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学欣赏与老师专业成长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文学艺术的美育功能
文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是文学的根本目的,所以文学可以提升人的修养、塑造人的性格,净化人的心灵。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成为“人的生活教科书”。文学对社会的作用不是直接产生的,而是以情感性、审美性及形象性为特征,通过对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人们在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时,对作品所描写的人物行为、性格和命运,在感情上会产生强烈的反应,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陶冶,并增强对生活中美与丑的判断能力。文学艺术作品在于通过艺术形象,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从中受到感染。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能给人更深刻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因此通过文学欣赏,提高教师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逐步升华为一种高品质的精神境界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同程度存在对物质和功利的追求过甚,使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压倒一切的统治地位,而精神的活动和精神的追求则被忽视、被冷漠、被挤压、被驱赶”。教师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消费行为也受到很大冲击,阅读变得快速而粗率,网络小说、杂志、报纸等“快餐文化”取代了经典的书籍,在通俗小说中得到方便的娱乐与充分的宣泄,散漫随意的阅读取代了对那些能够陪伴终生的著作的欣赏和研究。其结果造成了理性精神的匮乏,以至于有的教师沉沦于物质的享受之中,教育教学的动机也带有明显的功利性,丧失了独立个性和对理想的追求。如:补课索要酬金、写文章为了晋级、管理班级为了评奖等,这样是很难培养出更高精神境界的人才的。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迫切需要人文智慧方面的东西,通过人的精神活动特别是审美活动来摆脱物质的羁绊,创造完整和谐的精神及人格。因此要培养教师良好的阅读习惯,使教师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并逐步改变教师的整个精神面貌。
三、文学欣赏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1、丰富审美经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情操、人格等各方面的修养程度。如:有的人抽烟喝酒大把花钱,却舍不得买一本好书;有的人也看书,却津津有味于庸俗不堪的东西。文学欣赏的优势在于,它总是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读者从感受形象入手,经过体验品味,达到对形象的深刻理解。欣赏作品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并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想像和联想活动极为活跃,心灵的空间特别开阔,可以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不仅使人们精神获得激励,情操受到陶冶,同时会远离鄙俗,甚至连气质风度都会美起来。因而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培养出高深的审美习惯。
2、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审美对象与教师的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起联系,通过对作品意境的审美,可以使人融情入景,情景相融,物我两化,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如《陌上桑》中的罗敷,竟然使行者“下担捋髭须”,少年“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写罗敷美哪儿,只是以美的效果来揭示。教师可以从这种美的效果去想象罗敷究竟有多美。因此,在文学审美实践中,教师的审美能力逐步得到提高,并进而完善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核心之一,就是具有较高的治学境界,既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一个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教师,其教学艺术水平也一定比较高,能在教学中创造具有艺术魅力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意境,能以优雅的教态,生动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以美的眼光去发现极为丰富的审美材料,能充分发掘教材的内涵美,使教材变成活的形象,美的化身,以此陶冶学生的心灵;能感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自觉加深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印象,唤起创造的灵感和欲望。有这样的教师在课堂中,学生无需有意识的努力就能保持盎然的学习兴趣,在更高层次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3、激发积极情感,塑造教师健康和谐的人格“情感作为审美心理中的灵魂和内驱力,对其他的心理要素有着强烈的渗透和弥漫作用”。文学作品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衣以入情。”优秀的文学作品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有对祖国的爱、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着;有开怀的笑、哽咽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文学艺术的欣赏这种审美活动不断完善自我,塑造自己健康和谐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喜欢模仿。教师必须以自己良好的道德风范,以身作则,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榜样,使学生受到高尚人格的陶冶。教师作为教学艺术家,还必须使自己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只有那些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教师才能创造出空灵的独具神韵的教学意境,并不断净化自己的精神境界,做到精神淡泊、平和严静、超凡脱俗。
总之,寓美育于智育、德育之中的文学教育,以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之中改变着人们的整个精神面貌——从思想、感情、性格以至品德、心理等等,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通过文学教育,不断完善和塑造教师的完美形象,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并逐步升华为一种高品位的职业风范和精神境界,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施行潜移默化的“熏染”,才能培养出高品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