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生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文学欣赏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使他们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达到陶冶情操、开阔视野的目的,正确处理好人生道路上可能遭遇的各种困惑,能够有效地借鉴古人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少走弯路。然而由于读者所处的时代、个人的文学修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会使他们在同一阅读活动中,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评述,会影响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高职学生有很多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充分利用课堂,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目的是首先要关注的。《文学欣赏》教材由教师自己参与编写,这样能够充分利用教材去影响学生,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是文质兼备的好文章,兼有可读性、思想性和审美性。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从这些美文中汲取营养,并不断丰富发展学生自身的文化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营造一种能让学生全身心参与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使文学欣赏变成学生自己要欣赏、想欣赏、能欣赏的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的物质财富已让很多90后的青年学生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他们普遍重物质,轻精神;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利益,缺乏理想和信仰,对金钱物质有一种近乎固执的追逐,更甚者则沉迷于其中,尚不自知,长此以往后患无穷。只有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引导他们从文学欣赏中汲取营养,提升综合素质。鲁迅先生曾经很经典地指出:对于《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见同样一部作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再比如《长恨歌》,有人认为是讽喻唐玄宗的荒淫误国,为后来的统治者提出忠告,有人则感受到了一段感人至深、至情至性的纯真爱情,也有人把《长恨歌》看成是白居易对自身爱情经历的演绎,借以寄托诗人对自己美好初恋的刻骨记忆,这就是文学欣赏的无穷魅力。
二、把课堂作为培养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主阵地
在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欣赏时,一定要教育他们端正文学欣赏的态度,站在正确的立场上,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去鉴赏文学作品,只有如此,学生才能辨别文学作品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也才能通过文学欣赏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和高尚的情操,增强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产品消极影响的能力。
1.用活用好《文学欣赏》教材,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教材是根本。从2007年启动语文课程改革以来,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大胆探索新的时期高职语文教育的新思路,从教材编写入手,结合学校艺术专业生占主导的实际情况,为使语文教学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可以尝试对传统大学语文做些突破,把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审美性目标交由“文学欣赏”这门课程来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能使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联系更紧密,学生在学习时也更加主动积极,学习效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好的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沃土,充分了解挖掘教材选文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灵活使用,不按部就班,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使用教材的程序,选文的顺序、数量、详略、主次在不同专业的教学班级中,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文化课为专业课夯实基础,避免了大众套餐。这样做能使教材真正被灵活地利用起来,发挥它教书育人的作用。
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近几年,高职学院的生源之争愈演愈烈,其直接后果是招来的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各院校为争夺有限的生源,只有降低入学门槛,才能基本满足学校的生源基数。因此,招进来的学生普遍文化底子不厚,尤其是像以艺术生为主的学校,高考100多分的占绝大多数,许多学生正是因为高考失利,上不了本科,甚至连一些热点地区的专科也上不上,才选择在省内的高职院校就读。这些学生上课普遍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能集中,上课不能进入状态,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学欣赏这门课程所选篇目大都是文质兼备的作品,其人文性、艺术性之强,需要教师有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通过教师的寥寥数语,画龙点睛的点拨,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作品的意境,渐入文学欣赏的佳境。有经验的教师会运用巧妙的提问、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常常通过形象的想象,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情境中。组织好学生的注意,利用学生的兴趣和兴奋阀,乘势而发,从心理上读懂学生的心语,能够抓住学生的心,这样组织教学,往往能事半功倍。比如采取讨论式教学,针对人物形象或作品主题存在分歧的观点可以设计一些争论的题目,组织学生思考、质疑、探讨和交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所谓教学相长,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再精彩的教学对学生而言都是有距离的,文学欣赏讲究“入乎其内”,不能把学生带入到课堂上来,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在讲小说欣赏这一节时,讲到鲁迅的《伤逝》,可以先告诉学生《伤逝》是鲁迅一生中唯一反映青年知识分子爱情婚姻观的一部小说,它取材于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经历,故事的主要情节都应是鲁迅的亲身体验,所以《伤逝》这篇小说才能如此真实可信,尤其是刻画涓生的心理活动时更显细腻,深入人物的内心,直抵人物的灵魂深处,其感染力是显而易见的,结合介绍鲁迅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然后要求学生去仔细阅读小说全文,并思考一个问题:造成子君涓生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布置完毕,学生的求知兴趣基本都被调动起来了,在看完了全文之后,很快就有学生主动要求发言,而且在学生中自然形成了两个阵营。一方认为社会环境是造成子君涓生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其理由有:①民国时期,封建思想仍然盛行,像子君这种自由恋爱则被视为新潮,要被当做怪物来围观;②生存环境恶劣,房东小官太太与子君的暗斗,教育局长公子之流对涓生的孤立,涓生伯父的幼年同窗对子君之死的冷漠,子君的胞叔对子君的专制;③涓生的去职失业彻底将这温馨小家庭的安宁打破了,面对生计,子君赖以维系的油鸡成了肴馔,宠物“阿随”也被涓生残忍抛弃;④“冬季火炉就要成为很大的问题”,浪漫的爱情终究敌不过现实的柴米油盐,无法否认正是贫困加速了二人爱情的毁灭。另一方则认为人物自身的性格缺陷才是导致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其理由有:①涓生和子君貌合神离,涓生有思想、有主见、有远大的理想,而子君单纯幼稚,对爱情的永恒盲目乐观,加之无远大追求,爱情成为生活的全部;②涓生对子君的爱,只是因为子君的勇敢,涓生本自私怯弱,虽有远大理想,却无力挣脱现实环境的桎梏,而子君对涓生的爱,只是急于摆脱叔父的专制,而一时迷了心窍,二人的爱不能不说是一个性格互补的结果;③涓生虚伪,善于伪装,子君则单纯坦诚,如子君为其宠物狗取名阿随,征求涓生意见时,涓生只虚伪地应付子君而非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可怕的掩盖才是导致二人关系迅速破裂的原因;④子君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资本和能力,在经济上完全依附于涓生,而涓生的自私怯弱虚伪又岂是子君所能终生依靠?⑤善良的子君不可能是虚伪自私的涓生的真爱,是子君的善良和涓生的虚伪葬送了二人的爱情。双方论辩的结果虽然是胜负难辨,但学生是从中找到了快乐,尝到了文学欣赏的乐趣。电教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网络时代,文学欣赏教学活动也必须运用这一科学的教学手段,传统的黑板演示被现代多媒体取代,学生在愉悦中轻松学习,而能事半功倍。如在向学生介绍苏轼生平和《定风波》的写作背景时,通过播放《百家讲坛》中的《大难临头》让学生了解诗人被贬黄州团练副使的来龙去脉,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作品的感知性,更有助于理解作品的主旨内涵,使学生在对诗人达观个性、旷达襟怀的激赏中,潜移默化中收到润物无声之效,达到了思想教育、文化影响的目的。
3.教学中引入比较欣赏法。为了改变单一的欣赏模式,尝试在课堂中引入比较欣赏法教学,同类作品可以比较,不同作家作品也可以比较,如同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就具有可比性。李商隐和杜牧同样生活在晚唐的政治环境,同样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他们的诗作同样充满着盛世末日的伤感颓废,但二者还是存在区别,因此在讲授李商隐的《无题》时就有意去和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作比较,从诗人生平到作品立意、表现手法、艺术成就等各方面展开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李商隐是如何成为晚唐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终其一生穷困潦倒、抑郁早亡,而杜牧虽也为理想抱负不得实现而抱憾终生,然其出身高贵、恃才自负,又更有多年主政一方的经历,使他自认为在政治上还是有所为,尽管诗人的一生也是难展其才,但还是可以从他的《九日齐山登高》中感受到诗人偶尔小小的得意忘怀和“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的豪迈气概,而在李商隐的《无题》中却只能听到诗人那一声“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绝望叹息,像这种在比较欣赏中得到的信息,远比单一的阅读要深刻得多,丰富得多。
三、培养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要向课外延伸
要持续地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仅靠课内的讲和练是不够的,实践证明把文学欣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向课外延伸,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只需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博览群书,徜徉于书海,这样学生既可以在课外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又可以知道读什么书,怎样去读,其探究的欲望定会倍增。为此,如定期开办相关讲座,如美学须知、文学评论、诗词欣赏、名著快读等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拓其视野,高其品位,强其能力,再佐以社会调查,在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中逐渐把学生引入到文学欣赏的圣殿,使之渐入佳境,尽兴畅游。
作者:彭圣珠 单位: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