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当代文艺思维转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强调的是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坚持的是一种革命发展观。“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的斗争思维主导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第二个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这一阶段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改革开放之路,坚持的是一种改革发展观。它针对的是过分强调阶级斗争、忽视经济建设的现象。显然这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发展观,已经极大地动摇了斗争思维的主导地位。第三个阶段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科学发展观不是对改革发展观的否定,它是针对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出现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和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而提出来的。它强调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艺领域的斗争思维是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的客观存在,是现当代社会思潮剧烈变化的客观写照,是社会经济、政治急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与旧文学的斗争中诞生的,革命性与斗争性是新文学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端期——五四新文学革命中,“文学革命”论者不管是与以林琴南为代表的守旧派的论争,还是与“学衡派”“甲寅派”以及“整理国故”派的论争,我们都可以看到新旧文学阵营之间那种决绝的态度与排斥的批判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曾说过:“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支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文艺在民族革命和解放中被赋予了重要的责任,战斗精神和斗争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笔墨当随时代。”文艺的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生活的影响。时代主题的转换要求文艺面对生活调整自身的姿态。随着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换,文艺的斗争思维向和谐思维转型也就成为历史的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代主题开始逐渐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到上世纪50年代末已基本完成。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就更是成为世界的突出主题。对于人类社会时代主题的转换,文学艺术不可能置身于外。因为文艺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又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对于当今文艺的时代主题,同志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和第七次全国作代会上作出了科学的判断:“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一切有成就的文艺家,都注重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都注重反映和引导人民创造历史的壮阔活动。只有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文艺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同志的讲话深刻阐明了随着时代向和平与发展的转型,文学艺术必然从斗争思维转变到和谐思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特殊的作用。
诚然,观念的东西不会随着政治、经济的变革而立即变化;但社会的倡导和推动则可以促进其加快更新。检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当代文艺史,某些历史积淀的文化观念与和谐思维是不相适应的,需要清理、革除或扬弃。
一是要扬弃斗争文化观念。20世纪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革命的世纪。斗争思维深深地植入人们的意识结构之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态和思维方式。尤其是带着满身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事业后,文化心理上仍然保留着战争时期的痕迹。但今天,中国社会已经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白热化、革命与战争占据人们生活主要内容的非常态生活方式,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人们安居乐业、祥和美满的日常生活方式。扬弃斗争意识,倡导“和合”理念,舍弃“你死我活”,鼓励“合作双赢”,应该成为当今时代的文化主题。当然,和谐社会并不否认矛盾的存在,它承认矛盾、正视矛盾,要求牢牢掌握解决矛盾的主动权,协调社会系统中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使矛盾激化,尽量化解矛盾,以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和正常运行。或者说,它更强调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
二是要扬弃单一文化观念。在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由于缺少经验和“左倾”思潮的发展与泛滥,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在文化建设上,强调“文化一律”,导致了一系列失误。事实上,文化总是以多样的形态传承繁衍、生生不息。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这些不同特质的文化形态在交融、冲突、博弈中丰富了社会的文化内容,构成生动的文化景观。随着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社会生产劳动的分工,社会的审美趣味、价值判断、精神需求,必然呈现差异性。要满足社会各阶层精神文化的需要,维护各阶层的文化权益,发展各阶层的文化利益,就应该尊重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对于不同层次的文化,党的十六大有明确的要求,即: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谐是以承认多样性、差异性为前提的,这才是“和而不同”。当然,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兼容并包,又不是各种文化形态等量齐观,而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是要反思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只关心人类自身的利益,而把自然作为满足人类生存需求及欲望的占有物,人类成为自然的唯一主宰,自然被作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它把人类利益超自然化,把人类价值唯一化,把自然存在对象化,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向了两极对立。这种只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忽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和谐性,甚至只关注当代人或本地人的生存与发展,无疑是狭隘的、短视的。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等全球性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条件和质量,迫使人类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生态文学因此应运而生。生态文学揭示生态危机及其社会根源,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极构建生态文明。然而,当前的生态文学在面对以人为本和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上,在面对发展与可持续的关系上,都还有令人置疑的地方。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对我国现阶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的深刻认识和概括,包括了对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
和谐思维方式是和谐文化的深层内核,建设和谐文化,实现科学发展,关键在于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从和谐的视域出发,以和谐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来观察生活,攫取素材,创造作品,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