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康拉德笔下生命体现范文

康拉德笔下生命体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康拉德笔下生命体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康拉德笔下生命体现

摘要:《台风》是英国著名现代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海洋小说中的代表作。本文拟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中的自我和超我为理论依据,分析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在台风来临前后的不同表现,从而挖掘出这两个人物身上的内在品质,生命的价值也在台风这种极端的自然条件下得到充分展现。

关键词:《台风》约瑟夫·康拉德自我超我生命的价值

一、引言

约瑟夫·康拉德(1875—1924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于俄国的一个波兰籍家庭,自幼喜欢冒险的海上生活。17岁时,前往马赛学习航海。后来在一个英国船队先后担任水手与船长的职务,一生中在海上生活的时间达20年之久。20岁时才开始学习英语,近40岁时因为健康原因,结束海上生活,定居伦敦并且成为专业作家。他的作品有很多是描写海上生活的。“《台风》可以算是康拉德海洋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标志着康拉德的写作艺术已达到成熟的程度。故事描写了两个方面的矛盾:一个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另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1]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便是马克惠船长及船员们与台风的斗争,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则更多地体现在中国民工之间的争斗。“尽管这篇小说也属于‘专写暴风雨之作’,但它的真正的主题‘不是恶劣的天气,而是甲板下人为因素造成的极度紧张给船上生活带来的复杂情势’。”[2]在这部小说中,康拉德细致地描写了大自然的恶劣与残暴,但他更强调的是人在面对这种恶劣环境时所表现出的勇敢、沉着等品质。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小说中马克惠和朱可士两人在台风前后的反应,向读者展示人在台风这种极端恶劣的自然灾害前的最真实的精神和生理状况,引导读者对人类生存价值的思考和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索。在本文中,笔者拟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中的自我、超我为理论依据,探讨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命价值。

二、自我的控制价值的隐藏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是在其潜意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其三重人格结构学说中,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部分。“本我(id)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部分,其中贮藏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一些本能性冲动,按照快乐原则行动,一味追求满足;自我(ego)是意识的结构部分,来自伊底经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代表理性与机智,按照现实原则活动;超我(super-ego)又称自我理想,是从自我中分化出去的部分,代表良心,是人格中最道德的部分,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自我。”[3]总而言之,本我中充满了人的各种受压抑的欲望,不论何时何地都只想着满足欲望;而自我是对本我中各种欲望的控制,同时在现实原则上寻求本我的满足,在本我与现实中达到一种平衡;而超我则通过现实中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我,压制本我。

在小说的开头,马克惠船长的形象显得古怪可笑,看似愚笨。“南山号船长马克惠,生的那副相貌,简直就是他内心的副本,表里完全一致:并不显露坚毅或呆钝的特点;什么显明的特点都没有;只是平平淡淡,不起感应,不动声色。倘使说他的外貌偶尔有所暗示,那除非就是羞涩。”[4]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马克惠船长非常善于控制自己的内心,因为有着心如止水的内心,其外在表现才会是平平淡淡,没有明显的特点。既看不出他有什么坚毅、勇敢等品质,也未发现他有呆钝的缺点。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来看,这是马克惠船长对本能欲望的一种自我控制,而且控制得相当到位。但是,马克惠船长并非没有本能的欲望,其最明显的一次表现则是他在15岁时不顾父母的反对成为了一名海员。

“想象力不多也不少,刚够他一天又一天地过活下去,他这样保持随着故事的进展,在外有台风袭击内有中舱骚乱的双重危机中,马克惠船长显示出勇敢沉着、刚毅坚定的精神。他对风暴的态度不是退让躲避,而是“直穿过去”;他对中舱里中国苦力间的冲突采取了果断、合理的解决办法,表现了他思想周密、判断正确、处理公正、为人善良的优秀品质。而这一切品质在平时的马克惠身上并无表露,只是在受到外部强大压力时才显示出来。他的人格中的道德品质指导着他的行为,促使他无畏台风和解救中国人。在台风来临的时刻,他达到超我的状态,肩负起身为船长所有的特殊使命,实现了其生命的价值。

马克惠直面台风的大无畏精神表现在:

船长重新说道:“一艘开足马力的轮船只好迎面承当。这样恶劣的天气变化到处都是,合适的办法就是直穿过去,用不着美力达号老船长所说的‘应付暴风雨的战略’。不久前有一天,我在岸上听见他当着许多船主高谈阔论,那些船主都走进来坐在我旁边一张桌子面前。我觉得那简直就是胡说乱道。他对他们说他怎样克服了(我想他大概是这么说的)一个极端可怕的暴风,因此他没有让那暴风走近五十英里以内。他说这全是随机应变。他怎么知道五十英里以外有暴风,叫我简直莫名其妙了。”[10]

这是马克惠船长的决定,他将带领这条船直面台风。平时看似木讷愚钝的老船长在强大的台风袭击下显示出沉着刚毅、永不气馁的精神。面对疯狂的台风,他选择不退让不躲避,义无反顾地带领整条船抗击台风。在台风导致的极度危险和紧张的情形下,马克惠船长已然达到了超我的状态,此时他已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而是誓与整条船共存亡。这是他的人生信仰:面对危险,他选择采取对策直接面对,而不是懦弱地避开。他的生命价值就在这样超然的状态下得到了展现。

朱可士在台风到来之后,有一段肉体和精神挣扎的过程。他并不如马克惠船长表现得那么沉着冷静,这与他自我状态中更多地迎合现实利益有关。但是在马克惠船长的影响和激励下,他经受住了台风的考验,他从自我状态跨到了超我的境界,出色地完成了当时的使命。“‘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先生?’朱可士浑身透湿,只是打颤,使他说话的声音好似咩咩的小羊叫。”[11]这是马克惠船长希望朱可士到船舱里处理中国人的事件时朱可士的回答,他对台风很惧怕,觉得对自己的生命都无法掌控,更别说去解救那些他认为低贱的中国人了。在台风来临之初,他被台风的威力震慑住了,他变得胆小,对生命失去了信心。他甚至产生了幻想,“他第一个禁不住的念头是,整个的中国海已经爬上望台来了。”如果任由这种心理状态发展下去,他可能一下子就会被台风所打败。但是此时,马克惠船长的坚定给他做了道德的榜样,让他找到了生命的支撑点,给了他战胜台风的信心:

于是他又听见了那个声音,勉强逼出而微微震颤的声音,可是在那洪大杂乱的喧闹里带有静谧的沁人心脾的效果,仿佛从暴风的黑暗荒野的那边,从一个遥远的和平境界里传来的;他又听见了那个人的声音——纤弱而不可屈挠的声音,能以传达无限思想、决心和目的,纵使到了世界末日,天体坠落而正义完成的时节也会说些自信的话的——他又听见了这声音,仿佛正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向他叫喊(中国论文联盟整理)——“没有错”。[12]

马克惠船长的声音就像一针强心剂注入朱可士的心田,让他有信心有毅力去面对台风。马克惠船长“纤弱而不可屈挠的声音”说明他的身体已在暴风雨的打击下变得虚弱,但是精神却依旧牢不可摧。声音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使朱可士坚信他们必定能战胜这场台风,纵使“世界末日”到来,朱可士明白马克惠船长也不会害怕。受到马克惠不屈精神的感染,朱可士忘却肉体,和马克惠船长一样达到精神的超我状态。于是,他最终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船长的派下的任务——处理中国人的内乱。

“他来势汹汹,将他们带走。他这样地来来去去——动作凶猛而迅速”[13],他去处理中国人的内乱,事实上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因为外有台风的打击,内有中国人之间的厮打,一不留神他可能就会失去生命。此时的他已经不顾生命安危,只是专注地解决内乱应对台风,所以他的动作才如此的果断而勇猛。“‘别管我——滚你们的。我没有什么’,朱可士尖叫道。”[14]“别管我”三个字道出了他的内心,展现了他的气魄。达到超我状态的朱可士出色地完成了船长交给他的任务,化解了轮船内部的危机,最终帮助整条船战胜了台风。他实现了他在台风这种极端自然条件下才能实现的生命价值。在平时的生活中,朱可士不在乎也瞧不起这些中国人,更不会在乎他们的生命。但在台风来临之时,他已超脱了名利观念、个人安危,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援当中,实现了其生命的价值。

四、结语

康拉德把大海作为陆地的对照,以航行象征人生,展示了对人生命运的思索和生命价值的挖掘。他绝不为写海洋而写海洋,在他的海洋小说中,陆地上往往充满邪恶和狡诈。“海洋虽然有时凶猛可怕,但它是纯洁的,它能荡涤人的灵魂、显示人的本性。马克惠船长是一个没有受到陆地上肮脏和罪恶污染的人”,‘他航行于海洋的表面,就像有些人轻轻掠过生存的岁月,悄悄沉入一座平静的坟墓,始终没有懂得生活,也从来没有机会看见生活所包含的一切奸狠、狂暴和恐怖’。”[15]正是马克惠船长这样一个不懂得所谓生活的人,在台风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在大海这样广阔的环境里,他达到了超我的状态。在他的支持和引领下,朱可士也超然地在台风所带来的危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凭借内在的优秀品质,战胜了风浪,平息了纷争,使这一次艰难的航行得以胜利完成。他们的生命力在台风的极端自然条件下受到极大激发,生命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

注释:

[1][2][15]薛诗绮:《康拉德海洋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3]杨鑫辉:《新编心理学史》,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5][6][7][8][9][10][11][12][13][14]约瑟夫·康拉德著,袁家骅译,薛诗绮编:《康拉德海洋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