的时候,还需要对人做进一步的或全新的研究。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在研究人的过程中,都是在一定的范畴中进行的。这个范畴就是社会:它包括作品中人的社会、作者的社会以及读者的社会。”
(二)历史造就作家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文学是时代的镜子,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不可能孤立于时代之外。从英国的文艺复兴到批判的现实主义,每一个时代都相应地造就了伟大的作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现代主义时期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个时期,工业化程度加剧,城市化进程加深,一战所带来的创伤,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情绪上的强烈不安和焦灼感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价值体系的崩溃等诸多历史因素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产生着巨大的影响。”〔4〕这一时期的作家特别注重对人们内心世界的挖掘。作品体现了作家在美学上的反叛与创新,反映出对精神上达到大彻大悟的渴求以及他们对同胞的日益强烈的责任感。现代主义作家海明威就是“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因此,欣赏文学作品,“如果不了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历史背景,不把文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放在一个大的背景中去探讨,就很难把握文学发展的规律,更难以透彻理解文学史中的各个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创作风格,难以领会文学作品中深刻的社会意义以及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很容易失去对作品深刻的解读。”
二、教学主体的变化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说明,“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求。”
(一)适应教学主体的变化
目前,大学新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逐年攀升,根据2009和2010年分别在全国24所高等院校进行的词汇测试的结果,许多入校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已达到3363。有些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有的优秀学生已接近六级,可以说原来大学英语所追求的学生综合英语能力已基本在中学完成。因此,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周期正在一定程度地缩短,大学生英语四级后续学习阶段在随之加强和加长,此阶段的英语教学应更加注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高中生英语语言应试能力很高,但英语知识面却很窄。那么,大学英语的重心理应尽快调整到更加适应学生需求的具有特色的英语教学上。“一个强调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后大学英语教学时代已经到来,……”〔7〕同时,“英语教学不会只有一种课程设置、一种教学模式、一种英语教材”(Graddol,2006)。我们可以把开设英美文学欣赏课作为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和提高文化修养的科目,然而为大学英语开设的英美文学欣赏课应有别于专业英语的文学课,要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英美文学融入了社会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欣赏作品,吸收人文精神有利于增强对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了解,还可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审美的敏感性,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文素质的提高。”〔8〕《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也是拓展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设计大学英语课程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文化知识的传授。文学欣赏课应该是融文本于史纲,文史一体的课程,把语言作为工具,了解社会、文化,欣赏经典作品,提高语言水平,更能通过学习塑造人生观。
三、社会需求
“二十一世纪的特点是世界呈现多极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间各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间的合作也日趋频繁。而这种竞争和合作最终都体现在人才的竞争和人与人的合作上。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适应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9〕要成为国际化人才,就应做到熟悉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外国文学史同时也是外国文化史,通过考察文学和文化整体、文学与其他文化子系统,进行中外文学比较,是学习和了解他族文化的一条捷径。”同时“通过学习和比较中外文学,中国文化能够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之中,并从中谋求自我的发展和壮大。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广泛的情况下,英美文学教学更应发挥文化介绍和交流的功能,培养在未来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四、教学改革创新
就文学课教学方法而言,有的是以文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的则强调文史并重的教学方法。但上述教法主要是针对专业英语学生的文学课。我们此处研究的教学主体是由大学英语四级后的一部分学生,强化英语和双学位英语的学生组成。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基数较大,选修英美文学课的学生数目超过专业英语的学生数目。这门文学课的教学方法一定是有别于专业课的新型授课方式。经过十来年对双学位、强化及四级后学生文学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在设计教学时,几个要点应给予重点考虑,从而构建审时度势的大学英语四级后英美文学欣赏课的新模式。
(一)作为教学主体的这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他们的语言水平较高,学习文学的目的是把英语作为工具扩大知识面、在提高文学欣赏水平的同时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所以,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们不会满足于仅仅欣赏或研读几篇文本,而需要尽量多了解文学的各方面知识,通过这门课达到学会怎样学习文学知识的目的。
(二)基于文学和历史的不可分割性,基于学生学文学的目的,有选择地把握文史内容,“只有将文学史的讲授与文学精品欣赏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从宏观上去了解和把握文学的经纬,……”
(三)在实际教学中,选修课课时量少的问题尤为突出。这就需要教师掌控好课堂,取其精华,选择英美文学中灿烂的几段历史和这个阶段留给人类更具意义的名篇佳作。
(四)更新教学方式。教师一言堂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云雾昭昭,导致失去兴趣。教师可以娴熟地介绍文学演变史的纲要,让绚丽的文史脉搏浮现在学生的眼前。示范怎样挖掘文本中的精彩从而启迪学生,安排学生,引领他们沿着该文脉,自己动手查资料,做总结,给其他同学展示心得。此外,欣赏影片、排练戏剧片段走进人物世界、小型研讨、诗歌吟唱等多种形式。刘加媚的方法也很好,“教师在对历史背景文学思潮以及作家生平和主要作品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后,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之中,细心揣摩一首诗、一部小说或一部戏剧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表达方式。”这种文史结合模式“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启发,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教文学,也是对现实生活的打量和反思。开设特色英语课程除了具有明确的目的,还需兼备时代特征,使其成为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领域的一个创新点。这种融文本于史纲教学的大学英语英美文学欣赏课的新模式有助于培养出既懂外语且知识面宽泛的精英人才,在当今社会发展大背景下愈加显示出其针对性强、实用价值高的特点。期待这一探讨可以为大学英语四级后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实时性强、目标明确的指导,也将为开拓不同层次的大学英语教学新局面提供一项改革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