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海明威作品集体个人主义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老人与海》是欧内斯特•海明威后期创作的一部作品,自1952年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关注。哈维•布雷特说它是“一部伟大而真实的小说,既动人心弦,又让人震撼;既是悲剧性的,又是乐观的”。福克纳认为,“时间将会证明,这篇小说是包括我和他的同时代的人在内写得最出色的一篇”。海明威自己也认为这部作品“是他一辈子所能写出的最好的一部作品”。由于对叙事艺术的精通及其对近代文体风格的巨大影响,海明威于1954年凭借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老人与海》自问世以来,国内外评论家采用多种方法、理论,从多个角度对它进行了阐释。很多评论家认为,《老人与海》展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一首人类与自然、命运抗争的伟大颂歌,老人桑迪亚哥是海明威塑造最为成功的“硬汉”形象之一,他体现了人类在命运重压下永不言败的高贵优雅。但若把老人置于美国文化传统及时代背景之下加以考察探究,那么老人的捕鱼行为、海上的失败则呈现出新的社会意义与启示。本文就这部小说中老人出海、老人同大马林鱼和鲨鱼的搏斗、老人的迷惘以及老人的反思进行分析,对作品的主题思想进行新的挖掘。
一美国社会的个人主义传统及演变
个人主义是美国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推动美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因素。个人主义的思想源头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哲学、欧洲的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美国个人主义的理论内涵可以概括为三点:个人本身是目的,社会只是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途径;个人的自由发展;从个人出发,维护私有制,其核心观念为追求自我的发展,同时免受任何压迫。独立之前,新英格兰个人主义注重个人的民主自由权利。从独立战争后至西进运动期间,边疆个人主义强调追求个人的发展及政治经济上的平等。它们共同之处是两者均产生于人心质朴的农业型社会之中,较少极端的色彩,较多古典的温情。从南北战争后的美国工业起飞至新政期间,美国国家对市场的干涉较少,个人可尽其能力积累财富,这时期的个人主义主要表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即经济个人主义。经济个人主义渴望通过丛林法则不受限制地攥取社会财富、实现个人目标,认为只有无拘无束的生存竞争,才能使强者更好地成长发展,通过强者来改良种族和整个社会,因而直观地体现为鼓吹残酷竞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新政之后,国家力量开始深入美国社会各个角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团结与合作成为个人主义新的内涵,这种新式个人主义被称为“集体个人主义”。
二《老人与海》中的经济个人主义、反思与社会回归
海明威在作品中常运用象征手法,美国评论家哈里代也曾经说:“海明威运用了象征更加增强了表现人物的效果”。如《老人与海》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狮子、海岸、灯光、大海、大鱼、鲨鱼以及小男孩等,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个人主义回归社会的真实图景。
1非洲狮子:战无不胜的经济个人主义狮子在小说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老人通过谈论、梦到狮子强化自己的强者地位“、硬汉子”形象。对于老人有关狮子的梦,塞尔吉奥•博卡兹教授认为是“小说作者利用梦的因素处理失乐园的神话”。这里的失乐园是指老人年轻时所具备而现在逐渐失去的那种战无不胜的能力,象征着年老的他“对力的追求、对强者的向往”。小说中具有类似象征意义的还有棒球运动员迪马乔和大块头黑人。老人非常崇拜迪马乔,而且在捕鱼过程中曾多次提到这个人。顾尔科教授认为,棒球队员同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联系在一起,为老人“增添了英雄的成分”。老人桑迪亚哥是一个极其乐观且永不言败的英雄,他相信自己曾经是、现在仍是一头百战百胜的雄狮,只是他需要去捕一条大鱼加以证明。对于老人,马林鱼是他最大欲望的化身。在和马林鱼的殊死搏斗中,老人不断告诉自己以及大鱼,他有充足的备用钓线以及一个男子汉所要求的一切,他会誓死奉陪到底以显示一个男子汉的能耐和耐力以及杀死大鱼的决心。这些都是老人极度膨胀的达尔文式个人主义的直接袒露。
2出海太远的老人:极端的经济个人主义如果我们把老人出海的经历看作人类自身学习的过程,小说则展示了达尔文式的经济个人主义是如何在追求自身极端个人欲望时所面临的挑战、灾难、调整及悔改。这一深刻主题是通过一系列的象征物来呈现的。小说中大海、鲨鱼等象征着大自然,海岸、陆地、灯火等则象征着和自然相对的人类社会。老人始终用海岸、陆地、灯火等来标记出海的距离,同时也象征着人类无限欲望逐渐与社会脱轨的过程。当老人把“陆地的气息留在身后”时,他已经踏上了征服之旅。当“绿色的海岸”从他视野中消失时,老人已化身为单枪匹马的战士,期盼着实现征服大鱼的欲望。而当他被马林鱼拖着、成了“系缆绳的桩子”已看不见陆地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出海很远,但欲望使他忘记危险,认为总能“借着哈瓦那的灯火回家”。等哈瓦那的灯光不再明亮,他仍坚信天黑之前就可以杀死马林鱼。当他目光横扫海面意识到这完全是一个人的战役时,他突然体会到内心的孤独。当他意识到海上已到了飓风季节时,他才感到陆地的安全。而现在,看不见陆地,又和他所见过的最大的鱼拴在一起,他已完全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并开始醒悟、后悔,感觉从没有那么累过。“想回家”是老人对自己所作所为反思的结果,也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即回头,但为时已晚。老人知道大难就要临头,他渴望自己的同伴,渴望回到安全的陆地。当看不见任何船帆的影子时,他已彻底醒悟,认为“自己不该离岸那么远”。他总结自己被击垮的根本原因是“出海太远”。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老人出海的失败过程象征了人类达尔文式个人主义在追逐、实现自己欲望过程中的挫败。老人的经历告诉我们任何人都不可能单枪匹马实现自己的一切目标,人的欲望要有节制,人也离不开自己的社会群体。
3回头是岸:集体个人主义的觉醒老人的社会回归经历了迷惘、徘徊、后悔以及坚定四个阶段,这个过程代表了人类自身认识的整个过程,也反映了美国社会思想变化的新趋势。老人思想的变化是在他的个人欲望得以实现,即和马林鱼的搏斗结束后开始的。当时他已疲惫不堪,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个老人。当鲨鱼出现时,老人已经不抱什么希望。当鲨鱼被击毙,同时带走他的鱼叉和全部的绳索时,他开始追悔莫及,说:“现在真希望这是一场梦,希望根本没有钓到过这条鱼,希望独个儿在床上躺在报纸上”。自此,老人便踏上回归之路。他想的是“每过一分钟就离家更近一些”,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杀死马林鱼,意味着老人的最终胜利,也象征着人类最大欲望的实现,却让他开始迷惘,开始质疑杀马林鱼是否是一种罪过。但在真正的灾难来临之前,他还没有彻底顿悟,只是处于一种徘徊状态,这一点可以从他心中反复对自己的罪过的思考得到证明。直到两条鲨鱼来袭并最终咬走了四分之一的鱼时,他才最终清醒,向杀鱼行为致歉,并后悔自己不该离岸太远,忏悔他把自己和鱼儿都毁了,并开始祈祷不必再搏斗。鲨鱼群不但吃光他的鱼,还差点要了他的命。至此,他最终承认自己被击垮,而且“无法进行任何补救”。故事结尾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老人。他意识到个人的局限性,他需要合作,他也离不开他人。他的顿悟让他不再沉重,不再有负担,不再看重个人的得失,而变得一身轻松“:他轻松地驾着船,没有任何想法和感觉。他现在已经超脱一切,只是尽心尽力地驾着小船朝目的港驶去”。没有那个象征个人最大欲望的马林鱼,没有了个人单打独斗的冒险,此时老人已经脱胎换骨,以至于“被击垮倒反而轻松了”。
4男孩曼诺林:勃兴的集体个人主义男孩曼诺林在小说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是老人思想转变的起因,也是转变的方向指引。男孩继承了老人经济个人主义式的勇猛无畏,也凸显出理性集体个人主义的品质。男孩是小说中集体个人主义的完美典范。男孩五岁时便和老人一起捕鱼,曾经和老人一起八十七天没有捕到鱼。在老人出海的一无所获的前四十天,男孩一直跟着老人出海捕鱼。和老人一样,男孩也勇猛无比,喜欢在远的地方捕鱼。男孩正在变成和老人一样的狮子,他继承了老人的思想、行为模式。男孩小小年纪便已懂得“男人是不该流泪的”,也明白男子汉应该做什么。可是,男孩又有老人所不具备的品质。作品中的老人是一个形单影只的老人:妻子去世,没有子女,住在矮小的棚屋里,平时连自己妻子的照片都不敢看,怕想起他形单影只的处境。很多渔夫取笑他空手而归,男孩的父母叫男孩离开他,因为在他们眼里老人“晦气”,“倒霉透顶”。老人平时看看旧报纸,谈论棒球赛,晚上梦到狮子,即使在险象环生的海上,他想到并提起的也只有男孩,因为他知道“只有那个男孩会担心”。这些告诉我们,老人是一个沉浸在自己小世界的孤独“硬汉”。可是,男孩和老人不一样,他是一个非常懂事、乖巧而且会关心照顾别人的孩子:每次老人打回鱼来,男孩帮他收拾整理渔具;当老人没东西吃时,男孩给他弄来饭菜啤酒;老人出海打鱼时,男孩起来送他出海;男孩平时还陪老人聊天、谈新闻、聊棒球赛、谈非洲。老人最后出海的两天,男孩每天起床后就到老人家里看他是否已经回来。男孩认为男人是不该流泪的,可当他看到老人那双血淋淋搏斗过的手时,却心疼地哭了。老人回来后,他给老人弄咖啡,陪在身边一直等他醒来。男孩的关爱融化了老人的孤独,慰藉了老人的心灵。此外,男孩也同周围人保持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男孩象征着社会的关爱与温暖,折射了海明威的社会理想。
三结语
海明威在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辞中说: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老人与海》正是这样一本书,它是海明威对社会文化历史思考、探索的又一新的起点。小说通过老人桑迪亚哥出海捕鱼的经历,生动还原了人类社会中的个人欲望、征服、危难、无助、彷徨、思索以及回归的心路历程。而老人最终从一个乐观、自信、无畏、极端的达尔文式的经济个人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谦逊、关爱、合作、理性的集体个人主义的人,则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